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7361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底泥采样器,属于环境监测辅助设备领域。它包括支架、定铲斗和动铲斗;支架下端连接定铲斗,支架下端通过铰链连接定铲斗;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设置,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形成容置空间;支架的V型开口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杆,支架的V型开口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杆支架外一端设有扣槽;支架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相对下端铰接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与动铲斗固定连接;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下方时嵌入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张开;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上方时脱离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该底泥采样器能较大量的采集底泥样品并保持底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江河、湖泊和近海岸底泥采样的底泥采样器
技术介绍
海底沉积物即底泥,它的各项参数是研究海洋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确定海洋的纳污能力的有效指标。采集有代表性海底沉积物实施沉积物监测更是海洋环境的污染现状和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沉积物的有效采集也至关重要。海底沉积物特别是表层沉积物一般的理化结构为泥浆状,而沉积物的样品采集需把海底沉积物采集到海上,就必然进过海水的冲刷,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再者,采样点的海水流动状况、海洋生物的扰动以及沉积盆地的结构都对海底沉积物的采集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底泥难以采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底泥采样器。本技术所 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底泥采样器,包括支架、定铲斗和动铲斗;支架为V型支架;支架下端连接定铲斗,支架下端通过铰链连接定铲斗;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设置,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在采样时可以装载底泥;支架的V型开口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杆,支架的V型开口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杆,第一支杆起到活动固定第二支杆位于支架内的一端的作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杆位于支架外的一端设有扣槽;支架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相对下端铰接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与动铲斗固定连接;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动铲斗相对设置,第二支杆的扣槽、第三支杆末端和动铲斗在同一侧,这样设置才能使第三支杆末端能嵌入扣槽并使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张开;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下方时嵌入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张开;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上方时脱离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连接有拉杆,拉杆拉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绕支架转动,导致拉杆可控制扣槽的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铲斗和动铲斗上设有排水孔,排水孔通过孔塞封闭,将孔塞拔出侧放定铲斗和侧铲斗时排水口将多余的水排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铲斗为不锈钢定铲斗,动铲斗为不锈钢动铲斗,避免了海底沉积物在采集过程中的污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构造的底泥采样器,有效的解决了底泥样品的采集准确性和底泥样品在水上升保存的完整性,同时能较大量的采集底泥样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扣槽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孔塞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定铲斗;3、动铲斗;4、第一支杆;5、第二支杆;6、第三支杆;7、扣槽;8、排水孔;9、孔塞;10、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底泥采样器。该底泥采样器,包括支架1、定铲斗2和动铲斗3 ;支架I为V型支架I ;支架I下端连接定铲斗2,支架I下端通过铰链连接定铲斗2,定铲斗2为不锈钢定铲斗2,动铲斗3为不锈钢动铲斗3,避免了海底沉积物在采集过程中的污染;定铲斗2和动铲斗3上设有排水孔8,排水孔8通过孔塞9封闭,将孔塞9拔出侧放定铲斗2和侧铲斗时排水口将多余的水排出;定铲斗2和动铲斗3相对设置,定铲斗2和动铲斗3闭合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在采样时可以装载底泥;支架IV型开口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杆4,支架IV型开口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杆5,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之间铰接在一起,第一支杆4起到活动固定第二支杆5支架I内一端的作用,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之间的铰接处有拉杆10,第二支杆5位于支架I外的一端下折并设有扣槽7,扣槽7为U型扣槽7 ;拉杆10拉动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第二支杆5绕支架I转动,导致拉杆10可控制扣槽7的位置;支架I位于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的相对下端铰接有第三支杆6,第三支杆6与动铲斗3固定连接;第二支杆5、第三支杆6和动纟产斗3相对设置,第二支杆5的扣槽7、第三支杆6末端和动纟产斗3在同一侧,这样设置才能使第三支杆6末端能嵌入扣槽7并使定铲斗2和动铲斗3相对张开;当扣槽7相对位置在下方时,第三支杆6末端嵌入扣槽7使定铲斗2和动铲斗3相对张开;当扣槽7相对位置在上方时,第三支杆6末端脱离扣槽7使定铲斗2和动铲斗3闭合。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将第三支杆6末端扣入扣槽7,并控制好拉杆10上拉状态,使定铲斗2和动铲斗3保持相对 张开状态,再通过机械设备将底泥采样器放入水底进行底泥采集,定铲斗2采集到底泥后,控制拉杆10下压,使第二支杆5绕支架I转动,使扣槽7相对上移,第三支杆6脱离扣槽7,使动铲斗3下落,定铲斗2和动铲斗3闭合,将底泥采样器拉出水面,将孔塞9拔出侧放定铲斗2和侧铲斗时排水口将多余的水排出,再将底泥收集入各器,完成底泥米集。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技术,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定铲斗和动铲斗;所述支架为V型支架;支架下端连接定铲斗,支架下端通过铰链连接定铲斗;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设置,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形成装载底泥的容置空间;支架的V型开口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杆,支架的V型开口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杆位于支架外的一端设有扣槽;支架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相对下端铰接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与动铲斗固定连接;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动铲斗相对设置,第二支杆的扣槽、第三支杆末端和动铲斗在同一侧;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下方时嵌入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张开;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上方时脱离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铰接处连接有拉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定铲斗和动铲斗上设有排水孔,排水孔通过孔塞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铲斗为不锈钢定铲斗,所述动伊斗为不锈钢动 伊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底泥采样器,属于环境监测辅助设备领域。它包括支架、定铲斗和动铲斗;支架下端连接定铲斗,支架下端通过铰链连接定铲斗;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设置,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形成容置空间;支架的V型开口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杆,支架的V型开口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杆支架外一端设有扣槽;支架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相对下端铰接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与动铲斗固定连接;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下方时嵌入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张开;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上方时脱离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该底泥采样器能较大量的采集底泥样品并保持底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档编号G01N1/12GK203101115SQ201320016849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吴健堂, 邬鹏 申请人:东莞市正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底泥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定铲斗和动铲斗;所述支架为V型支架;支架下端连接定铲斗,支架下端通过铰链连接定铲斗;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设置,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形成装载底泥的容置空间;支架的V型开口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杆,支架的V型开口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杆位于支架外的一端设有扣槽;支架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相对下端铰接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与动铲斗固定连接;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动铲斗相对设置,第二支杆的扣槽、第三支杆末端和动铲斗在同一侧;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下方时嵌入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相对张开;第三支杆末端在当扣槽相对位置在上方时脱离扣槽使定铲斗和动铲斗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堂邬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正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