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昆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外加剂掺和容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1551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外加剂掺和容器。所述容器(100)设置于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水称(105)内,所述容器(100)底部包括至少一个容器底阀(10)。该外加剂掺和容器在混凝土搅拌中无需改变原有控制程序,不降低生产效率,可自动实现比例控制和“后掺”投料技术。在同一标号混凝土搅拌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加剂掺和容器的使用可在原配合比基础上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胶比,节省外加剂并可进一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搅拌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外加剂掺和容器
技术介绍
根据现有技术可知,混凝土外加剂在现代混凝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减水剂又是外加剂的主要成分,占外加剂有效成分的95%以上(以下统称“外加剂”)。在外加剂中,不论是工业萘、脂肪酸、聚羧酸都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顾名思义,表面活性剂只有用于拌合物颗粒表面才能发挥作用,而在现有搅拌设备中绝大多数采用配料(砂、石、水泥、矿物掺合料、水、外加剂)一次配齐,一次全部投入的机械化集中搅拌方式,由于外加剂掺量很少,一般在5-10KG/立方米左右,故而在向搅拌机全部投料前,首先要先将外加剂称中称好的外加剂掺(投)入水称中,经二次稀释后再与水和其它配料一次性投入搅拌机。由于配料时间短,往往在配齐料后需等待搅拌机卸料完成、关闭机门后才能投料,约有15-30秒等待时间,因而此时外加剂早已掺(投)入水称内,处于等待状态。由于外加剂与水的比重约1.19: 1,故投入水称的外加剂多沉于底部。所以当开始投料时,高浓度外加剂首先投入到搅拌机中。一次全部投入,使得砂、石和胶凝材料内部渗入大量有效成分,而真正用于表面减水、改善和易性的有效成分大打折扣,故尔用水量增加、水泥增加、减水剂亦增加,导致成本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混凝土搅拌装置中外加剂添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投放外加剂的操作过程中,经由通入外加剂称102的管路101将外加剂装入外加剂称102中,外加剂经过外加剂称底阀103被掺(投)入水称105中,与经由配水管路104进入的水进行混合稀释后,经由水称下部的蝶阀106、卸水管路107被一次性投入搅拌机主体中进行搅拌。后掺技术是混凝土搅拌工艺中的一种掺和技术。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通用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3.3.3)减水剂的掺和方法中规定:“为了减少塌落度损失,使减水剂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可采用后掺法。掺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后掺法将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比同掺法优越。”后掺(投)外加剂虽可在控制搅拌工艺的计算机程序中加以控制,但由于外加剂较粘且投料管路很长(一般3M以上),绝大部分还在管路中设有加压泵,后掺(投)外加剂时,管路和泵会粘附部分外加剂,每盘配料掺(投)入的精准性无法保证。如果延长外加剂后掺(投)料时间又将大大降低搅拌效率、增加磨损和动力消耗。这也是目前先将外加剂掺(投)入水称、然后一次全部投料至搅拌机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要优先考虑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对现有混凝土搅拌装置进行改进,以使混凝土搅拌过程在不改变原有控制程序、不降低生产效率的情况下自动实现比例控制和“后惨”投料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外加剂掺和容器,所述容器设置于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水称内,所述容器底部包括至少一个容器底阀。优选地,所述容器包括至少一个悬挂连接件,以将所述容器设置于所述水称内。优选地,所述容器包括至少一个容器横梁,其与所述悬挂连接件下部连接,而容器壳体位于所述容器横梁下方并与所述容器横梁连接为一体。优选地,所述容器包括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容器底阀开闭的相同数量气缸。优选地,所述气缸设置于一容器横梁上。优选地,每个所述容器底阀与对应的所述气缸通过气缸挺杆实现连动,每个所述气缸挺杆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容器底阀连接,而上端通过气缸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气缸连接。优选地,在所述容器内部包括挺杆保持架,用以保持所述气缸挺杆的稳定。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阀的数量为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以上外加剂掺和容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外加剂掺和容器在混凝土搅拌中无需改变原有控制程序、不降低生产效率(每盘约增时0-8秒,可自行掌握控制),可自动实现比例控制和“后掺”投料技术。在同 一标号混凝土搅拌中,本技术的外加剂掺和容器可在原配合比基础上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胶比,节省减水剂(外加剂)并可进一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成本。说明书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混凝土搅拌装置中外加剂添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混凝土搅拌装置中外加剂添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加剂掺和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加剂掺和容器的结构示意图。101外加剂称管路 102外加剂称103外加剂称底阀104配水管路105水称106水称蝶阀107卸水管路100外加剂掺和容器 I挂架横梁2,3悬挂连接件 4,5气缸6,7气缸连接件8,9气缸挺杆10,11容器底阀12容器壳体13挺杆保持架14容器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实现后掺投料技术,本技术对现有混凝土搅拌装置进行改进,在其水称内设置一外加剂掺和容器。图2是本技术的混凝土搅拌装置中外加剂添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该外加剂掺和容器100。该外加剂掺和容器(简称“容器”)底部具有由气缸驱动的底阀。在正常配水时,该容器的底阀打开,使水称与该容器内水位一致;在水称投料(外加剂正常配料)时,该容器底阀关闭,使其内部保留部分水,此时将外加剂掺(投)料至该容器内;水称投水完毕约0-8秒时(此时已将水与全部配料投入搅拌机内并初步完成混合吸水过程,形成低水胶比混凝土,并在骨料表面形成硬壳),在将该容器内外加剂与部分水的混合液进行投料。这可以使得后掺(投料)的减水剂(外加剂)在拌合物颗粒间充分发挥表面张力作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胶比。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加剂掺和容器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就结合图3来介绍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加剂掺和容器100的结构。至少一根挂架横梁I固定在水称105空间内部的上缘,用于将该容器100悬挂在水称105内。该容器100自身具有悬挂连接件2,3,其上部与该挂架横梁I连接,使得该容器100悬挂于水称105空间内部的该挂架横梁I下方。该悬挂连接件2,3可实现为螺栓等紧固件。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容器100上部具有至少一个容器横梁14与该悬挂连接件2,3下部连接,而容器壳体12则位于该容器横梁14下方并与该容器横梁14连接为一体。该容器100的关键部件之一是设置于容器底部的容器底阀10,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于容器横梁14上的气缸4来垂直驱动该容器底阀10的开闭,在气缸4与容器底阀10之间连接有起连动作用的长条状气缸挺杆8,该气缸挺杆8下端与容器底阀10直接连接,而上端通过气缸连接件6与气缸4连接。为了保持该气缸挺杆8的稳定,可在该容器壳体12内设置一挺杆保持架1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也可以利用除气缸之外的其它方式,例如手动杠杆开关、设置转动底阀等方式来实现,只要能够实现容器底阀的开闭以掺和和投放外加剂即可。下面介绍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容器的工作方式:1、当水称105配水时,该容器100的底阀6打开,形成与水称105连通;容器内保留部分水是十分必要的:一是高浓度外加剂得以二次稀释,二是由于比重不同,容器内的上部分水在后掺(投料)时起到冲洗容器及卸水管路作用,从而达到每盘掺量的精准性,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外加剂掺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0)设置于混凝土搅拌装置的水称(105)内,所述容器(100)底部包括至少一个容器底阀(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昆
申请(专利权)人:宋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