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833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续变压器,包括外壳、由硅钢片叠成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左右边柱上分别绕有初级线圈、次级线圈;所述矩形框中部设有一个由硅钢片叠成的硅钢块;构成所述矩形框和硅钢块的硅钢片相互平行;所述硅钢块可以在动作部件的作用下,沿着与构成所述矩形框的各硅钢片所在平面正交的方向滑动,以使硅钢块的两侧面与所述矩形框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的总接触面积从0至2S之间连续变化,其中,S为一个有限正数。该连续变压器可以在大功率变压工况下,连续地调节输出电压,从而通用于各种不同工作电压的电力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施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力设备,用于将输入电压变压后进行输出。目前的变压器主要分为铁芯变压器和电子变压器两大类,对于电子变压器,通过PWM技术可以实现连续变压,然而,变压过程中所需的电子元件种类众多,为了保证每个元件的安全,只能工作在小功率、小电压领域,如各种小型家用电器设备。而对于大功率用电设备,或者基础供电领域,则必须使用铁芯变压器,才能保证电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目前的铁芯变压器,无法实现连续变压,在需要调节输出电压时,一般只能布置几个档位,通过调节输出抽头的方式,简单地提供几个离散的电压输出,然而,对于种类繁多的、需要各种工作电压的电力设备,该种铁芯变压器的电压输出是远远达到通用之功效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变压器,该连续变压器可以在大功率变压工况下,连续地调节输出电压,从而通用于各种不同工作电压的电力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连续变压器包括外壳、由硅钢片叠成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左右边柱上分别绕有初级线圈、次级线圈;所述矩形框中部设有一个由硅钢片叠成 的硅钢块;构成所述矩形框和硅钢块的硅钢片相互平行;所述硅钢块可以在动作部件的作用下,沿着与构成所述矩形框的各硅钢片所在平面正交的方向滑动,以使硅钢块的两侧面与所述矩形框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的总接触面积从O至2S之间连续变化,其中,S为一个有限正数。作为优选,所述S不小于所述矩形框左边柱或右边柱的横截面积的3倍。作为优选,所述矩形框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一个滑槽,所述硅钢块的两侧面配合在所述滑槽内,以便于约束所述硅钢块的左右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硅钢块的两侧面分别固结一块动滑片,所述滑槽的槽底平面上分别固结一块静滑片;所述硅钢块的两侧面与矩形框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通过所述动滑片、静滑片实现接触配合;所述动滑片和静滑片之间设有油膜。作为优选,所述动作部件为一个凸轮压块,顶在所述硅钢块的一个与各所述硅钢片平行的表面上;通过所述凸轮压块的旋转,实现硅钢块在矩形框内的滑入、滑出;并且,所述硅钢块上背对所述凸轮压块的表面由压簧支承;进一步地,所述凸轮压块与硅钢块之间还垫设一块滑动压片;该滑动压片与硅钢块表面之间设有油膜,从而大大减小凸轮压块对于娃钢块的横向作用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动作部件控制所述硅钢块的滑动,使得硅钢块的两侧面与矩形框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的总接触面积从O至2S之间连续变化;而由初级线圈所产生的磁通,被分作两股,分别流过所述硅钢块以及所述次级线圈所缠绕的边柱;所述硅钢块与矩形框的前后边柱的接触面积越大,则硅钢块所分流的磁通就越大,则次级线圈所获得的磁通就越小;由于硅钢块的位置可以连续变化,因此,硅钢块所分流的磁通亦连续变化,这样,次级线圈所获得的磁通也就连续变化,从而使得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亦实现了连续变化;因此,该连续变压器可以在大功率变压工况下,连续地调节输出电压,从而通用于各种不同工作电压的电力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连续变压器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向剖切图中矩形框边柱部分的视图。