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收和引导供应线的线路引导系统和机床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3533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可围绕共用旋转轴跨一旋转角度区域彼此相对地旋转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接收和引导供应线的线路引导系统,该线路引导系统可从第一旋转状态移动至第二旋转状态。该线路引导系统具有多个弹性引导线分别用于接收供应线,其中各第一末端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分中且该第二末端设置于第二固定部分中。该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相对于共用旋转轴轴向隔开。该引导线适用于在线路引导系统移动至第一旋转状态时形成第一和第二线圈状部分,每个线圈状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旋转轴延伸并通过圆弧状连接部分连接。第一线圈状部分沿第一卷绕方向延伸,第二线圈状部分沿与第一卷绕方向相反的第二卷绕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接收和引导供应线的线路引导系统,这两个主体可围绕共用旋转轴横跨转动角度区域彼此相对旋转。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此种线路引导系统的机床。
技术介绍
在具有两个可彼此相对旋转或彼此朝向翻转的主体的机器中,例如,在机床中,通常有必要通过使用线路引导系统将供应线从第一主体引导至第二主体。例如,如果将工作设备(例如电机主轴)连接至第二主体,则传输电信号和/或流体至该工作设备或从该工作设备传输出去的供应线通常必须从第一主体引导至第二主体。因为在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彼此相对旋转时供应线也旋转且通常牢固地连接至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因此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可仅在限定的旋转角度区域内彼此相对地旋转。为了尽可能柔软地操作该工作设备,该旋转角度区域应尽可能地大。而且,线路引导系统应该能够最大可能地接收多个供应线且能设计为紧凑的。使用滑动环的线路引导系统和流体旋转引线符合上述需求;然而,通常它们在生产上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它们是高度复杂的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 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各种机器的线路引导系统,尤其用于机床,该线路引导系统的生产成本低,且在尺寸上它是紧凑的且能接收并引导多个供应线。为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引导系统。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机床。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实施例和本专利技术概念的发展可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发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接收和引导供应线的线路引导系统,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可围绕一共用旋转轴跨一旋转角度区域彼此相对地旋转,这使得该线路引导系统可从第一旋转状态移动至第二旋转状态。该线路引导系统具有多个可移动的用于分别接收供应线的引导线,其中该引导线的各第一末端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分中且该引导线的各第二末端设置于第二固定部分中。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轴向地相对于共用旋转轴彼此隔开。该引导线适用于在线路引导系统的第一旋转状态中形成第一线圈状部分和第二线圈状部分,其中每个线圈状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旋转轴延伸并彼此通过圆弧状的连接部分连接。第一线圈状部分沿第一卷绕方向延伸,且第二线圈状部分沿与第一卷绕方向相反的第二卷绕方向延伸。该引导线设置为例如在引导线系统移动至第二旋转状态时,各自的圆弧形连接元件松开,使得引导线各自具有沿着第一卷绕方向的整体线圈状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线圈状部分”特别包括任意长度的(想象的)线圈状延伸的部分。本专利技术意义上的线圈状不一定包括恒定的间距,而仅是一个恒定的卷绕方向。换句话说,多个邻近地延伸并彼此相反地抵销的引导线围绕旋转轴设置,它们各自具有整体线圈状延伸(第二旋转状态)或实际上的线圈状延伸(第一旋转状态)。因此,各线圈状延伸围绕旋转轴沿着周向彼此“嵌套”。优选地,该引导线被均匀地自旋转轴间隔开,沿着旋转轴分别横跨整个延伸部,独立于各自的旋转状态。即,在引导线系统自第一旋转状态移动至第二旋转状态时该引导线保持相对于旋转轴隔开一恒定距离,反之亦然。或者,引导线对应的部分可以自旋转轴均匀地间隔开,但该引导线的各单独部分可自旋转轴以不同的距离隔开。由于使用多个引导线的事实,可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引导多个供应线路。由于这样的事实:在引导线系统从第一旋转状态移动时所有引导线松开或产生各自的弧形状的连接部分(优选地,但不必以同步的方式),这些引导线不会彼此干扰。此外,这能够使得引导线相对于轴的特定部分的长度最大化(由于圆弧状的连接元件的形成,引导线的附加部分可被容纳于旋转轴周围的圆周表面上,从而引导线的长度可增大)。