一种超长时间旋转陀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0998 阅读:5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时间旋转陀螺,具有握杆、旋转主体和旋转底盘;握杆的底端同轴固定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旋转主体中部,以使握杆可在旋转主体自由旋转;旋转底盘通过连接件与旋转主体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两个高速轴承同心排列的方式,可以使陀螺的重心更容易保持于一条直线,加上自身的自重很大,可以使陀螺得以超长时间的旋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长时间旋转陀螺
技术介绍
陀螺是一种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乐趣。传统的大部分陀螺是使用鞭子进行抽打使其旋转。经过长时间发展,陀螺经过了多种方式的演变,加入了声,光,电等其他方式,目的是为了激发人的兴趣,使陀螺的使用更具乐趣。但是这样的演变在执行方式上也是传统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难免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超长时间旋转陀螺,使之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一种超长时间旋转陀螺,具有握杆、旋转主体和旋转底盘;握杆的底端同轴固定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旋转主体中部,以使握杆可在旋转主体自由旋转;旋转底盘通过连接件与旋转主体固连。采用了上下高速轴承同心排列的方式,可以使陀螺的重心更容易保持于一条直线,加上自身的自重很大,可以使陀螺得以超长时间的旋转。模型测试时间超过1.5个小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 施例工作状态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非工作状态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通过图1、图2和图3可看到:超长时间旋转陀螺,具有握杆1、旋转主体4和旋转底盘11 ;握杆的底端同轴固定有上轴承9和下轴承8,螺钉10通过下卡盘5和握杆的底端的螺纹孔将上轴承的和下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握杆上;上轴承的和下轴承的外圈固定旋转主体中部。这样,握杆可在旋转主体自由旋转;旋转底盘11的上端6通过连接件(例如螺钉12)与旋转主体固连。图中3为上卡盘,7为放置牵引绳的牵引凹部。为增加旋转主体的转动惯量,旋转主体采用重质材料制得。第一种玩法:使用时,一手握住握杆,另一只手给予牵引绳初始动能,因为旋转主体是由金属构成,本身自重较大,牵引动作完成之后会使陀螺高速旋转。因为内置的两个高速轴承是同心排列,加上自身的自重较大,可以存储较多能量,得以实现超长时间的旋转。第二种玩法:执行玩法一的同样动作,然后把陀螺放置于托盘上的钳口。因为托盘的上下两个部分是球形关节链接,陀螺的强烈旋转会带动托盘上方的球形关节旋转从而产生自转与公转的同时旋转效果。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I)旋转时间大大加长。2)实用 新型结构精巧,制作成本小。权利要求1.一种超长时间旋转陀螺,其特征在于,具有握杆、旋转主体和旋转底盘;握杆的底端同轴固定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旋转主体中部,以使握杆可在旋转主体自由旋 转;旋转底盘通过连接件与旋转主体固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时间旋转陀螺,具有握杆、旋转主体和旋转底盘;握杆的底端同轴固定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旋转主体中部,以使握杆可在旋转主体自由旋转;旋转底盘通过连接件与旋转主体固连。本技术采用了两个高速轴承同心排列的方式,可以使陀螺的重心更容易保持于一条直线,加上自身的自重很大,可以使陀螺得以超长时间的旋转。文档编号A63H1/00GK203123560SQ201320019268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杨建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长时间旋转陀螺,其特征在于,具有握杆、旋转主体和旋转底盘;握杆的底端同轴固定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旋转主体中部,以使握杆可在旋转主体自由旋转;旋转底盘通过连接件与旋转主体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