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69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槽、中盖及盖片,电池槽置于壳体内,中盖设于电池槽上且与电池槽相连接,中盖上设有与盖片大小及厚度相应的盖片槽,所述电池槽内设有六个大小一致的电池单格,呈两排设置,每个电池单格上设有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两排中一一对应的电池单格的端子的极性相反,同一排中相邻的电池单格的端子的极性也相反,所有电池单格中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串联实现电池单格间的连接,形成12V的电压数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实现的铅酸蓄电池提高了铅酸蓄电池的电池容量,延长了铅酸蓄电池寿命,提高了铅酸蓄电池的低温性能自放电性能,且适用广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涉及一种铅酸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电力、军事以及航海、航空等各个经济领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在日常领域,铅酸蓄电池以其价格低廉、电压稳定、原材料可回收、宜于环保等特点,正被用作电动车的电池大量采用。但是普通铅酸蓄电池存在容量小、寿命短,需要经常维护等问题,这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能够提供12V35Ah的电源输出,提高了铅酸蓄电池比能量,延长了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大大提高了铅酸蓄电池的低温性能以及自放电性能。本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槽、中盖及盖片,其中,电池槽置于壳体内,中盖设于电池槽上且与电池槽相连接,中盖上设有与盖片大小及厚度相应的盖 片槽,所述电池槽内设有六个大小一致的电池单格,呈两排设置,每排三个,每个电池单格上设有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两排中一一对应的电池单格的端子的极性相反,同一排中相邻的电池单格的端子的极性也相反,所有电池单格中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串联实现电池单格间的连接,形成12V的电压数值。进一步地,所述中盖上部中间设有所述盖片槽。进一步地,所述中盖上的盖片槽位置设有多个贯穿上下表面的注酸孔,注酸孔的上方设有密封盖体,利用注酸孔注入酸液。进一步地,所述中盖的底面设有位于电池单格之间的用于罩住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罩腔。进一步地,所述中盖的底侧四周设有与电池槽上端预设的凸边相对接的槽道,以使中盖能够更牢靠的盖住电池槽,避免铅酸电池内部液体泄漏。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分别设于所述中盖一侧两旁的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上。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电池单格内间隔安装有七片正极板和八片负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还设有玻璃纤维隔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并联形成电池极群。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槽通过分割片分割成六个大小一致的电池单格。进一步地,所述中盖的盖片槽上还设有排气道。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为铅陶合金极板,每极容量设计为5.17Ah。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提高了铅酸蓄电池的电池容量,延长了铅酸蓄电池寿命,大大提高了铅酸蓄电池的低温性能自放电性能,另外本技术较本系列的常规产品在多个方面性能有所提高,且适用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铅酸蓄电池的壳体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铅酸蓄电池的壳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铅酸蓄电池的电池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铅酸蓄电池的中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铅酸蓄电池的中盖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铅酸蓄电池的中盖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铅酸蓄电池的盖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现结合图1 一图7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1、电池槽2、中盖3及盖片4,电池槽2置于壳体I内,中盖3设于电池槽2上且与电池槽2相连接,中盖3上设有与盖片4大小及厚度相应的盖片槽31,所述电池槽2内设有六个大小一致的电池单格21,呈两排设置,每排三个,每个电池单格21上设有正极端子211或负极端子212,两排中一一对应的电池单格21的端子(211或212)的极性相反,同一排中相邻的电池单格21的端子(211或212)的极性也相反,所有电池单格21中正极端子211与负极端子212·串联·实现电池单格21间的连接,形成12V的电压数值。所述中盖3上部中间设有所述盖片槽31,中盖3上的盖片槽31位置设有多个贯穿上下表面的注酸孔32,注酸孔32的上方设有密封盖体(未图示),利用注酸孔注入酸液,中盖3的底面设有位于电池单格21之间的用于罩住正极端211子和负极端子212的罩腔33,中盖3的底侧四周设有与电池槽2上端预设的凸边(未图示)相对接的槽道34,以使中盖3能够更牢靠的盖住电池槽2,避免铅酸电池内部液体泄漏,中盖3的盖片槽31上还设有排气道35。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接头(未图示)和负极接头(未图示)分别设于所述中盖3 —侧两旁的正极接口 36和负极接口 37上。所述电池槽2通过分割片分割成六个大小一致的电池单格21。所述每个电池单格21内间隔安装有七片正极板(未图示)和八片负极板(未图示),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还设有玻璃纤维隔板(未图示),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并联形成电池极群,正极板和负极板为铅陶合金极板,每极容量设计为5.17Ah。所述电池槽2内注满酸液,酸液中添加有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是纳米级硅胶电解液,将该电解液注入所述电池槽2内部后,在电场力作用下变成胶凝状态,其能够很好的防止漏出,即解决了铅酸蓄电池的漏液现象,还解决了爬酸和电解液干涸、热失控等问题。所述各电池单格21之间是串联连接,每个电池单格21的电压为2伏,各电池单格21中的极板较原有的铅酸蓄电池中的极板厚度有所减少,且极板高度也有所增加,从而提高电池的蓄电容量及比能量。本技术较本系列的常规产品在多个方面性能有所提高,且适用广泛,具体如性能对比结果如表I所示。表1.权利要求1.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槽、中盖及盖片,其特征在于:电池槽置于壳体内,中盖设于电池槽上且与电池槽相连接,中盖上设有与盖片大小及厚度相应的盖片槽,所述电池槽内设有六个大小一致的电池单格,呈两排设置,每排三个,每个电池单格上设有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两排中一一对应的电池单格的端子的极性相反,同一排中相邻的电池单格的端子的极性也相反,所有电池单格中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串联实现电池单格间的连接,形成12V的电压数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上部中间设有所述盖片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上的盖片槽位置设有多个贯穿上下表面的注酸孔,注酸孔的上方设有密封盖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的底面设有位于电池单格之间的用于罩住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罩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的底侧四周设有与电池槽上端预设的凸边相对接的槽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分别设于所述中盖一侧两旁的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池单格内间隔安装有七片正极板和八片负 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还设有玻璃纤维隔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并联形成电池极群。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槽通过分割片分割成六个大小一致的电池单格。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的盖片槽上还设有排气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V35Ah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为铅陶合金极板,每极容量设计为5.17Ah。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12V35Ah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槽、中盖及盖片,其特征在于:电池槽置于壳体内,中盖设于电池槽上且与电池槽相连接,中盖上设有与盖片大小及厚度相应的盖片槽,所述电池槽内设有六个大小一致的电池单格,呈两排设置,每排三个,每个电池单格上设有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两排中一一对应的电池单格的端子的极性相反,同一排中相邻的电池单格的端子的极性也相反,所有电池单格中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串联实现电池单格间的连接,形成12V的电压数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一洲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