反过来,这有可能使得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可以彼此相对旋转横跨的旋转角区域最大化。此外,一个特定的旋转角度需要的线长度被最小化。这里,以圆弧状的连接元件限定的可重复的方式形成并以一定的可重复的方式松开。也就是说,对于第一和第二主体的彼此相对相互转动的旋转角区域,其中圆弧状的连接段在该区域中分别形成和松开,并且所形成的圆弧的形状保持恒定(或由于发生磨损只有轻微改变),不依赖于在第一旋转状态和第二旋转状态之间已经来回地进行多少变化。这意味着,特别是圆弧形的连接元件没有形成,因为在不同的旋转角区域中和以不同形状改变随机影响。在该连接中,圆弧形的连接部分的“松开”并不一定意味着引导线内的卷绕的过程处处具有相同的间距,但也可能意味着圆弧状的部分件的曲率如此小以致在圆弧形连接部分中不改变引导线的卷绕方向而仅是引导线的卷绕的间距发生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旋转角区域至少为370°。该情况下,例如开始于内部位置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可以正负的旋转方向至-185°位置或+185°位置彼此相对旋转。该情况下,完全覆盖了 360°的转动角度且确保了在每个旋转末端位置(+180° /-180° )额外的5°的转动区域的“移动路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 实施例,如果最大旋转角度为370°转变点其中圆弧形的连接元件以100°至150°的角度范围松开,特别是115°至135°的范围松开,这使得在轴长度和旋转角已经确定时所需的引导线长度最小化,由此反过来引导线沿着轴的一部分卷绕的数量可最大化。优选地,该引导线为引导链或引导管,其可在三个空间方向上移动/弯曲/缠绕。这使得引导线在旋转轴周围像线圈一样不会扭曲。如果该引导线设计为引导链,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引导链连接设计为使得该引导链的最小弯曲半径不会在所有三个方向上不合格,以防止供应线路有太强的弯曲。由于能够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彼此相对旋转时能实现圆弧状的连接元件(转换点)的形成或松开,因此第一线圈状部分和第二线圈状部分形成的对应线圈直径每个能保持恒定。反过来这使得有可能保持线路引导系统紧凑,因为线圈状部分在相互旋转的情况下不会径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多个引导元件,其中每一个连接到第一主体并像线圈一样沿第一卷绕方向线圈样延伸,其中,该引导元件被设计并与引导线有效连接(即他们引导后者),使得朝向第一末端的引导线的末端部分具有在第一旋转状态以及在第二旋转状态沿第一卷绕方向线圈状延伸。因此,该引导元件确保独立于当前旋转状态至少每一个弓I导线的一部分具有沿着第一卷绕方向的线圈状延伸。这使得还有可能确保圆弧状的连接段连接的位点不会任意地形成,而是以限定的方式,且只在沿着旋转轴的有限的区域内形成。引导元件例如可以被设置为使得在第一旋转状态下每个引导线被支撑在各引导元件上并且当第二旋转状态被移动到第二旋转状态时该引导线被提升离开该引导元件。在本实施例中该引导元件确保引导线不能彼此倚靠,这可能产生相互干扰(例如,陷入)。此夕卜,在引导线具有高重量的情况下,防止了通过一个或多个其他引导线倚靠在一个引导线上的挤压事件的发生。第一主体可以具有围绕旋转轴形成的第一中空体,其中,一个引导线可在该第一中空体的外表面上延伸。此外,第一主体可具有在该第一中空体周围形成的第二中空体。引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可在第二中空体的外表面上延伸。由此,引导线可以被分摊到两个不同的线圈半径,这样引导线的数目可以增加。引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第一中空体和第二中空体之间形成的第一腔体内部延伸。此种腔体的形成确保了另外的引导线的引导。特别是,该方式有可能使得第一腔体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接收和引导供应线的线路引导系统,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可围绕一共用旋转轴跨一旋转角度区域彼此相对地旋转,使得所述线路引导系统可从第一旋转状态移动至第二旋转状态,所述线路引导系统具有引导供应线的引导线,所述引导线的第一末端在第一固定部分中固定于第一主体,且所述引导线的第二末端在第二固定部分中固定于第二主体,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相对于共用旋转轴彼此轴向地隔开,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用于分别接收供应线的弹性引导线,所述引导线的各自第一末端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分中且所述引导线的各自第二末端设置于第二固定部分中,其中所述引导线适用于在所述线路引导系统移动至第一旋转状态时分别形成第一线圈状部分和第二线圈状部分,其中每个线圈状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旋转轴延伸并彼此通过圆弧状连接元件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状部分沿第一卷绕方向延伸,且第二线圈状部分沿与第一卷绕方向相反的第二卷绕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引导线设置为使得在引导线系统移动至第二旋转状态时,各个圆弧状连接元件松开,使得每个所述引导线具有沿着第一卷绕方向的整体线圈状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塞巴斯蒂安·利多弗洛里安·法巴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德克尔马霍普夫龙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