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昌龙专利>正文

一种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372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防臭地漏其上的水干后会散发臭气的问题。本防臭地漏包括筛选通道和呈筒状且套设在下水管上的地漏体,地漏体的上端口上连接有地漏盖,地漏盖上开有若干个进水口,下水管的上端口位于地漏盖的下方,筛选通道包括内、外圆筒,内、外圆筒各自底端相互连接且内、外圆筒之间形成过滤腔,外圆筒筒壁上开有多个筛孔,上述的进水口位于过滤腔的正上方,内圆筒的上端部开口处安装有能对内圆筒上端部开口进行气密封的防臭盖装置,防臭盖装置能通过导向机构移动到下水管的上端开口处且对下水管的上端开口进行气密封。本防臭地漏具有其上的水干后也能防止臭气散发出来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生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地漏的主要功能包括防臭气、防堵塞、防蟑螂、防病毒、防返水和防干涸。为了达到防臭气的效果,现有的在地漏下方不远处的下水通道上安装个U型结构,这个U型结构一直都有水在,将下水通道在U型结构处隔断不相通,可以很好的防止下水通道的臭气等通过地漏散发出来。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U型结构安装比较麻烦,而且制作成本也高一点,且容易堵塞,清理起来比较麻烦。目前还公开了一种地漏结构,包括呈筒状的地漏体和穿设在地漏体中间的下水管,地漏体的上端口上连接有地漏盖,地漏盖上开有若干个进水口,下水管的上端口位于地漏盖的下方,还包括筛选通道,筛选通道包括内、外筒和连接内、外筒底端的环形底板,内、外筒的筒壁上和底板上均开有多个筛孔,内筒的上端口比外筒的高且连接在地漏盖上,进水口位于底板的正上方,外筒的上端口位于地漏盖的下方。工作时,地漏体内始终储存有水位与下水管上端口齐平的水,水位高于下水管上端口的话其高出部分就会从下水管上端口进入到下水管中,其储存在地漏体内的水将下水管和外界隔开,从而阻止了下水管内的臭气散发到外面来。但该结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当家里人全部出去进行一段时间旅游的话,好多天的时间足够使得储存在地漏体内的水自然干掉,这样下水管与外界就会疏通,臭气就会散发出来,当人们旅游回来后,一进入房间就会感觉到很臭的臭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地漏体内的水干后也能实现防止臭气散发出来的防臭地漏。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臭地漏,包括筛选通道和呈筒状且套设在下水管上的地漏体,所述的地漏体的上端口上连接有地漏盖,地漏盖上开有若干个进水口,上述的下水管的上端口位于地漏盖的下方,所述的筛选通道包括内、外圆筒,内、外圆筒各自底端相互连接且内、外圆筒之间形成过滤腔,所述的外圆筒筒壁上开有多个筛孔,上述的进水口位于过滤腔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筒的上端部开口处安装有能对内圆筒上端部开口进行气密封的防臭盖装置,所述的防臭盖装置能通过导向机构移动到上述下水管的上端开口处且对下水管的上端开口进行气密封。在上述的一种防臭地漏中,所述的防臭盖装置包括防臭盖、固定在防臭盖上端面的用于旋转防臭盖的旋转柄和固定在防臭盖下端面的用于对下水管开口进行气密封的密封管。在上述的一种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内圆筒的上端部垂直往内延伸形成有挡沿。在上述的一种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固连在内圆筒内侧壁上的导向筒、轴向开设在导向筒上的两个导向槽以及固连在上述防臭盖上且形状与上述两导向槽相匹配的两导向块,所述的导向筒上端与上述的挡沿之间设有空隙,上述的两导向块位于空隙中。在上述的一种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内圆筒的底端部筒壁上开有若干个筛孔。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圆筒的底端部筒壁上开有一个筛孔。在上述的一种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外圆筒横截面为“L”型,所述的外圆筒和内圆筒组合后的横截面为“U”型。在上述的一种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外圆筒和内圆筒的横截面均为弧形,所述的内圆筒沿外圆筒和内圆筒之间的连接处所在的平面镜像后与外圆筒形成平滑过渡的弧形面。