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昊专利>正文

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1263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和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连接杆两端有折角,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完全相同,一端为U型槽,U形槽与钢板通过位于U形槽底端的球窝形关节与钢板相连,U型槽可容纳连接杆,U型槽的U型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可供具有外螺纹的固定螺母拧入,以固定连接杆和球窝关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后路髂骨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于微创经皮放置,切口显露容易,放置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后路髂骨微创固定的钢板螺钉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医疗辅助设备应运而生。在外科手术中,经常需要固定装置对骨骼进行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针对这一医学难题,相应研发了各种不同的内固定器械。现有技术中,内固定器械对于骨盆前环的骨折固定效果较好,然而对于存在垂直和旋转不稳的骨盆后环骨折,效果尚不理想。研究证明,对于由后环引起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后路结构的固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后路钢板固定可以获得充分的骨盆后环稳定。现有的后路钢板系统存在创伤大,不易放置,难以塑性等缺点。传统的两翼固定的骨盆后路钢板在进行经皮微创手术时,需要先将钢板翻转,从一侧切口经皮下通道将钢板插入,当两翼分别从两侧切口露出后,再翻转钢板,贴覆于骨面,由于两翼角度固定,这种钢板放置时极为困难,操作繁琐,而且钢板也不容易与骨面贴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迫切地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切口显露容易,放置方便的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髂骨固定装置的后路固定效果较差,创伤大,不易放置,难以塑性等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第一翼钢板、第二翼钢板、骶髂螺钉,其特征在于:连接杆两端具有折角,折角100-150度,并可以进行折弯塑形。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完全相同,一端为U型槽,U形槽与钢板通过位于U形槽底端的球窝形关节与钢板相连,U型槽中可容纳连接杆,U型槽的U型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可供具有外螺纹的固定螺母拧入,以固定连接杆和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母与固定棒相抵,固定棒和球窝形关节之间放置有定位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设置多个钢板孔,在钢板孔内固定连接有骶髂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上的钢板孔分别为2 4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棒的直径为5.5mm、6.5mm两种,所述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的槽宽为5.5mm和6.5mm两种。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于经皮放置,切口显露容易,放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的连接杆及U型槽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的固定螺母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的U型槽内的固定棒、定位挡片、球窝形关节及固定螺母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下的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固定在髂骨上的一个角度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下的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固定在髂骨上的另一个角度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1、第一翼钢板2、第二翼钢板3、骶髂螺钉10,其特征在于:连接杆两端具有折角9,折角120度,并可以进行折弯塑形。第一翼钢板2和第二翼钢板3完全相同,一端为U型槽5, U形槽与钢板通过位于U形槽5底端的球窝形关节8与第一翼钢板2或第二翼钢板3相连,U型槽中可容纳连接杆1,U型槽的U型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4,可供具有外螺纹的固定螺母6拧入,以固定连接杆I和球窝形关节8。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母6与连接杆I相抵,连接杆I和球窝形关节8之间放置有定位挡片7。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设置多个钢板孔,在钢板孔内固定连接有骶髂螺钉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上的钢板孔分别为3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棒的直径为6.5mm,所述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的槽宽为6.5mmo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两端折角为120度,角度范围可为100-150度,具体角度视需要而定,可自行折弯。在一个实施例第一翼钢板2和第二翼钢板3设置3个钢板孔,其上设置骶髂螺钉10,较佳实施例中钢板孔可为2 5个。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棒的直径为6.5mm,所述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的槽宽为6.5mm,以上固定棒和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的槽宽还可为5.5mm。图5和图6示出了髂骨后路微创固定装置固定在髂骨上的的示意性使用效果。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于双侧髂棘侧后上方做弧形切口,切口方向沿髂骨嵴,患侧约6-8cm,健侧约4-6cm。随后根据患者髂骨后方的形态对两翼钢板2、3进行塑性,将钢板通过切口放入,两翼钢板与两侧髂骨翼充分贴伏。再由髂骨翼后侧植入骶髂螺钉10,并固定连接在钢板的钢板孔内。再将连接杆I进行预弯,从一侧切口由皮下穿入,从另一侧切口穿出。将双侧连接杆I的折角9以远的连接杆压入到U型槽5中,然后拧紧固定螺母6,固定螺母6抵连接杆定位挡片及球窝形关节进行固定。本技术主要用于髂骨后环骨折经皮固定的患者,它的主要优点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内固定装置。传统的两翼固定的骨盆后路钢板在进行经皮微创手术时,需要先将钢板翻转,从一侧切口经皮下通道将钢板插入,当两翼分别从两侧切口露出后,再翻转钢板,贴覆于骨面,由于两翼角度是固定的,这种钢板放置时极为困难,操作繁琐,而且钢板也不容易与骨面贴服。该装置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将两翼与钢板主体设置为可拆卸结构,进行植入时非常方便,并可达到对骨盆后环骨折进行稳定固定的目的,便于经皮放置和骨面贴服,使得钢板的植入更加简单、安全,本技术构思新颖,便于推广、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1.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第一翼钢板、第二翼钢板、骶髂螺钉,其特征在于:连接杆两端具有折角,折角100-150度,并可以进行折弯塑形,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完全相同,一端为U型槽,U形槽与钢板通过位于U形槽底端的球窝形关节与钢板相连,U型槽中可容纳连接杆,U型槽的U型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可供具有外螺纹的固定螺母拧入,以固定连接杆和球窝关节。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母与固定棒相抵,固定棒和球窝形关节之间放置有定位挡片。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设置多个钢板孔,在钢板孔内固定连接有骶髂螺钉。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上的钢板孔分别为2 4个。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棒的直径为5.5mm、6.5mm两种, 所述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的槽宽为5.5mm和6.5mm两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和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连接杆两端有折角,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完全相同,一端为U型槽,U形槽与钢板通过位于U形槽底端的球窝形关节与钢板相连,U型槽可容纳连接杆,U型槽的U型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可供具有外螺纹的固定螺母拧入,以固定连接杆和球窝关节。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后路髂骨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于微创经皮放置,切口显露容易,放置方便。文档编号A61B17/86GK203107259SQ20132009164公开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路微创髂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第一翼钢板、第二翼钢板、骶髂螺钉,其特征在于:连接杆两端具有折角,折角100?150度,并可以进行折弯塑形,第一翼钢板和第二翼钢板完全相同,一端为U型槽,U形槽与钢板通过位于U形槽底端的球窝形关节与钢板相连,U型槽中可容纳连接杆,U型槽的U型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可供具有外螺纹的固定螺母拧入,以固定连接杆和球窝关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昊陈自强张秋林纪方李明谢杨王传锋章浩汪滋民佟大可
申请(专利权)人:唐昊陈自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