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斜可调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导靴和若干调偏组件;对重架包括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四个导靴分别设置在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的上下端中的一个之左侧面或者右侧面,若干调偏组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调偏组件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上端,另一组的调偏组件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下端,两组调偏组件前后错位;调偏组件包括支架、偏心轴和调偏轮;偏心轴由设有螺纹的螺杆部、扳手部和调偏轮连接部三段顺次相连构成,螺杆部的轴线与调偏轮连接部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直梁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垂直;支架为由钢板弯曲制成的Z形支架,支架的一端与相应的直梁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固连,支架的另一端与螺杆部固连,调偏轮与调偏轮连接部铰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斜可调电梯对重装置。
技术介绍
重量平衡系统的作用是使对重与轿厢达到相对平衡,即在电梯工作中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某一个限额之内,从而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电梯负载重量,减少电机功率的损耗,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平稳、正常。重量平衡系统由对重装置和重量补偿装置两部分组成。对重装置一般包括对重架、对重轮、对重缓冲器、导靴、对重块和对重块压板。对重架一般包括两根直梁、两根上横梁和两根下横梁。两根直梁一般由槽钢制成,相互平行,开口相对。上下横梁一般由钢板制得,两根上横梁平行固定在两根直梁的顶端,两根下横梁平行固定在两根直梁的下端。对重块的两端卡入两根槽钢外直梁的槽内。由于对重块制造偏差等原因,对重装置装配好后,对重架的直梁的前后侧面的竖直度都会有一定的偏差,而且难以调整。对重架的直梁的前后侧面的竖直度之偏差会导致导靴的侧面与导轨侧面配合不良,从而使得导靴与导轨之间摩擦增大,进而导致导靴或导轨磨损不匀,既增大电梯运行能耗,又不利于电梯平稳运行。对于只能使用固定式滑动导靴的大吨位电梯来说,更严重的是还会导致电梯卡死的的情况发生,但目前只能通过提高导轨和导靴的制造和安装精度来解决,且运行速度还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一方面增加了电梯的制造加工和安装难度,同时也影响的电梯的 使用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电梯的制造加工、安装和使用维护难度的电梯对重装置。本技术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偏斜可调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和导靴,所述对重架包括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四个导靴分别设置在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的上下端中的一个之左侧面或者右侧面,所述对重装置还设有若干调偏组件,所述若干调偏组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调偏组件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上端,另一组的调偏组件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下端,两组调偏组件前后错位;所述调偏组件包括支架、偏心轴和调偏轮;偏心轴由设有螺纹的螺杆部、扳手部和调偏轮连接部三段顺次相连构成,螺杆部的轴线与调偏轮连接部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直梁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垂直;支架为由钢板弯曲制成的Z形支架,支架的一端与相应的直梁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固连,支架的另一端与螺杆部固连,调偏轮与调偏轮连接部铰接。这里,上下两组的调偏组件之调偏轮分别分布于相应导轨的前侧或后侧,无论在对重装置第一次安装时还是在电梯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调整时,都可以根据对重架直梁的前后侧面的偏斜状态,通过调整相应的调偏组件的偏心轴的螺杆部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其调偏轮连接部的轴线所在竖直平面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对重架直梁的前后侧面的偏斜状态,电梯运行时,导轨侧面和相应的调偏轮滚动配合,以减小或消除导靴的侧面与导轨的侧面的滑动摩擦阻力,即有利于降低电梯能耗,又有利于提高电梯平稳运行性能。由于可以通过调整相应的调偏组件的偏心轴的螺杆部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其调偏轮连接部的轴线所在竖直平面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对重架直梁的前后侧面的偏斜状态,本技术,导靴与导轨的侧面配合间隙可大于现有技术,因此可以降低电梯的制造加工、安装和使用维护的难度。作为优选,所述调偏组件的个数为四个,螺杆部的轴线与调偏轮连接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5mm,支架与对重架螺钉连接。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调整各调偏组件的偏心轴的状态来调整对重架直梁的前后侧面的偏斜状态,进而改善导靴与导轨的配合情况,从而有利于改善导靴与导轨之间摩擦情况,降低电梯运行能耗,提高电梯平稳运行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调偏组件的偏心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调偏组件的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对重架1、导靴2和四个调偏组件3。