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才勇专利>正文

一种双联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863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插头,包括两个插接单元,至少有一个所述插接单元至少包括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每个所述插接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接触体,一个所述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与另一个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向同一方向伸出。该双联插头插接更牢固、承托力更强、结构简单,可方便插接我国现有最常用的五孔二三极双联插座,极大提高插座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插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联插头
技术介绍
电源插头又叫电源线插头,使用在各种领域。各个国家的插头以及配套使用的插座的标准不尽相同,结构差别也很大。如欧美国家插头的火线极和零线极均为圆插销,接地极则为贴片,而我国插头的火线极和零线极以及接地极都是扁插销;再有,我国现有最常用的五孔二三极双联插座(以下简称中国双联插座)因生产厂家不同,两个插孔单元的间距存在差异。目前,我国现有的额定电流为IOA以下的电器设备配套使用现有5A 二极插头或IOA小三极插头即可满足需要,但由于插头的接触体只有二个或者三个,插接点较少且间距小,使得插接不牢固。而当插座的质量较差,或者插头与插座不是很匹配,或者插头的承重较大(如转换插座)时,容易出现插头松脱,而且也会导致插头发热。当电器设备功率接近或超过IOA时,如果勉强配置IOA的插头则安全性差,而配置16A的插头则需配置16A插座,这时常见的做法是拆下原有的中国双联插座,更换成16A插座。而在花钱花时间更换之后,该处的插座又不能配接小功率电器设备,这给用户带来极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插接更牢固、承托力更大、结构简单,可方便插接现有最常用的双联插座的双联插头。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联插头,包括两个插接单元,至少有一个所述插接单元至少包括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每个 所述插接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接触体,一个所述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与另一个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向同一方向伸出。其中,每个所述插接单元至少包括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且一个所述插接单元中的至少包括火线极、零线极的接触体与另一个所述插接单元中的相同极性的接触体电连接。其中,所述两个插接单元中的第一插接单元相对于第二插接单元可移动设置,且移动方向为所述两个插接单元的中心点的连接线方向。其中,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插接单元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插接单元的接触体的一端的固定座,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单元移动配合的前滑动轨道,所述固定座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前滑动轨道中,所述前滑动轨道与所述固定座的前端配合,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移动孔,所述第一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移动孔。其中,还包括与所述壳体扣合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座滑动配合的后滑动轨道,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扣合后,所述前滑动轨道与所述固定座的前端配合,所述后滑动轨道与所述固定座的后端配合。其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插接单元移动的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驱动杆通过螺纹与所述固定座的螺纹孔配合,所述壳体在所述螺纹孔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轴孔,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轴孔且可转动设置,且在所述驱动杆的伸出末端设置有调节帽,所述驱动杆上位于所述轴孔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驱动杆轴向移动的限位装置,当拧动所述调节帽,所述驱动杆转动,驱动所述固定座在所述前滑动轨道与所述后滑动轨道内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插接单元移动,实现所述第一插接单元与所述第二插接单元的间距调整。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盖体中的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两个插接单元的接触体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开关。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盖体中的用于插接插头的插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双联插头通过设置两个插接单元,至少一个插接单元至少包括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每个所述插接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接触体,一个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与另一个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向同一方向伸出,利用一个插接单元上的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与双联插座形成电连接,又利用另一个插接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接触体同时插入插座中,从而形成双联插头,这使得该双联插头与双联插座完全插接时的插接点增多且间距增大,因此插接更牢固、承托力更大。进一步地,该双联插头的每个插接单元至少包括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并使得一个插接单元中的至少包括火线极、零线极的接触体与另一个插接单元中的相同极性的接触体电连接,通过双联插头与 中国双联插座的两组插孔同时插接使用,使得双联插头的耐受电流值为两个插接单元的接触体的耐受电流值的总和,而中国双联插座的两孔的插孔单元在一组插孔内有两组插套,当该插孔单元对应的插接单元只设置一组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该双联插头的耐受电流值即为5A与IOA的总和,即为15A ;当该插接单元设置两组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共四个接触体,两组接触体并排设置且相同极性的接触体电连接时,该双联插头的耐受电流值为两个5A与一个IOA的总和 ,即为20A ;这相当于大幅增加了中国双联插座的功能,也即由原来的只可插接5A和IOA变为也可插接15A或20A的双联插座,大幅提高了该双联插座的利用率,不但能节省大量资源,而且插接牢固性及承托效果进一步得到加强。因此,在设置有中国双联插座的场合,电源插头要求超过IOA耐受电流值的电器设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双联插头时,不需要更换插座即可满足需求,并且插接更牢固、承托力更大、安全性更高。另夕卜,该双联插头的两个插接单元中的第一插接单元相对于第二插接单元可移动设置,且移动方向为两个插接单元的中心点的连接线方向,通过调整第一插接单元相对于第二插接单元的位置,达到调整两个插接单元的间距的目的,使得该双联插头可配接各种不同插孔间距的中国双联插座,因而该双联插头使用范围更广泛,更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联插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联插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双联插头的主视图;图4是图2中的双联插头与插座配接示意图一;图5是图2中的双联插头与插座配接示意图二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双联插头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双联插头与插座配接示意图;图8是图6中的双联插头的第一插接单元移动后状态示意图。图中:1_双联插头;2_壳体;3_盖体;4_第一插接单元;5_第二插接单元;6_驱动杆;7_双联插座;21_移动孔;22_前滑动轨道;23_轴孔;31_后滑动轨道;41_固定座;61-调节帽;71_第一插孔单元;72_第二插孔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1至8及以下实施例优先选取中国现有最常用的中国双联插座作为参照对象,当然在实际应用还有国际上的各种双联插座。下面结合附图1至8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指的插接单元、插孔单元按如下定义:当在插座的至少一组插孔的范围内正常插接使用情况下,只能插接一个而不能同时插接两个或多个普通插头(也可称为一联插头)时,即定义该范围内的所有相关联构件为一个插孔单元,而对应插头插接该插孔单元的至少包括一个接触体的所有相关联构件则定义为一个插接单元。一个插孔单元至少包括一组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插孔,而每组插孔内侧至少包括一组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插套。如中国双联插座中的两极的插孔单元包括一组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插孔,而内侧包括两个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插套。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指的火线极、零线极及接地极的接触体即:在本专利技术的双联插头正常插接使用的情况下,插接单元的接触体与对应的插孔单元完全插接时,插接单元中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且与对应的插孔单元的火线极的插套形成电连接的接触体为火线极的接触体,插接单元中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联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插接单元,至少有一个所述插接单元至少包括火线极与零线极的接触体,每个所述插接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接触体,一个所述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与另一个插接单元的至少一个接触体向同一方向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勇
申请(专利权)人:王才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