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90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9:32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系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及一金属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内系具有一收容腔、一管状本体及复数剖槽,该等导电端子系分别伸设于该收容腔及该管状本体内,而该金属遮蔽壳体系组设于该绝缘本体外,并包含有由该等剖槽伸入至该收容腔内之复数弹性臂,藉此,可透过该等弹性臂与该对接电源连接器相抵接,以提供夹持力,而相对可减少该等导电端子与该对接电源连接器间的接触磨耗,进而增加电源连接器之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系有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系指一种可增加插拔力及正负极端使用寿命之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习知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528237号,请参阅图1所示,为习知电源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习知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导电端子2及第二导电端子3,该第一导电端子2及该第二导电端子3系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I内,每一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3具有可与一对接电源连接器(图未示)相接触之复数对接部4、5,其中第一导电端子2之对接部4均匀分布于第一圆周面上且向内弯折延伸而形成,第二导电端子3之对接部5均匀分布于第二圆周面上且向外弯折延伸而形成,第一圆周面系位于第二圆周面的外围,因该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3之弹性对接部4、5系内外双层且均匀分布,可提供对接电源连接器以平衡之支撑力,确保电力传输之稳定性。虽习知电源连接器具有以上之优点,但,因对接电源连接器系插设于该第一导电端子2及该第二导电端子3间,且该对接电源连接器之插拔力系由该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3所提供,故于长时间插拔下,该等对接部会产生磨耗,导致电源连接器之使用寿命下降,是以,习知电源连接器实有待加以改善之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使可减少对接电源连接器与导电端子间的磨耗,相对增加电源 连接器之使用寿命。本技术一种电源连接器,系可用以与一对接电源连接器相组设,其系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用以收容前述对接电源连接器之一收容腔、延伸至收容腔内之一管状本体及由该绝缘本体外侧面延伸至收容腔之复数剖槽,该绝缘本体系具有一内侧壁,该管状本体系具有一外侧壁。复数导电端子,系分别伸设于该收容腔及该管状本体内,且位于该收容腔内其中之一导电端子系设于该管状本体之外侧壁,另一导电端子则设于该绝缘本体之内侧壁。一金属遮蔽壳体,其具有复数弹性臂,并包覆于该绝缘本体上,使该等弹性臂分别由该等剖槽伸入至该收容腔内,用以夹持该对接电源连接器,且该等导电端子与该金属遮蔽壳体系不相接触。位于该绝缘本体内侧壁之该导电端子系为负极端子,位于该管状本体外侧壁之该导电端子系为正极端子,位于该管状本体内之该导电端子系为讯号端子。该绝缘本体包含有由其外侧面延伸至该收容腔之一第一收容槽,该管状本体之外侧壁更沿其轴心方向延伸形成有与收容腔相通之一第二收容槽,而位于该收容腔内其中之一导电端子系由该第一收容槽伸入至该收容腔内,另一导电端子则系由该第二收容槽伸入至该收容腔内。本技术可透过该等弹性臂与该对接电源连接器相抵接,以提供夹持力,而相对可减少该等导电端子与该对接电源连接器间的接触磨耗,进而增加电源连接器之使用寿命O本技术之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例之详细说明并参考图式俾得以更深入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电源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组合剖视图。符号说明:10绝缘本体11收容腔12管状本体13内侧壁14外侧壁15第一收容槽16剖槽17第二收容槽20导电端子21接触部22焊接部30后盖40金属遮蔽壳体·41弹性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组合立体图、分解立体图及组合剖视图;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系可用以与一对接电源连接器(图未示)相组设,其系包含有:一绝缘本体10,其具有用以收容前述对接电源连接器之一收容腔11及由绝缘本体10底面延伸至收容腔11内之一管状本体12,该绝缘本体10系具有一内侧壁13,该管状本体12系具有一外侧壁14,同时,该绝缘本体10更由其外侧面延伸至该收容腔11之一第一收容槽15与复数剖槽16,该管状本体12之外侧壁14更沿其轴心方向延伸形成有与收容腔11相通之一第二收容槽17。