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259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翅片,该翅片包括管状部;以及环,用于将翅片的管状部紧固在换热管上。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所述环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通过在换热管轴向方向上对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所述环施加压力,使管状部与环一个套在另一个上地配合在一起,而将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固定在换热管上。当换热管直径较小时,换热管与翅片的连接无法用胀管技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回避复杂的钎焊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和设备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参见图1,换热器100包括翅片20和换热管10,该翅片包括管状部。翅片的管状部紧固在换热管上。对于将翅片的管状部紧固在换热管上的方法,一般采用机械胀管工艺和钎焊工艺。相同的换热器尺寸,换热管的水力直径越小,换热性能会越高,材料成本越低。但是机械胀管技术受换热管直径的影响较大,目前只能应用于直径大于5_的铜管,而且铝管不适用该技术。对于目前空调行业性价比的无限追求是一个很大的局限。钎焊技术可用于小水力直径换热管换热器,但是钎焊工艺复杂,设备投资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和制造换热器的方法,由此例如,在保证换热性能的同时既可以用于管翅式换热器,特别是具有直径小于5mm的换热管的换热器,也同样可以用于微通道换热器,该技术可以取代钎焊和机械胀管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翅片,该翅片包括管状部;以及环,用于将翅片的管状部紧固在换热管上,其中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所述环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通过在换热管轴向方向上对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所述环施加压力,使管状部与环一个套在另一个上地配合在一起,例如,通过同时在换热管轴向方向上对所有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所述环施加压力,使所有管 状部与环一个套在另一个上地配合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环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大致等于或大于管状部的轴向方向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该翅片还包括:大致平坦的主体部分,以及从主体部分向主体部分的一侧延伸的环状突起部分,所述管状部从所述环状突起部分的远离主体部分的端部延伸,并与所述环状突起部分成一体,并且在对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所述环施加压力后,所述环状突起部分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环状突起部分包括锥面状的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管状部的壁具有锥形面的形状,例如,所述管状部的壁相对于轴向方向的角度为O至10度或O至25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环与管状部配合的壁具有锥形面的形状,例如,环与管状部配合的壁相对于轴向方向的角度为I至3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环配合在管状部的外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锥面状的部分的壁相对于轴向方向的角度为45至90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环配合在管状部的内周上,并且所述环的内周配合在换热管的外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环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大致等于或大于管状部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环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槽从所述环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延伸到所述环的轴向方向上的中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管状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环状突起部分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多个所述环排列成一行或多行,并且相邻的两个环通过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环分别与翅片上的管状部对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换热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环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在换热管轴向方向上对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环施加压力,使管状部与环一个套在另一个上地配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和制造换热器的方法在保证换热性能的同时既可以用于管翅式换热器,特别是具有直径小于5_的换热管的换热器,也同样可以用于微通道换热器,该技术可以取代钎焊和机械胀管技术。换热管直径越小,换热越好,材料成本越低。当换热管直径较小,换热管与翅片的连接无法用胀管技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和制造换热器的方法可以回避复杂的钎焊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和设备投资。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主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左视图;图4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放大主视图;图4b为根据本 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放大仰视图;图5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放大主视图;图5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放大仰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又一种示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放大仰视图;图7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翅片的管状部和环在压紧前的示意图;图7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翅片的管状部和环在压紧后的不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翅片的管状部和环在压紧前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翅片的管状部和环的交替设置方式;图9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示意剖视图;图9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示意主视图;图1O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组的示意主视图;图1O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组的示意府视图;图1l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翅片的管状部和环在压紧前的示意图;图1l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翅片的管状部和环在压紧后的不意图;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翅片的管状部和环在压紧后的示意图 ;图13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放大主视图;图13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翅片在组装前的示意放大仰视图;图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示意图;图15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一个示例的示意主视图;图15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一个示例的示意俯视图;图15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主视图;图15d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俯视图;图16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示意主视图;图16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环的示意俯视图;以及图1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制造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如图1所示,换热器100包括换热管10和翅片20。换热管10可以具有任何横截面形状,换热管10穿过翅片20上的管状部21,并且多个翅片20层叠在一起。实施例1如图2至8所示,该翅片20包括管状部21,而换热器100还包括环30,环30用于将翅片20的管状部21紧固在换热管10上。管状部21的内径可以与换热管10的外径大致相同或可以略大于换热管10的外径。如图7a、7b、8所示,多个翅片20的管状部21和多个所述环30交替地套在换热管10上,通过在换热管10的轴向方向上对交替地套在换热管10上的多个翅片20的管状部21和多个所述环30施加压力,使管状部21与环30 —个套在另一个上地配合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压下环30的同时可以保证换热管10与翅片20紧密接触。在图2至8所示的实施例中,环30套在管状部21上,即环30配合在管状部21的外周上。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翅片,该翅片包括管状部;以及环,用于将翅片的管状部紧固在换热管上,其中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所述环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通过在换热管轴向方向上对交替地套在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的管状部和多个所述环施加压力,使管状部与环一个套在另一个上地配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兵蒋建龙徐阳李开泉杰弗里·L·塔克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