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5170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侧壁上围设有浮游植物网,框架的底部铰接有多个活动网板,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止挡件且止挡件位于活动网板的下方;活动网板能够绕铰接处向上运动,且多个活动网板在最低处时相互之间能够配合形成平面以封闭框架的底部;框架为轴对称结构且轴截面的面积均相等。该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可有效监测单位面积底泥,或单位体积水样的藻产生量,为原位监测,不改变实际野外环境,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类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具体地,涉及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底泥(Sediment)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碎屑物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表面0-15cm的底泥称为表层底泥(Surfacesediment),超过15cm的底泥称为深层底泥(Deepsediment)。大面积N/P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大规模爆发,频次逐年上升。蓝藻一年的生活史为四阶段学说:(1)上浮复苏期:春季蓝藻生长及新群体迁入;(2)大量生长期:夏天蓝藻爆发悬浮及分裂增殖;(3)上浮积聚期:秋季蓝藻处于生长稳定期或衰老期;(4)下沉休眠期:冬季蓝藻群体下沉底泥及开始休眠越冬。一天的生活史也可简单划分为四阶段:上浮(早上)、繁殖(上午)、聚集(中下午)、下沉(晚上)等。目前的藻类监测主要是测定水体中的藻类物质,如采用1L固定采水器,通过25号浮游植物网,过滤掉水样,留下藻样,测定藻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对底泥藻类的监测有很少的涉及,一般通过在大桶里面放置装有底泥的玻璃柱,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水样,监测藻类产生量。第一种藻类监测方法只能监测水体藻类,无法获取是否来自底泥还是迁移,或风浪推送的藻类;第一种藻类监测方法为异位监测,取水和取底泥培养,改变了原生环境,测试结果与野外实际情况有差别。同时,上述用于水华预警的藻类复苏及垂向迁移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仪器复杂、使用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该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可有效监测单位面积底泥,或单位体积水样的藻产生量,为原位监测,不改变实际野外环境,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类水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侧壁上围设有浮游植物网,框架的底部铰接有多个活动网板,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止挡件且止挡件位于活动网板的下方;活动网板能够绕铰接处向上运动,且多个活动网板在最低处时相互之间能够配合形成平面以封闭框架的底部;框架为轴对称结构且轴截面的面积均相等。优选地,活动网板的边沿处设置有延伸部或者搭接部,延伸部与搭接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使得多个活动网板在最低处时相邻的两个活动网板之间的接触处能够形成平整的嵌合部。优选地,活动网板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框架为长方体、圆柱体。优选地,框架的顶部为敞口设置。优选地,框架的轴截面的面积为1m2。优选地,框架的高度大于待测量水体的深度。优选地,浮游植物网的目数不小于200目。优选地,浮游植物网的底部设置有藻样取样口。优选地,框架内设置有滑动藻样取样机构,滑动藻样取样机构能够通过滑动的方式将活动网板上的藻样运送至框架的顶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主要监测单位面积底泥蓝藻孢子或藻细胞产生量;框架的侧壁上围设有浮游植物网(一方面不影响水体营养交流,另外可以进行藻液和水样有效分离,同时不影响营养和光照等基本生长条件),而框架的底部的活动网板便可在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置入水中的过程中被水的冲压力打开而进藻,一旦框架静置运动,则活动网板在重力驱动向下关闭,阻隔藻样流失;基于此,该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在单位时间内:可有效监测单位面积底泥,或单位体积水样的藻产生量,为原位监测,不改变实际野外环境,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类水体。其中,如图4所示,该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的具体操作流程为:早上放入水中,活动网板向上打开,这样藻类垂直向上迁移、聚集、水喝增殖;傍晚取出,活动网板自动向下关闭,从水中提出装置,水滤出,这样剩下的藻类在活动网板上,从而可以获得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者体积内底泥的产藻量。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在沉入水中初始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在水中静置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的操作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2、浮游植物网3、活动网板4、嵌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框架1,框架1的侧壁上围设有浮游植物网2,框架1的底部铰接有多个活动网板3(活动网板3也敷设有浮游植物网),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止挡件且止挡件位于活动网板3的下方;活动网板3能够绕铰接处向上运动,且多个活动网板3在最低处时相互之间能够配合形成平面以封闭框架1的底部;框架1为轴对称结构且轴截面的面积均相等。上述的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主要监测单位面积底泥蓝藻孢子或藻细胞产生量;框架1的侧壁上围设有浮游植物网2(一方面不影响水体营养交流,另外可以进行藻液和水样有效分离,同时不影响营养和光照等基本生长条件),而框架1的底部的活动网板3便可在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置入水中的过程中被水的冲压力打开而进藻,一旦框架1静置运动,则活动网板3在重力驱动向下关闭,阻隔藻样流失;基于此,该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在单位时间内:可有效监测单位面积底泥,或单位体积水样的藻产生量,为原位监测,不改变实际野外环境,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类水体。其中,如图4所示,该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的具体操作流程为:早上放入水中,活动网板3向上打开,这样藻类垂直向上迁移、聚集、水喝增殖;傍晚取出,活动网板3自动向下关闭,从水中提出装置,水滤出,这样剩下的藻类在活动网板3上,从而可以获得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者体积内底泥的产藻量。在本技术中,相邻的两个活动网板3之间的接触处的固定方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接触处更加的严密进而防止藻类的流失,优选地,活动网板3的边沿处设置有延伸部或者搭接部,延伸部与搭接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使得多个活动网板3在最低处时相邻的两个活动网板3之间的接触处能够形成平整的嵌合部4。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活动网板3的安装与操作,优选地,活动网板3的数量为两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1的具体结构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更加的便于测量,优选地,框架1为长方体、圆柱体。在本技术中,框架1的顶部可以是敞开装态,也可以是封闭装态,但是为了便于取样,优选地,框架1的顶部为敞口设置。此外,为了有效监测单位面积底泥藻量,优选地,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侧壁上围设有浮游植物网(2),所述框架(1)的底部铰接有多个活动网板(3),所述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止挡件且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活动网板(3)的下方;所述活动网板(3)能够绕铰接处向上运动,且所述多个活动网板(3)在最低处时相互之间能够配合形成平面以封闭所述框架(1)的底部;所述框架(1)为轴对称结构且轴截面的面积均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侧壁上围设有浮游植物网(2),所述框架(1)的底部铰接有多个活动网板(3),所述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止挡件且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活动网板(3)的下方;所述活动网板(3)能够绕铰接处向上运动,且所述多个活动网板(3)在最低处时相互之间能够配合形成平面以封闭所述框架(1)的底部;所述框架(1)为轴对称结构且轴截面的面积均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其中,所述活动网板(3)的边沿处设置有延伸部或者搭接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搭接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使得所述多个活动网板(3)在最低处时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网板(3)之间的接触处能够形成平整的嵌合部(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位面积底泥水华藻爆发量测试装置,其中,所述活动网板(3)的数量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胜鹏洪文秀蒋小峰周守标叶良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