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2923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1:03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化和生化处理过程,物化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石油类和悬浮物,同时可去除部分NH3-N和CODcr。生化处理主要除去COD、BOD、NH3-N等污染物。污水经过物化/生化处理后出水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中的中型企业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一种包括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过程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各国学者对污水中氨氮化合物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化处理技术,包括吹脱(或汽提)、沉淀、膜吸收、湿式氧化等,其中吹脱和膜吸收技术都需要氨氮尽可能以氨分子形态存在 ’另一类技术是生物脱氮技术。吹脱(汽提)法:是将 废水pH值调节至碱性,然后在填料塔中通入空气或蒸汽,通过气液接触将废水中的游离氨吹脱至大气或蒸汽中。采用蒸汽可以提高废水温度,从而提高一定PH值时被吹脱氨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如果采用吹脱法去除氨氮,需将pH调节至11以上。低浓度废水通常在常温下用空气吹脱,但是这种方法一般要采用NaOH调节废水的pH值,药剂和能源消耗比较大。除较高的能耗与碱耗外,利用吹脱技术处理氨氮的不足还在于使氨氮由液相转移至气相,如果没有相应的回收技术,很容易导致大气的二次污染。此技术主要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化学沉淀法:该法将氨与化学沉淀剂(H3P04+Mg0或Mg (OH) 2)反应,生成沉淀物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该法的独特优势是氨氮以铵离子的形式被去除,可以不需要很高的溶液pH,而且生成的沉淀物Mg (NH4) PO4是一种农作物所需的复合肥料,沉淀物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因而利用该法可达到废物回用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氨氮浓度不大于1500mg/L,该法劣势在于投加药剂费用较高。生物脱氮技术: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过程。传统观点认为:硝化过程为好氧过程,在此过程中,氨态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硝基氮和亚硝基氮;而反硝化过程为厌氧过程,在此过程中,硝基氮和亚硝基氮转化为氮气。因此,一般的生物脱氮过程为厌氧/好氧过程或厌氧/缺氧/好氧过程。该技术流程简单,构筑物少,且运行费用低。鉴于以上以往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经济高效地去除氨氮化合物的污水处理方法,以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I)污水经集水池收集后,由一级提升泵提升至气浮池中加药处理,处理后的混合液冷却塔中调节水温,处理后的污泥通过泵向污泥浓缩池中排出;(2)混合液在冷却塔中处理后,进入调节池中进一步调节水质、水量和PH值;(3)混合液在调节池中处理后,由二级提升泵提升至SBR池;(4)混合液在SBR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后,SBR池向化学反应池排出上清液,并向污泥浓缩池排出高浓度污泥;(5)经分离的上清液依次经过化学反应池处理、过滤器中过滤,然后排出至回用水池回用;(6)由SBR池向污泥浓缩池排出高浓度污泥与气浮池排出的污泥在污泥浓缩池中加药混合后,一起进入污泥脱水机房中进行干化处理,最后被外运使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包括:污水可经集水池通过超越管直接排入事故池中进行生化处理。优选,所述SBR池的每周期进水为200m3,运行时间为8h,其中,进水lh,曝气4h,停曝搅拌lh,沉淀排水2h。优选,所述一级提升泵为为三台流量为43m3/h的液下提升泵组成。优选,所述二级提升泵为为两台流量为250m3/h的液下提升泵组成。优选, 所述事故池中具有一台流量为43m3/h的液下提升泵。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化和生化处理过程。物化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石油类和悬浮物,同时可去除部分NH3-N和CODcr。生化处理主要除去C0D、B0D、NH3_N等污染物。