所述对重架I包括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1.1,四个导靴2分别设置在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1.1的上下端中的一个之左侧面或者右侧面,四个调偏组件3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两个调偏组件3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上端、位于相应的导靴2下方,另一组的调偏组件3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下端、位于相应的导靴的上方;上下两组的调偏组件3前后错位,上下两组的调偏组件之调偏轮分别分布于相应导轨的前侧或后侧,本实施例中设于直梁上端的一组的调偏组件3位置在前,即设于直梁上端的一组的调偏组件3的调偏轮的后缘与相应导轨的前侧面配合,而设于直梁下端的一组的调偏组件3的调偏轮的前缘则与相应导轨的后侧面配合;所述调偏组件3包括支架3.1、偏心轴3.2和调偏轮3.3 ;偏心轴3.2由设有螺纹的螺杆部3.2.1、扳手部3.2.2和调偏轮连接部3.2.3三段顺次相连构成,螺杆部3.2.1的轴线与调偏轮连接部3.2.3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直梁1.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垂直;支架3.1为由钢板弯曲制成的Z形支架,支架3.1的一端与相应的直梁1.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固连,支架3.1的另一端与螺杆部3.2.1固连,调偏轮3.3与调偏轮连接部3.2.3铰接。其中,螺杆部3.2.1的轴线与调偏轮连接部3.2.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5mm,本实施例螺杆部3.2.1的轴线与调偏轮连接部3.2.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mm,支架3.1与对重架I螺钉连接。使用时,当需要对某个调偏组件的偏心轮进行调整时,先稍微松开螺杆部3.2.1与支架的紧固状态,然后用扳手转动偏心轴的扳手部,调整好后再拧紧螺杆部3.2.1上的紧固螺母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例如调偏轮3.3与调偏轮连接部3.2.3之间可以加设滚动轴承,从而使调偏轮3.3通过所述滚动轴承滚动支撑在调偏轮连接部3.2.3上实现两者之间的铰接,也可以把调偏轮3.3直接改为滚动轴承。总之,凡依照本技术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理 应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偏斜可调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I)和导靴(2),所述对重架(I)包括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1.1),四个导靴(2)分别设置在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1.1)的上下端中的一个之左侧面或者右侧面,其特征是:所述对重装置还设有若干调偏组件(3),所述若干调偏组件(3)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调偏组件(3)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上端,另一组的调偏组件(3)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下端;两组调偏组件(3)前后错位;所述调偏组件(3)包括支架(3.1)、偏心轴(3.2)和调偏轮(3.3);偏心轴(3.2)由设有螺纹的螺杆部(3.2.1)、扳手部(3.2.2)和调偏轮连接部(3.2.3)三段顺次相连构成,螺杆部(3.2.1)的轴线与调偏轮连接部(3.2.3)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直梁(1.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垂直;支架(3.1)为由钢板弯曲制成的Z形支架,支架(3.1)的一端与相应的直梁(1.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固连,支架(3.1)的另一端与螺杆部(3.2.1)固连,调偏轮(3.3)与调偏轮连接部(3.2.3)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斜可调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1)和导靴(2),所述对重架(1)包括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1.1),四个导靴(2)分别设置在左右两根对重架直梁(1.1)的上下端中的一个之左侧面或者右侧面,其特征是:所述对重装置还设有若干调偏组件(3),所述若干调偏组件(3)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调偏组件(3)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上端,另一组的调偏组件(3)左右对称地设于对重架的下端;两组调偏组件(3)前后错位;所述调偏组件(3)包括支架(3.1)、偏心轴(3.2)和调偏轮(3.3);偏心轴(3.2)由设有螺纹的螺杆部(3.2.1)、扳手部(3.2.2)和调偏轮连接部(3.2.3)三段顺次相连构成,螺杆部(3.2.1)的轴线与调偏轮连接部(3.2.3)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直梁(1.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垂直;支架(3.1)为由钢板弯曲制成的Z形支架,支架(3.1)的一端与相应的直梁(1.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固连,支架(3.1)的另一端与螺杆部(3.2.1)固连,调偏轮(3.3)与调偏轮连接部(3.2.3)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炳,潘辉,全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顺达伯耐特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