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图书智能跟踪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图书馆俨然成为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图书馆主要依靠人力进行手工管理,所以在文献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书籍上架、书籍盘点等工作中存在花费大、效率低的问题。由于传统图书馆检索系统无法提供图书的精确位置信息,致使图书查找效率十分低下,图书错架、乱架现象普遍,既不利于馆藏文献的高效管理,也大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不受环境影响、读取距离大、标签数据可加密、存储数据容量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等优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就率先将该项技术引入图书馆建设中,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馆藏清点和图书整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有效地简化了借还书作业,加强了图书的流通性;进一步解决了图书的防毁、防盗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自动化事业的发展。然而,截至目前,智能图书馆所使用的技术仍以高频RFID为主,且并没有实现对图书实际位置的精确定位。RFID技术已经由高频技术发展到了超高频技术,超高频技术具有作用范围更广、传送数据速度快、一次读取数更多等特点,表I给出了高频技术和超高频技术的对比: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智能书架、通信基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智能书架、通信基站、系统服务器、检索终端组成;所述的智能书架上装有用于表示书架位置信息的超高频RFID书架标签和用于读取超高频RFID标签的读写器,放在书架中的每本图书上都装有用于标识图书信息的图书标签;智能书架通过读写器内部的天线向标签发射射频信号,读写器读取相应层中的书架标签和图书标签的信息,并向电脑反馈得到的图书信息以及图书的位置信息,完成图书搜索和信息反馈任务;所述的通信基站用于连接超高频RFID读写器和系统服务器,负责读写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接受服务器的搜索指令并调用相应读写器进行电子标签的读取工作,接受读写器读取的电子标签信息并传递给系统服务器;所述的系统服务器包括存储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数据库和用于实现图书定位功能的检索软件;所述的检索终端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接受读者或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的需求信息,并将所得到的图书位置信息反馈给读者或图书馆管理人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田,王海东,郭津瑞,刘海珍,何旭洁,史龙,梁骏,张琪彬,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