复数导电端子20,系分别设于该第一收容槽15、第二收容槽17及该管状本体12内,于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等导电端子20系由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及讯号端子所组成,并分别具有一接触部21及一焊接部22,其中,位于该第一收容槽15及该第二收容槽17内之导电端子20分别为负极端子及正极端子,且该等导电端子20之接触部21系分别延伸至该收容腔11内,另,位于该管状本体12内之导电端子20则系为讯号端子,且其接触部21则收容于该管状本体12内,而该等焊接部22皆系延伸出该绝缘本体10,于本技术中该正、负极端子更可分别包含有复数个对接部(图未示,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528237号),以确保电力传输之稳定性。于本实施例中,更包含有一后盖30,系设于该绝缘本体10底面,并使该等导电端子20可稳固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内,而该等导电端子20之焊接部22系穿设通过该后盖30,而本技术亦可不使用后盖30去限位该等导电端子20。一金属遮蔽壳体40,系组设于该绝缘本体10外,并扣接于该后盖30,而使该后盖30限位于该绝缘本体10及该金属遮蔽壳体40间,且该金属遮蔽壳体40系具有复数弹性臂41,该等弹性臂41系由该等剖槽16伸入至该收容腔11内,并与该等导电端子20间隔交错设置,于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等导电端子20与该金属遮蔽壳体40系不相接触。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之功效,兹将本技术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之了解,如下所述:仍请参阅图4所示,于使用本技术时,因该金属遮蔽壳体40之弹性臂41可由该等剖槽16伸入至该收容腔11内,而当该对接电源连接器插入至该收容腔11时,该对接电源连接器会分别与该等弹性臂41及该等接触部21相接触抵接,而该等弹性臂41系可对该对接电源连接器产生夹持力,使该等导电端子20可减少施加于该对接电源连接器之应力,进而降低该等导电端子20与该对接电源连接器间的磨耗,相对增加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之使用寿命。在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中所提出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易于明了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将本技术狭义地限制于实施例,凡依本创作之精神及以下申请专利范围之情况所作之种种变化实施 均属本技术之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系可用以与一对接电源连接器相组设,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用以收容前述对接电源连接器之一收容腔、延伸至收容腔内之一管状本体及由该绝缘本体外侧面延伸至收容腔之复数剖槽,该绝缘本体系具有一内侧壁,该管状本体系具有一外侧壁;复数导电端子,系分别伸设于该收容腔及该管状本体内,且位于该收容腔内其中之一导电端子系设于该管状本体之外侧壁,另一导电端子则设于该绝缘本体之内侧壁;及一金属遮蔽壳体,其具有复数弹性臂,并包覆于该绝缘本体上,使该等弹性臂分别由该等剖槽伸入至该收容腔内,用以夹持该对接电源连接器,且该等导电端子与该金属遮蔽壳体系不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绝缘本体内侧壁之该导电端子系为负极端子,位于该管状本体外侧壁之该导电端子系为正极端子,位于该管状本体内之该导电端子系为讯号端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含有由其外侧面延伸至该收容腔之一第一收容槽,该管状本体之外侧壁更沿其轴心方向延伸形成有与收容腔相通之一第二收容槽,而位于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系可用以与一对接电源连接器相组设,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用以收容前述对接电源连接器之一收容腔、延伸至收容腔内之一管状本体及由该绝缘本体外侧面延伸至收容腔之复数剖槽,该绝缘本体系具有一内侧壁,该管状本体系具有一外侧壁;复数导电端子,系分别伸设于该收容腔及该管状本体内,且位于该收容腔内其中之一导电端子系设于该管状本体之外侧壁,另一导电端子则设于该绝缘本体之内侧壁;及一金属遮蔽壳体,其具有复数弹性臂,并包覆于该绝缘本体上,使该等弹性臂分别由该等剖槽伸入至该收容腔内,用以夹持该对接电源连接器,且该等导电端子与该金属遮蔽壳体系不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干豪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