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691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22
一种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涉及一种对包装容器进行灌装、旋盖等加工步骤的生产线。它包括机架、转轴、包装容器送入机构、至少两条包装容器定位槽、至少一个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至少两条包装容器加工线,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上,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安装在转轴上,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包装容器定位槽、包装容器加工线分别连接转轴,各包装容器定位槽沿着转轴的径向朝外延伸,各包装容器定位槽围绕转轴的周向分布,并且各包装容器定位槽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位于包装容器加工线下方、包装容器定位槽上方、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出口的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所需的动作大幅减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包装容器进行灌装、旋盖等加工步骤的生产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在不间歇的连续传送过程中完成各加工步骤的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包装容器的灌装旋盖方法,一般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传送机构带动所有包装容器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就停下来,各工位的加工设备就开始工作,对移动到该工位上的包装容器进行包装容器的灌装或旋盖等生产步骤。然后,传送机构再带动所有包装容器向前移动一段 距离停下来,各工位的加工设备就开始工作,对移动到该工位上的包装容器进行包装容器的灌装或旋盖等生产步骤。这样周而复始,每个包装容器都依次经过各个工位,按顺序完成所有生产步骤,被制成成品。但是上述这种间歇式生产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每次传送一段距离就必须停止运动一段时间,而每次停止运动的时间取决于速度最慢的加工工序所需的时间,因此难以传送的速度始终难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比较低。为此,申请人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了改进,并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200910178264.5,名称为“包装容器的灌装旋盖方法及其生产线”,该包装容器的灌装旋盖生产线,依次包括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循环生产线和包装容器送出机构,所述循环生产线包括循环传送机构和至少两个加工单元,各加工单元均固定在循环传送机构上。由于所有加工步骤均与传送同时完成,可以不间断的完成灌装、旋盖等生产步骤,因此传送机构可以连续不断的运动,传送效率闻,有效的提闻了生广效率。但是,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上述这种结构的生产线,存在结构比较复杂、部件的精度要求比较高(这是因为各部件之间需要保持精确的配合)、制造比较困难、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生产速度较慢等问题,导致该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易于制造的缺点,提供一种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这种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制造、能够有效的减少占地面积、大幅提闻生广效率。米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包括机架、转轴、包装容器送入机构,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安装在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还包括至少两条包装容器定位槽、至少一个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至少两条包装容器加工线,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包装容器定位槽、包装容器加工线分别连接转轴,各包装容器定位槽沿着转轴的径向朝外延伸,各包装容器定位槽围绕转轴的周向分布,并且各包装容器定位槽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位于包装容器加工线下方、包装容器定位槽上方、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出口的后侧。较优的方案,所述包装容器加工线与包装容器定位槽数目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各包装容器加工线分别位于对应的包装容器定位槽正上方。较优的方案,所述包装容器加工线包括灌装装置和旋盖装置,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的数目为一个,所述包装容器定位槽上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所述灌装装置位于第一工位正上方,所述旋盖装置位于第二工位正上方。如果有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加工步骤,则包装容器加工线的加工设备随之增多,包装容器加工线包括的设备数量与加工步骤相同。较优的方案,所述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安装在转轴上,所述各包装容器定位槽分别设在转盘上,并且各包装容器定位槽的入口分别位于转盘外沿,各包装容器定位槽的出口位于转盘中部。为了便于收集并传送加工好的包装容器,所述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还包括包装容器送出机构,所述位于各包装容器定位槽的出口外侧的转盘上均开有便于包装容器掉落的容器掉落孔,所述包装容器送出机构位于转盘下方。较优的方案,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为弧形轨道。如果包装容器定位槽上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两个工位,弧形轨道的数量为I个。则该弧形轨道的入口位于第一工位上方,弧形轨道的出口位于第二工位上方。包装容器从弧形轨道的入口进入,相对弧形轨道运动,包装容器从弧形轨道的出口出来后,它就运动到第二工位了。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比如采用气缸和推块,当包装容器经过时,将包装容器推动到第二工位的位置,由于其结构简单,因此本文中不再多加描述。但是,这些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都需要耗费能源,不如弧形轨道方便好用、节省能源。所述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将包装容器送到其出口处,当转盘的一条包装容器定位槽经过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出口处时,位于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出口处的包装容器就从该包装容器定位槽的入口进入包装容器定位槽。此时,该包装容器位于包装容器定位槽的第一工位上,位于该第一工位上方的灌装装置对该包装容器进行灌装。与此同时,灌装装置、转盘、位于转盘的包装容器定位槽中的包装容器都跟着转轴转动,而灌装装置、转盘、位于转盘的包装容器定位槽中的包装容器相互之间保持静止,因此灌装不会受到影响。当灌装结束后,包装容器进入弧形轨道时,在弧形轨道的作用下,包装容器沿着包装容器定位槽运动到第二工位处后,离开弧形轨道。接着位于第二工位上方的旋盖装置对包装容器进行旋盖。完成旋盖后的包装容器,当下一个包装容器运动到第二工位处时,就被下一个包装容器推出包装容器定位槽出口,从容器掉落孔掉落到包装容器送出机构上,被包装容器送出机构送出。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所需的动作大幅减少,因此有效的减少了误差,大幅提高了成品率,大大减少了部件维修的次数和周期,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能耗,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去除部分灌装装置和部分旋盖装置后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包括机架1、转轴2、转盘3、包装容器送入机构5、16条包装容器定位槽4、一个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16条包装容器加工线。所述转轴2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I上,所述包装容器送入机构5安装在转轴2上,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包装容器定位槽4、包装容器加工线分别连接转轴2,各包装容器定位槽4沿着转轴2的径向朝外延伸,各包装容器定位槽4围绕转轴2的周向分布,并且各包装容器定位槽4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位于包装容器加工线下方、包装容器定位槽4上方、包装容器送入机构5出口的后侧。所述包装容器送入机构5出口的后侧指的是在转盘3转动方向上,包装容器送入机构5出口位于前方,而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位于后方。如图3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中转盘3是顺时针旋转的,并且包装容器送入机构5出口位于转盘3的左下方,因此包装容器送入机构5出口的后侧指的是包装容器送入机构5出口的右侧。如图1、3所示,所述转盘3安装在转轴2上,所述各包装容器定位槽4分别设在转盘3上,并且各包装容器定位槽4的入口分别位于转盘3外沿,各包装容器定位槽4的出口位于转盘3中部。所述包装容器加工线与包装容器定位槽4数目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各包装容器加工线分别位于对应的包装容器定位槽4正上方。所述包装容器加工线包括灌装装置6和旋盖装置7,所述包装容器定位槽4上设有第一工位8、第二工位9,所述灌装装置6位于第一工位8正上方,所述旋盖装置7位于第二工位9正上方。各灌装装置6在转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包括机架、转轴、包装容器送入机构,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安装在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容器连续加工生产线还包括至少两条包装容器定位槽、至少一个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至少两条包装容器加工线,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包装容器定位槽、包装容器加工线分别连接转轴,各包装容器定位槽沿着转轴的径向朝外延伸,各包装容器定位槽围绕转轴的周向分布,并且各包装容器定位槽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包装容器位置改变装置位于包装容器加工线下方、包装容器定位槽上方、包装容器送入机构出口的后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仕泽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虹钜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