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后,污水经过物化/生化处理后出水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中的中型企业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物化和生化处理两个过程。物化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石油类和悬浮物,同时可去除部分NH3-N和CODcr。生化处理主要除去COD、BOD、NH3-N等污染物。其中物化处理过程在物化处理单元中进行,生物处理过程在SBR生化处理单元中进行。下面,为便于更加理解本专利技术,先对物化处理单元和SBR生化处理单元进行介绍。物化处理单元本系统物化处理主要包括气浮和过滤两阶段。污水经过气浮处理后可去除大部分石油类和悬浮物,同时可去除部分NH3-N和CODcr,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过滤器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以确保达标排放。SBR生化处理单元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在70年代初经实验室规模的系统深入研究。并于1980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的Culwer城改建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SBR法污水处理厂。SBR工艺的过程是按时序来运行的,一个操作过程分五个阶段: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滗水、闲置。其中:废水在进水期内连续进入处理池内,直至达到最高运行液位;在曝气期内既不进水也不排水,但开启曝气系统为反应池曝气,使污染物质进行生化分解;在沉淀池期内时段内将分离出的上清液连续排出;空载排泥期,池中无污水,只有沉淀分离出的活性污泥,其中的部分污泥在该期内作为剩余污泥被排放。运行周期为以上各阶段之和。SBR的运行周期一般4 12h范围内,运行中可根据进水情况及处理要求,进行灵活调节。当只要求去除生化需氧量B0D5和悬浮物(SS)时,可将一些阶段合并或部分合并到另一阶段中。每个处理厂可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编制运行操作程序,并确定合理的运行周期。当入流废水含有较多难降解的有机物质时,应延长曝气时间,使曝气期处于较完全的硝化状态。如果某些原因使系统内的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时,可适当延长沉淀时间,以保证较低的出水SS值。一般来说SBR系统内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并且SBR系统还可采取以下操作实现脱氮除磷。通过改变运行程序:进水_ 曝气_ 停曝搅拌^ 沉淀^ 排水^ 排泥,可以实现生物脱氮。曝气阶段除完成B0D5的降解外,还要进行硝化,为反硝化脱氮做准备。因而该段混合液的溶解氧(DO)值应控制在2.0mg/1 3.0mg/1之间,曝气时间一般也应大于4h。在停曝搅拌阶段停止曝气,保持搅拌混合,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脱氮。由于全部混合液均进行反硝化,总的脱氮效率可维持在70%左右,硝化阶段要求的曝气时间较长,相应的运行周期也延长,一般在8 12h内。通过改变运行程序:进水^ 曝气^ 沉淀排泥^ 排水,可以实现生物除磷。按照以上程序运行,一般除磷效率可达到90%以上,总的运行周期在8h以内。通过改变运行程序:进水^ 曝气^ 停曝搅拌^ 沉淀排泥^ 排水,可以同时实现生物脱氮除磷。在进水搅拌阶段聚磷菌进行厌氧放磷,在曝气阶段内除完成B0D5的分解外,还进行硝化和聚磷菌的好氧吸磷,停曝搅拌阶段只进行混合搅拌,历时应在2h以上,污泥排泥阶段既进行泥水分离,又排放剩余污泥。总的运行周期在10 14h内。由于SBR在运行过程中,各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的变化以及运行状态等都可以根据具体污水的性质、出水水质、出水质量与运行功能要求等灵活变化。对于SBR反应器来说,只是·时序控制,无空间控制障碍,所以可以灵活控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污水经集水池收集后,由一级提升泵提升至气浮池中加药处理,处理后的混合液冷却塔中调节水温,处理后的污泥通过泵向污泥浓缩池中排出;(2)混合液在冷却塔中处理后,进入调节池中进一步调节水质、水量和PH值;(3)混合液在调节池中处理h后,由二级提升泵提升至SBR池;(4)混合液在SBR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后,SBR池向化学反应池排出上清液,并向污泥浓缩池排出高浓度污泥;(5)经分离的上清液依次经过化学反应池处理、过滤器中过滤,然后排出至回用水池回用。(6)由SBR池向污泥浓缩池排出高浓度污泥与气浮池排出的污泥在污泥浓缩池中加药混合后,一起进入污泥脱水机房中进行干化处理,最后被外运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威郭叙灵潘高峰王景平
申请(专利权)人:浠水县福瑞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