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锡卫专利>正文

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24874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其技术方案,由多个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发电单元、蓄电单元及用电负载组合,将每个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与同级发电单元、蓄电单元及用电负载相连,再由多个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逐级相连组成微微网系统,即可独立运行又可受控共享。将微微网系统作为微电网及大电网的发电、供电、蓄电一体化节点系统接入微电网或大电网,多个发电单元可以自发自用,达到供充分自治,并且可以互连组网,受控并网及共享,实现了发电用电整体电力合理调控,优化了多种电力的调节与调配,在优先利用新能源电力的同时实现受控并网和子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由于真正实现了分布式发电与供电更加有效地化解了系统风险,大大提高了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力
,具体涉及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
技术介绍
近些年新能源电力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扶植,应用越来越广泛。业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一致确认:光电、风电等新能源电力系统逐渐成熟,广为人知,逐渐形成新兴能源和电力市场;并指出了其发电供电的技术方向,即光电、风电等新能源电力属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遍布自然界,易于采用,但能量密度偏低,大功率电力发电需要适合的场地,而且电力不稳定,属间歇式电力源,要想高效利用这些新能源电力,构成分布式微电网方式是技术方向,其具体现在:1.发电系统(单元)与负载紧密捆绑在一起即发即用,所发电力就近消纳;2.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电力调控及能量和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以及安全保护;3.发电单元与蓄电蓄能单元结合,进行电力平衡,克服新能源电力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4.多个发电单元可以自发自,达到供充分自治,并且可以互连组网,受控并网及共享。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分布式微电网,其现有技术与系统实现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分布式发电、集中式供电,是大电网的微型化,这种方式使其分布式就近供电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存在明显缺陷;如:依赖电网的支撑,增加了高压变电,输送电及二次变电的投资;增加了发电到用电过程的耗损;需对发电用电整体电力进行调控,增加了调控难度和蓄电管理的难度;而且系统风险由于集中而不能化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充分利用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特点,实现高效率、高性价比的系统,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将微微网系统作为微电网及大电网的发电、供电、蓄电一体化单元节点系统接入微电网或大电网;使其实现:发电系统(单元)与负载紧密捆绑在一起即发即用,所发电力就近消纳;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电力调控及能量和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以及安全保护;发电单元与蓄电蓄能单元结合,进行电力平衡,并且克服新能源电力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多个发电单元可以自发自用,达到供充分自治,并且可以互连组网,受控并网及共享。为了实现高效微电网系统,本技术的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包括:微电网电力干线、变电装置、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节点蓄电池组、节点发电组件、节点风电机组、节点并网电力线、节点负载供电电力线、节点用电负载、二级馈电供电电力线、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二级蓄电池组、二级发电组件、二级风电机组、二级负载供电线、二级用电负载、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三级光伏组件、三级蓄电池组、三级负载供电线、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及三级用电负载;其特征是: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连接节点蓄电池组、节点发电组件、节点风电机组;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连接节点并网电力线并接入变电装置及微电网电力干线.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通过节点负载供电电力线连接节点用电负载及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连接二级蓄电池组、二级发电组件、二级风电机组;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连接二级馈电供电电力线并接入节点电力调控系统;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通过二级负载供电线连接二级用电负载及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连接三级蓄电池组、三级光伏组件;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连接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并由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接入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通过三级负载供电线连接三级用电负载。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可以接入微电网也可以独立运行,减少了高压变电,输送电及二次变电的投资;降低了发电到用电过程的耗损;通过各节点系统的智能和自治调控,实现了发电用电整体电力合理调控,优化了多种电力的调节与调配,在优先利用新能源电力的同时实现受控并网和子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由于真正实现了分布式发电与供电更加有效地化解了系统风险,大大提高了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分布式微电网原理示意框图;图2为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原理示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给予说明,但是,本技术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附图1给出了现有技术分布式微电网原理示意框图,如图1所示,很显然现有技术与系统所实现的系统构造与方式,主要表现为分布式发电,集中式供电,是大电网的微型化,这种方式使其分布式发电及就近供电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如图可知:现有技术分布式微电网增加了高压变电,输送电及二次变电的投资和运行过程,增加了发电到用电过程的耗损。附图2给出了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原理示意框图。如图2所示,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包括:微电网电力干线(I)、变电装置(2)、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节点蓄电池组(3A12)、节点发电组件(3A13)、节点风电机组(3A14)、节点并网电力线(3A15)、节点负载供电电力线(3A16)、节点用电负载(3A1A)、二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17)、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二级蓄电池组(3A22)、二级发电组件(3A23)、二级风电机组(3A24)、二级负载供电线(3A26)、二级用电负载(3A2A)、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三级光伏组件(3A33)、三级蓄电池组(3A32)、三级负载供电线(3A36)、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27)及三级用电负载(3A3A);其特征是: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连接节点蓄电池组(3A12)、节点发电组件(3A13)、节点风电机组(3A14),构成节点发电供电功能系统;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连接节点并网电力线(3A15)并接入变电装置(2)及微电网电力干线(I),构成并网组网电力路径;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通过节点负载供电电力线(3A16)连接节点用电负载(3A1A)及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构成节点供电电力路径;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连接二级蓄电池组(3A22)、二级发电组件(3A23)、二级风电机组(3A24),构成二级发电供电功能系统;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连接二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17)并接入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构成二级余电调节电力路径;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通过二级负载供电线(3A26)连接二级用电负载(3A2A)及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构成二级供电电力路径;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连接三级蓄电池组(3A32)、三级光伏组件(3A33),构成三 级发电供电功能系统;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连接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27)并由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27)接入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构成三级余电调节电力路径;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通过三级负载供电线(3A36)连接三级用电负载(3A3A),构成三级供电电力路径。本技术的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其运行方式为: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连接节点并网电力线(3A15)并接入变电装置(2)及微电网电力干线(1),构成并网组网电力路径;微电网系统连通后,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构造,包括:微电网电力干线(1)、变电装置(2)、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节点蓄电池组(3A12)、节点发电组件(3A13)、节点风电机组(3A14)、节点并网电力线(3A15)、节点负载供电电力线(3A16)、节点用电负载(3A1A)、二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17)、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二级蓄电池组(3A22)、二级发电组件(3A23)、二级风电机组(3A24)、二级负载供电线(3A26)、二级用电负载(3A2A)、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三级光伏组件(3A33)、三级蓄电池组(3A32)、三级负载供电线(3A36)、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27)及三级用电负载(3A3A);其特征是: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连接节点蓄电池组(3A12)、节点发电组件(3A13)、节点风电机组(3A14)构成节点发电供电功能系统;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连接节点并网电力线(3A15)并接入变电装置(2)及微电网电力干线(1),构成并网组网电力路径;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通过节点负载供电电力线(3A16)连接节点用电负载(3A1A)及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构成节点供电电力路径;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连接二级蓄电池组(3A22)、二级发电组件(3A23)、二级风电机组(3A24),构成二级发电供电功能系统;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连接二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17)并接入节点电力调控与变流系统(3A11),构成二级余电调节电力路径;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通过二级负载供电线(3A26)连接二级用电负载(3A2A)及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构成二级供电电力路径;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连接三级蓄电池组(3A32)、三级光伏组件(3A33),构成三级发电供电功能系统;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连接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27)并由三级馈电供电电力线(3A27)接入二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21),构成三级余电调节电力路径;三级供电调控与变流系统(3A31)通过三级负载供电线(3A36)连接三级用电负载(3A3A),构成三级供电电力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卫
申请(专利权)人:周锡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