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355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渣场布置在土石坝的坝后,所述渣场包括堆渣体、堆渣体过渡层、渣场基础排水层、渣场顶部排水沟和覆土绿化区。所述渣场上游坡度与所述土石坝的坝体下游坡度相同,所述渣场下游削坡开级。所述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的填筑料之间设置有所述堆渣体过渡层。所述渣场基础排水层与所述土石坝的坝基排水层相连,所述渣场顶部排水沟设在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交界处,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排水沟相连。所述覆土绿化区设置于所述渣场的顶面和下游坡面。渣场布置在土石坝坝后,可减少渣场及其连接道路的征地和移民,减少渣场工程防护量和弃渣运距,增加坝体的稳定性,美化坝区环境。(*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
技术介绍
土石坝建设的主要优势是利用开挖渣料筑坝,但不是所有的开挖渣料都能作为坝体填筑料,比如表土,因表层有机土壤中含细根须、草本植物及覆盖草等植物,不能上坝;其它开挖的土方或部分全强风化岩体,可能因其上坝须放缓坝坡或加强碾压等带来的不经济性而被弃置,这些弃料都需要渣场容纳。工程通常会选择远离坝区的天然地形沟谷作为渣场,这样就带来了渣场及其连接道路的征地移民和弃渣运距较远的问题,同时天然地形沟谷一般坡高沟陡、汇水量大,使得渣场防护工程量较大,既不经济又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渣场及其连接道路的征地和移民,减少渣场防护工程量以及弃渣运距、增加坝体稳定、美化坝区环境、既经济又环保的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渣场布置在土石坝的坝后,所述渣场包括堆渣体、堆渣体过渡层、渣场基础排水层、渣场顶部排水沟和覆土绿化区。优选的,所述渣场上游坡度与所述土石坝的坝体下游坡度相同,所述渣场下游削坡开级。优选的,所述堆 渣体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渣场布置在土石坝的坝后,所述渣场包括堆渣体、堆渣体过渡层、渣场基础排水层、渣场顶部排水沟和覆土绿化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轶吕明治邱彬如吴海山李振中张沁成吴宝隆鲁红凯陈建华谭奇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