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钦闲专利>正文

简易多用途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89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多用途扳手。它集八个大小不同的梅花圈于一体。它采用一根键销,既可定位又阻止了内、外扳手的相对转动。本扳手还增设了棘轮装置。该新型扳手加工容易,降低了制造成本,操作简便,提高了工效。(*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扳手,用于紧固零件的紧固。本人提交的申请号88213190的“多用途扳手”,是一种集大小不同的八个梅花圈为一体的新型扳手,它既可当作梅花扳手,又可当作套筒扳手,是一种高效、多用途手工具。但它存在着如下缺点:1、它的内扳头的外园和外扳头的内园都含有若干齿,这些齿的原用意是为了使内扳头和外扳头不能相对转动,但加工这些齿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加工困难。2、内扳头可在外扳头内作伸缩运动,其定位靠按键。销钉和弹簧条。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销钉很难进入定位孔,从而不易定位。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改进上述缺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内扳头和外扳头之间设置键销。在外扳头外园设有两孔,孔之间设一槽。键销的一端与一弹簧条相连。为了提高工效,扳手可以附设棘轮装置,其定位机构由按钮、销子和弹簧组成。本技术与申请号88213190的扳手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设置了键销,它既可以使内扳头在伸缩运动后定位,又可以阻止内扳头和外扳头的相对转动。定位准确,并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由于增加了棘轮装置,提高了工效。图1是原申请号88213190扳手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2-2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中去掉内扳头后,外扳头的内部情况。图4是图2中4-4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去掉内扳头后,外扳头的内部情况。图8是图5中8-8剖视图。图9是图6中9-9剖视图。图10是扳手增加了棘轮装置后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下面对照图作详细说明。图2、3中外扳头(1)的梅花圈(2)很长,使得含有外齿(3)的内扳头(4)可以运动到图2所示的假想线位置。这样扳动螺母时,内扳头和外扳头不会相对转动了。但是加工如此长的梅花圈(2)很困难,并且还要加工内扳头的外齿(3),制造成本较高。现改为图5、6、7所示形状(这里的外扳头(5)的梅花圈(6)和(29)是闭合的,但也可做成象图1和图2所示的梅花圈(2)和(28)不闭合状态)。外扳头(5)的梅花圈(6)仅加工到可套入螺母,而中间一段(27)呈园形,于是内扳头(8)的外园(9)也是园形即可。为了在扳动螺母时,内扳头(8)和外扳头(5)不相对转动,键销(10)在图8、9状态时,就起到这样的作用。为使内扳头在伸缩运动后定位,原来是采用按键(7)、弹簧条(11)和销钉(12)(见图4)。但实践中,销钉(12)常常偏斜,很难进入孔(13),以至起不到定位作用。而本技术在图89所示状态时,就起到了定位作用。由于键销(10)垂直上升,很容易进入定位孔(15)。如果要将内扳头(8)推到外扳头的另一端,只要压下键销(10),然后推动键销,内扳头就随之而动。槽(14)只允许键销(10)的细部通过。当内扳头到达外扳头的另一端时,靠-->弹簧条(25)的弹力,键销(10)的粗部可从定位孔(15)中顶出,这样阻止内扳头缩进去,同时又可阻止内扳头和外扳头的相对转动。为提高工效,本扳手可增加棘轮装置(16),如图10、11所示。不过其伸缩运动后的定位机构是由按钮(17)、销子(18)和弹簧(19)组成。当压下按钮,就推动销子和弹簧到图所示假想线位置(见图10),便可用手指推动内扳头(26)作伸缩运动了。因为受位置限制,销子太短。在扳动螺母时,仅靠它来阻止内扳头和外扳头的相对转动,强度不足。所以这里采用内六角(21)和外六角(22)配合。为防止按钮(17)脱落,可采用弹性挡圈(23)挡住或用冲铆的方法缩小孔口(24)。当然用其它的方法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多用途扳手,它包括内扳头、外扳头和手柄,其特征是内扳头(3)和外扳头(5)之间设置键销(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多用途扳手,它包括内扳头、外扳头和手柄,其特征是内扳头(3)和外扳头(5)之间设置键销(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多用途扳手,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扳头(5)的外园设有两孔(15),孔之间设一槽(1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钦闲
申请(专利权)人:冯钦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