在上述的一种防臭地漏中,所述的筛选通道的底端固连有若干个支柱,两两支柱之间具有间隙,支柱的底端抵靠在地漏体的底壁上。在上述的一种防臭地漏中,所述的下水管上端口的位置要高于内圆筒上的筛孔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防臭地漏具有结构简单,防臭效果好的优点,平时人经常在家时,其防臭盖上的两导向块位于导向筒上端部与挡沿之间的空隙中,防臭盖由两导向块支撑在内圆筒上端口处且对内圆筒进行气密封;当全家出去进行一段时间的旅游时,人们就可以将防臭盖旋转并移动到下水管的上端口处并通过防臭盖上的密封管对下水管的上端口进行气密封,这样当全家旅游回来,即使地漏体中的水全部蒸发干其下水管中的臭气也不会散发到室内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防臭盖连接在内圆筒上端口处的本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2是防臭盖连接在下水管上端口处的本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A-A的图。图4是防臭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漏体2、下水管3、地漏盖31、进水口 ;4、外圆筒;5、内圆筒51、挡沿6、过滤腔7、筛孔8、导向筒81、导向槽9、防臭盖10、旋转柄11、密封管12、导向块13、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和4所示,本防臭地漏包括筛选通道和呈筒状且套设在下水管2上的地漏体I,地漏体I的上端口上连接有地漏盖3,地漏盖3上开有多个进水口 31,下水管2的上端口位于地漏盖3的下方。筛选通道包括内、外圆筒5,4,外筒横截面为“L”型,内、外圆筒5,4各自底端相互连接且外筒和内筒组合后的横截面为“U”型,内、外圆筒5,4之间形成过滤腔6,外圆筒4筒壁上开有多个筛孔7,内圆筒5的底端部筒壁上开有一个筛孔7,下水管2上端口的位置要高于内圆筒4上的筛孔7,进水口 31位于过滤腔6的正上方。筛选通道的底端固连有三个支柱13,两两支柱13之间具有间隙,支柱13的底端抵靠在地漏体I的底壁上。内圆筒5的上端部开口处安装有防臭盖装置,防臭盖装置包括防臭盖9、固定在防臭盖9上端面的用于旋转防臭盖9的旋转柄10和固定在防臭盖9下端面的密封管11。内圆筒5的上端部垂直往内延伸形成有挡沿51,导向筒8上端与挡沿51之间具有空隙。内圆筒5侧壁上固连有导向筒8,导向筒8轴向开设有两个导向槽81,防臭盖9上固连有形状与两导向槽81相匹配的两导向块12。如图1所示,本防臭地漏在平时家里经常有人的情况下使用时,其防臭盖9气密封连接在内圆筒5的上端口处,防臭盖9上的两导向块12位于导向筒8上端和挡沿51之间的空隙中(除两导向槽81外的位置上),且防臭盖9上方被挡沿51限位住不会从内圆筒5上脱离出来。筛选通道上的筛孔7能对头发等垃圾进行筛选从而将头发等垃圾留在筛选通道里,清理时只需取出筛选通道将头发等倒掉即可,非常方便;同时地漏体I始终有水存在将下水管2和外界隔开,从而下水管2内的臭气不会散发到外界来。当全家出去一段时间的旅游时,为了防止时间一长,地漏体I中的水自然蒸发干后下水管2内的臭气散发出来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浊,人们可以在出发前通过旋转柄10旋转防臭盖9,将防臭盖9上的两导向块12转动到对应的两导向槽81处,然后往下压,防臭盖9及其上密封管11沿着导向槽81往下移动直到密封管11气密封连接在下水管2的上端口上,如图2所示,这样即使旅游回来后地漏体I内的水自然干掉后,其下水管2内的臭气也不会散发到外界来。本实施例中的外圆筒和内圆筒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均为弧形,其内圆筒沿外圆筒和内圆筒之间的连接处所在的平面镜像后与外圆筒形成平滑过渡的弧形面。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 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臭地漏,包括筛选通道和呈筒状且套设在下水管上的地漏体,所述的地漏体的上端口上连接有地漏盖,地漏盖上开有若干个进水口,上述的下水管的上端口位于地漏盖的下方,所述的筛选通道包括内、外圆筒,内、外圆筒各自底端相互连接且内、外圆筒之间形成过滤腔,所述的外圆筒筒壁上开有多个筛孔,上述的进水口位于过滤腔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筒的上端部开口处安装有能对内圆筒上端部开口进行气密封的防臭盖装置,所述的防臭盖装置能通过导向机构移动到上述下水管的上端开口处且对下水管的上端开口进行气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昌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