图4是图1实施例中硅钢块的驱动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连续变压器包括外壳(未图示)、由硅钢片叠成的矩形框1,硅钢片的片层结构由图2所示意;所述矩形框I的左右边柱上分别绕有初级线圈2、次级线圈3 ;所述矩形框I中部设有一个由硅钢片叠成的硅钢块4 ;构成所述矩形框I和硅钢块4的硅钢片相互平行,均为了减小涡电流损耗;所述硅钢块4可以在动作部件的作用下,沿着与构成所述矩形框I的各硅钢片所在平面正交的方向滑动,也就是沿图2中的上下方向滑动,以使硅钢块4的两侧面与所述矩形框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的总接触面积从O至2S之间连续变化,其中,S为一个有限正数。为了约束所述硅钢块4的左右运动;所述矩形框I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一个滑槽5,所述硅钢块4的两侧面配合在所述滑槽5内; 进一步地,所述硅钢块4的两侧面分别固结一块动滑片6,所述矩形框的前后边柱在滑槽5的槽底平面上分别固结一块静滑片11,如图3所示;所述硅钢块4的两侧面与矩形框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通过所述动滑片6、静滑片11实现接触配合;所述动滑片6和静滑片11之间设有油膜;这样,硅钢块4的两侧面与所述矩形框I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的总接触面积便指前后两对动滑片6、静滑片11之间的总接触面积,如:所述S即指所述矩形框I的前边柱或后边柱所对应的动滑片6和静滑片11的接触面积。值得指出的是:当硅钢块4的两侧面与矩形框I的前后边柱内侧面接触时,由所述初级线圈2产生的磁通将分流向硅钢块4和次级线圈3,这样,如若在矩形块4的两侧面设置所述动滑片6,则可能使得流向硅钢块4的磁通已正交于所述动滑片6的方式穿过动滑片6,则将使得动滑片上产生较大的涡电流,这将使动滑片6发热膨胀而造成机构卡死;鉴于该种原因,在设计时,通过发热试验,使得所述滑槽5的深度大于矩形框I的前边柱或后边柱的宽度的1/3 (前边柱、后边柱的宽度相等),即可使得在动滑片6处的磁力线方向与动滑片6基本平行,原因在于,硅钢块4嵌入所述滑槽5中的一部分相对于磁路而言,已构成了所述前边柱和后边柱的一部分;磁力线仅在滑槽5槽口的附近开始转弯流向硅钢块4。综合考虑硅钢块4脱离矩形框I时的工作情况,当滑槽5的深度为所述前边柱或后边柱的1/2^1/3时,变压器具有最佳的工作性能。对于图1、图2、图3实施例中的所述动作部件,其驱动硅钢块4运动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动作部件为一个凸轮压块8,隔着一块滑动压片41顶在所述硅钢块4的一个与各所述硅钢片平行的表面上,也就是顶在硅钢块4的上表面上;通过所述凸轮压块8的旋转,实现硅钢块4在矩形框I内的滑入、滑出;并且,所述硅钢块4上背对所述凸轮压块8的表面由压簧7支承,该压簧7固定在变压器外壳的一个基板9上;所述滑动压片41与硅钢块4表面之间设有油膜,从而大大减小凸轮压块8对于硅钢块4的横向作用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动作部件控制所述硅钢块4的滑动,使得硅钢块4的两侧面与矩形框I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的总接触面积从O至2S之间连续变化;而由初级线圈2所产生的磁通,被分作两股,分别流过所述硅钢块4以及所述次级线圈3所缠绕的边柱;所述硅钢块4与矩形框I的前后边柱的接触面积越大,则硅钢块4所分流的磁通就越大,则次级线圈3所获得的磁通就越小;由于硅钢块4的位置可以连续变化,因此,硅钢块4所分流的磁通亦连续变化,这样,次级线圈3所获得的磁通也就连续变化,如,设初级线圈产生的磁通为M,当硅钢块4的一个侧面与矩形框I的一个边柱的内侧面接触面积为O时,次级线圈3分到的磁通为M ;而当硅钢块4的一个侧面与矩形框I的一个边柱的内侧面接触面积为S时,设S为所述矩形框左边柱或右边柱的横截面积的3倍(左边柱与右边柱的横截面积相同),则次级线圈3所在边柱分流道的磁通为IM/ (1+3) =M/4 ;因此,此条件下,设次级线圈3的最大输出电压为Umax,则次级线圈3的电压可以在υ_/Γυ_之间连续变化。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方式,并不 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变压器,包括外壳、由硅钢片叠成的矩形框(1);所述矩形框(1)的左右边柱上分别绕有初级线圈(2)、次级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中部设有一个由硅钢片叠成的硅钢块(4);构成所述矩形框(1)和硅钢块(4)的硅钢片相互平行;所述硅钢块(4)可以在动作部件的作用下,沿着与构成所述矩形框(1)的各硅钢片所在平面正交的方向滑动,以使硅钢块(4)的两侧面与所述矩形框(1)的前后边柱的内侧面的总接触面积从0至2S之间连续变化,其中,S为一个有限正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人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