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的土壤培肥改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072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的土壤培肥改良剂,是由以下重量份菌渣制成:平菇菌渣20~50份,金针菇菌渣20~50份,双孢菇菌渣10~40份,木耳菌渣0~30份。其中菌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10~50份,玉米芯5~50份,木屑0~50份,麦秸10~50份,麸皮10~30份,干鸡粪5~15份,豆粕5~10份,氢氧化钙2~5份。将各种废弃菌渣混合均匀并加以腐熟,即得土壤培肥改良剂,其用量为5000kg/hm2~10000kg/hm2(干重)。本发明专利技术土壤培肥改良剂原料易得、培肥改土效果显著,并能实现废弃菌渣的再利用,最终实现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培肥改良剂,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栽培后的废弃菌渣生产的土壤培肥改良剂,属于农业生产

技术介绍
耕地作为特殊的公共资源产品,其数量、质量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意义重大。我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已经成为全国共识。相对于耕地数量的变化,耕地质量的变化是隐性的,耕地质量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的一系列重大措施,耕地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条件。而目前土壤贫瘠、土壤板结等问题依然存在且日益严重,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就成为保证耕地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目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林、牧、副、渔统筹安排,从根本上改造不利的生态条件,定向培肥土壤、增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争取旱涝保收;二、生物改土。通过种植绿肥、秸杆还田等,增加土壤透水蓄水能力,调节土壤水、肥、气、热;三、合理轮作。建立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轮作制,交替种植,充分利用上下土层的养分和水分,增加上下土层的腐殖质;四、合理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施肥体系,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五、耕作 培肥。深耕与增施有机肥、客土、灌排相结合,与耙、耢、锄、压等田间措施相结合,且逐年加深耕层,耕得深、耙得碎、整得平,从而较快较好的创造上虚下实的良好土体结构。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菌栽培越来越广泛化、规模化,其集中规模化生产的结果即是造成采摘之后的食用菌菌渣被大量废弃,其处理已经成为一道难题,并造成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而研究发现,菌渣中含有糖类、有机酸、酶、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目前对菌渣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处理后再菌渣化利用、养殖业饲料、堆肥、栽培基质等。而菌渣本身含有的营养成分及特殊的物理学性状,启发我们是否可以加以变通,从土壤肥力提升、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角度出发,实现废弃菌渣在土壤培肥及改良方面的循环利用,目前还未见这方面的系统化研究。中国专利文献CN200610020179.2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微生物杀虫剂和壳聚糖酶的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200910170263.6公开了利用食用菌的废弃菌渣养殖昆虫;中国专利文献CN200710139347.4公开了一种生物发酵全元饲料的生产工艺,即利用菌渣、麦麸等生产饲料;中国专利文献CN200810072918.1公开了一种利用粉煤灰、腐植酸等制备盐碱地改良增肥剂的方法。而利用食用菌栽培之后的废弃菌渣生产能培肥改良土壤的土壤培肥改良剂未见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传统的利用普通有机肥、秸杆等农艺方式培肥及废弃菌渣大部分弃而不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的土壤培肥改良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的土壤培肥改良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渣制成:平菇菌渣20-50份金针菇菌渣20 50份双孢菇菌渣10 40份木耳菌渣0~30份 其中菌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IO 50份玉米芯5 50份木屑O 50份麦秸IO 50份麸皮IO 30份干鸡粪5 15份豆粕5 IO份氢氧化钙2 5份;所述的平菇菌渣原料成分为棉籽壳40 50wt%,玉米芯20 30wt%,麸皮10 30wt% ;所述的金针菇菌渣原料成分为棉籽壳20 40wt%,玉米芯10 40wt%,麸皮10 20wt%,氢氧化I丐3 5wt% ;所述的双孢菇菌渣原料成分为麦秸50 65wt%,干鸡粪15 30wt%,豆柏3 5wt%,氢氧化I丐2 3wt% ;所述的木耳菌渣原料成分为100wt%木屑。所述的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麦秸、麸皮、干鸡粪、豆柏、氢氧化钙皆为废弃的平菇菌渣、金针菇菌渣、双孢菇菌渣或木耳菌渣的原料成分,均为市场可购。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土壤培肥改良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渣制成:平菇菌渣20份,金针菇菌渣30份,双孢菇菌渣30份,木耳菌渣20份;其中菌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20份,玉米芯10份,木屑20份,麦稻20份,麸皮15份,干鸡粪5份,豆柏5份,氢氧化韩5份;或者,平菇菌渣30份,金针菇菌渣25份,双孢菇菌渣35份,木耳菌渣10份;其中菌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30份,玉米芯15份,木屑10份,麦稻15份,麸皮15份,干鸡粪7份,豆柏5份,氢氧化钙3份;或者,平菇菌渣40份,金针菇菌渣30份,双孢菇菌渣30份;其中菌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40份,玉米芯10份,麦稻15份,麸皮20份,干鸡粪5份,豆柏5份,氢氧化隹丐5份。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的土壤培肥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即将平菇菌渣、金针菇菌渣、双孢菇菌渣、木耳菌渣按比例充分混匀后腐熟即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原料丰富,易于获取。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据统计,2008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1.83 X IO7吨,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废弃菌渣产生,2008年,我国食用菌菌渣总量为4.78X IO7吨,数量巨大。2.充分利用了废弃菌渣中的有效营养,培肥地力。经分析测定,废弃平菇菌渣、金针菇菌渣、双孢菇菌渣及木耳菌渣中有机质含量为62.1 67.4%,全氮(N) 1.5 1.81%,全磷(P2O5) L I 1.53%,全钾(K2O) 0.75 1.78%。将废弃菌渣充分混匀腐熟后施入土壤,营养成分能被充分利用,变废为宝。3.改良土壤。我省食用菌菌渣主要以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麸皮等为主,栽培完食用菌后,由于栽培过程中微生物等作用,菌渣变得更加疏松柔软,有较好的保水持水能力,施用于土壤后,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未详加说明的均按本领域现有技术。实施例1: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土壤培肥改良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渣制成:平菇菌渣20份,金针菇菌渣30份,双孢菇菌渣30份,木耳菌渣20份;其中菌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20份,玉米芯10份,木屑20份,麦稻20份,麸皮15份,干鸡粪5份,豆柏5份,氢氧化钙5份;将平菇菌渣、金针菇菌渣、双孢菇菌渣、木耳菌渣按比例充分混匀后腐熟即得。在翻地之前撒于土壤表面,与土壤一起深翻。根据土壤的贫瘠程度,一般施用量为5000kg/hm2 10000kg/hm2 (干重)。实施例2:—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土壤培肥改良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渣制成:平菇菌渣30份,金针菇菌渣25份,双孢菇菌渣35份,木耳菌渣10份;其中菌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30份,玉米芯15份,木屑10份,麦稻15份,麸皮15份,干鸡粪7份,豆柏5份,氢氧化钙3份;将平菇菌渣、金针菇菌渣、双孢菇菌渣、木耳菌渣按比例充分混匀后腐熟即得。在翻地之前撒于土壤表面,与土壤一起深翻。根据土壤的贫瘠程度,一般施用量为5000kg/hm2 10000kg/hm2 (干重)。实施例3:—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土壤培肥改良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废弃菌渣生产的土壤培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渣制成:其中菌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FDA00003200475000011.jpg,FDA00003200475000012.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亮孙泽强王学君郑东峰马征董晓霞郭洪海刘兆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