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CCD测试仪,其包括有底座、镜头、镜头固定座、光源板和光源板固定座,该底座具有容置滑槽,于该容置滑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槽,该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依次可滑动式安装于容置滑槽中,光源板固定座安装于镜头固定座之前,该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底座上导槽相匹配的滑动部,该滑动部嵌入导槽中;镜头和光源板分别安装于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上,并于光源板上设置有一供镜头拍照的第一通孔。藉此,通过将镜头和光源板可滑动式安装于底座上,利用光源板和镜头的相互配合对连接器进行拍照检测,从而,避免人工检测过程中人为原因导致的连接器漏检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连接器的检测效率和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CCD检测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检测连接器的CCD测试仪。
技术介绍
在智能自动化设备上,经常会用到图像定位或图像检测技术以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采用图像定位或图像检测技术,必然会采用到摄像头,即CCD传感器,在这些高精度智能应用中,CCD必须固定在设备的某些特定位置,以便拍摄到清晰的有效图像。在传统连接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检测连接器外壳与安装其内部胶芯之间是否配合到位,在这一检测过程中,通常是人工进行检测,人工检测过程中,由于需要对连接器进行频繁观察,长时间的用眼会导致视觉疲劳,难免出现连接器检测失误,导致不合格产品的漏检。因此,应设计一种能够对连接器进行检测的设备,以避免人工检测容易出现误差的弊端,减少人工成本,提闻广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CXD测试仪,其通过将镜头和光源板可滑动式安装于一底座上,利用光源板和镜头的相互配合对连接器进行拍照检测,以提高连接器的检测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CCD测试仪,其包括有底座、镜头、镜头固定座、光源板和光源板固定座,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容置滑槽,于该容置滑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槽,该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依次可滑动式安装于容置滑槽中,并光源板固定座安装于镜头固定座之前,该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底座上导槽相匹配的滑动部,该滑动部嵌入导槽中;镜头和光源板分别安装于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上,并于光源板上设置有一供镜头拍照的第一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该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上述容置滑槽,并于该左侧板、右侧板底部分别沿容置滑槽延伸方向设置有一台阶,该台阶与底板之间形成上述供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滑动的导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一用于承载连接器的载物台,该载物台包括两支撑臂和连接于两支撑臂顶端之间的载物横梁,于该载物横梁上表面上设置有供连接器外壳上固定脚插入的插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镜头固定座包括用于支撑镜头前端的前固定座和用于支撑镜头后端的后固定座,该前固定座包括第一基板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固定板;该后固定座包括一U形承载部和由U形承载部下端沿后固定座滑动方向设置有两延伸板,上述滑动部设置于该延伸板两侧,并于该两延伸板以及前固定座第一基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座的镜头固定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源板固定座包括一第二基板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固定板,于该第二基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述滑动部用于固定固定座的光源固定槽,并于第二固定板上对应光源板上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二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源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一固定孔,于第二固定板上对应第一固定孔设置有第二固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源板固定座上安装有一防护罩,该防护罩包括遮蔽部和位于遮蔽部两侧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上纵向开设有固定滑槽,于上述第二固定板两侧分别上下间隔设置有两固定孔,该两固定孔与固定滑槽相匹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一用于遮盖镜头的外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镜头和光源板可滑动式安装于一底座上,利用光源板和镜头的相互配合对连接器进行拍照检测,并可通过移动镜头或光源板或两者均移动以改变镜头、光源板和待测连接器三者之间距离,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适应不同的检测规格,从而,避免了人工检测过程中人为原因导致的连接器漏检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连接器的检测效率和产品质量,并该CCD测试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之A-A处首I]视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分解示意图4为本技术之镜头和光源板及其固定座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底座11、底板12、前侧板13、后侧板131、载物台1311、支撑臂1312、载物横梁1313、插孔14、左侧板15、右侧板16、容置滑槽17、台阶18、导槽20、镜头30、镜头固定座31、前固定座311、第一基板312、第一固定板32、后固定座321、U形承载部322、延伸板3221、镜头滑动部33、镜头固定槽40、光源板41、第一通孔42、第一固定孔50、光源板固定座51、第二基板511、光源滑动座512、光源固定槽52、第二固定板521、第二通孔522、第二固定孔523、定位孔60、外壳70、防护罩71、遮蔽部72、固定部721、固定滑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CXD测试仪包括底座10、镜头20、镜头固定座30、光源板40、光源板固定座50和外壳60,其中:该底座10包括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该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围成一容置滑槽16,并于该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底部分别沿容置滑槽16延伸方向设置有一台阶17,该台阶17与底板11之间形成供上述镜头固定座30和光源板固定座50滑动的导槽18,并于该后侧板13上设置有一用于承载连接器的载物台131,该载物台131包括两支撑臂1311和连接于两支撑臂1311顶端之间的载物横梁1312,于该载物横梁1312上表面上设置有供连接器外壳上固定脚插入的插孔1313。该镜头固定座30可滑动式安装于上述容置滑槽16中,其包括用于支撑镜头20前端的前固定座31和用于支撑镜头20后端的后固定座32,该前固定座31包括第一基板311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一基板311上的第一固定板312 ;该后固定座32包括一 U形承载部321和由U形承载部321下端沿后固定座32滑动方向设置的两延伸板322,该延伸板322两侧形成与底座10上导槽18相匹配的镜头滑动部3221,并于该两延伸板3211以及前固定座31第一基板31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镜头固定座30固定于容置滑槽16中的固定槽33。该光源板40上设置有供上述镜头20拍照的第一通孔41和用于将其固定于光源板固定座50上的第一固定孔42 ;该光源板固定座50可滑动式安装于上述容置滑槽16中,并位于上述镜头固定座30之前,该光源板固定座50包括第二基板51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二基板51上的第二固定板52,于该第二基板51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上述导槽18相匹配的光源滑动部511,于该第二基板5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光源板固定座50固定于容置滑槽16中的光源固定槽512,于第二固定板52上对应光源板40上第一通孔41设置有第二通孔521 ;于第二固定板52上对应上述光源板40之第一固定孔42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22 ;于光源板固定座50上安装有一防护罩70,该防护罩70包括遮蔽部71和位于遮蔽部71两侧的固定部72,于两侧固定部72上分别纵向开设有固定滑槽721,于上述第二固定板52两侧分别上下间隔设置有两定位孔523,该两定位孔523与固定滑槽721相匹配,并该防护罩70罩于光源板40外部,光源板40位于第二固定板52和防护罩70之间。该外壳60安装于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CD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镜头、镜头固定座、光源板和光源板固定座,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容置滑槽,于该容置滑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槽,该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依次可滑动式安装于容置滑槽中,并光源板固定座安装于镜头固定座之前,该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底座上导槽相匹配的滑动部,该滑动部嵌入导槽中;镜头和光源板分别安装于镜头固定座和光源板固定座上,并于光源板上设置有一供镜头拍照的第一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阳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