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政兴专利>正文

液压平口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00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压平口钳,包括底座(1)、固定夹座(2)、滑动夹座(3)、螺杆(4)、压杆(5)、缸组件、活塞组件及手动油压操作机构,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两相对的滑轨(19),所述的固定夹座(2)固定在底座(1)的前部,所述的滑动夹座(3)嵌套在底座(1)的两滑轨(19)上,并可在滑轨(19)上左右移动,滑动夹座(3)的前部为滑块(20),其后部有一腔室(21),所述的活塞组件枢配在所述的缸组件的缸室(24)内,活塞(8)的后部设有油液室(23),其前部设有弹簧室(27),缸体的前部设有内螺纹,缸体后部实体部的中心处设有一与缸室(24)相贯通的通孔(25),所述螺杆(4)为空腔螺杆,其后端螺入缸室(24)内,其前部水平插设在所述滑动夹座(3)后部的腔室(21)内,并与固设在该腔室(21)内的一导螺座(29)相螺合,所述的压杆(5)穿设在所述螺杆(4)的空腔内,且其前端穿出螺杆(4),其后端插入缸室(24)内,并通过一压缩弹簧(28)抵顶在活塞(8)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油压操作机构,包括夹具套筒(9)、手柄(10)、离合器(11)、圆筒(12)、推杆(13)及手动油压切换套管(26),所述圆筒(12)的后部嵌套在所述的夹具套筒(9)内,其前部套固在缸体的后部,所述的夹具套筒(9)的后端和所述的圆筒(12)的后端分别设有后端盖(14)和(15),其中,夹具套筒(9)后端盖(14)的中心处设有与手柄(10)配合的插孔(16),而圆筒(12)的后端盖(15)的中心处设有螺孔(18),所述的推杆(13)穿设在所述的圆筒(12)内,其前部插入缸体后部的通孔(25)内,其后部有一螺纹段,该螺纹段向后穿出后端盖(15)的螺孔(18),且与螺孔(18)相螺合,其穿出端锁接于夹具套筒(9)的后端盖(14)上,所述离合器装设在圆筒(12)内靠近后端盖(15)处的推杆(13)上,所述的手动油压切换套管(26)套置在缸体后部与圆筒(12)前部所共同形成的相同直径的筒面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制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平口钳。(二)技术背景虎钳是制造业普遍使用的加工机具,其使用方式通常是通过遥动手轮使螺杆旋转,带动夹座将工件夹紧或松开,此种传统的虎钳具有操作速度慢,夹紧效率低及安全性差等缺点。为此,有人创作出一种油压式虎钳,此种油压虎钳主要是利用油压的力量来达到虎钳夹持工件时的开启、闭合动作,以达改善传统虎钳使用上的缺点,但是,由于此种虎钳在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使用时会有效率和安全上的困扰,其主要原因是现有油压虎钳的夹座在开启时,必须移动至虎钳的最外端定位,亦即将油压虎钳的夹座开启至最大,而无法将夹座移动距离的空间设定为配合夹持物的大小距离,所以大量加工时,常常造成时间效率上的浪费,再者,当欲加工的工件较小时,常会因为夹座开启较大而无法保持一定的安全位置及姿势,进而不慎夹伤,另外,由于该种油压虎钳的液压操作机构设计不合理,在摇动手柄时,往往非常吃力,劳动强度大,实有改进之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夹持速度快,且可实现手压和油压二次夹紧的液压平口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压平口钳,包括底座、固定夹座、滑动夹座、丝杆、压杆、推杆、缸组件、活塞组及手动油压操作机构。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两相对的滑轨,所述的固定夹座固定在底座的前部,所述的滑动夹座嵌套在底座的两滑轨上,并可在滑轨上左右移动,滑动夹座的前部为滑块,其后部有一腔室,所述的活塞组件枢配在所述的缸组件的缸室内,活塞的后部设有油液室,其前部设有弹簧室,缸体的前部设有内螺纹,缸体后部实体部的中心处设有一与缸室相贯通的通孔,所述螺杆为空腔螺杆,其后端螺入缸室内,其前部水平插设在所述滑动夹座后部的腔室内,并与固设在该腔室内的一导螺座相螺合,螺杆上位于所述腔室的入口处套置一挡块,挡块固定在滑动夹座的后端面上,所述的压杆穿设在所述螺杆的空腔内,且其前端穿出螺杆,其后端插入缸室内,并通过一压缩弹簧抵顶在活塞上,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的手动油压操作机构,包括夹具套筒、手柄、离合器、圆筒、推杆及手动油压切换套管,所述套管的后部嵌套在所述的具套筒内,其前部套固在缸体的后部,所述的夹具套筒的后端和所述的套管的后端分别设有端盖,其中,夹具套筒后端盖的中心处设有与手柄配合的插孔,而圆筒的后端盖的中心处设有螺孔,所述的推杆穿设在所述的圆筒内,其前部插入缸体后部的贯通孔内,其后部有一螺纹段,该螺纹段向后穿出圆筒后端盖的螺孔,且与螺孔相螺合,其穿出端锁接于夹具套筒的后端盖上,所述离合器装设在套筒内靠近后端盖处的推杆上,所述的手动油压转换套管套置在缸体后部与圆筒前部所共同形成的相同直径的筒面上,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数个定位孔,滑动夹座可通过一个定位杆插入所述底座上的定位孔内予以定位。上述圆筒前端部的筒面上有显示夹紧力程度的刻线。上述底座的一侧钻设有多个定位孔,滑动夹座可通过一定位杆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予以定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底座的一侧开设有数个定位孔,因而可将滑动夹座预先移动至与夹持工件相配合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手动油压夹紧机构予以夹紧,从而缩短了夹紧时间,提高了夹紧效率,特别是在欲加工的夹持工件较小时,不会因为滑动夹座开启较大而无法保持一定的安全位置,进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另外由于本技术的手动油压操作机构具有手动夹紧和油夺夹紧两种功能从而实现了工件二次夹紧,本技术更进一步的优点是在旋转手柄增压时,只需很小的力便可通过油压将工件夹紧,操作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滑动夹座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手动油压操作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手动油压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液压平口钳,包括底座1、固定夹座2、滑动夹座3、螺杆4、压杆5、油缸7、活塞8及手动油压操作机构,其中手动油压操作机构,主要由夹具套筒9、手柄10、离合器11、圆筒12及推杆13组成,夹具套筒9和圆筒12的后端分别固定有后端盖14和15,其中夹具套筒9的后端盖14中心处设有内六角孔16,供手柄10插入,夹具套筒9内靠近端盖处固定一轴套17,圆筒12后端盖的中心处设有一螺孔18,圆筒12的前部设有内螺纹19,圆筒12的后部嵌套于夹具套筒9内,推杆13穿过圆筒12后端盖15的螺孔18,并与螺孔18螺合,推杆13的后端插入轴套17,并通过螺栓予以固定,离合器11安装在圆筒12内靠近后端盖15的推杆13上,圆筒12的前部螺纹连接在缸体的后部并通过螺钉予以固定。底座1上固设有两个相对的滑轨19,固定夹座2固定在底座1的左端、滑动夹座3的底部嵌套在两个相对的滑轨19上,并可在滑轨19上左右移,滑动夹座3的前部为滑块20,其后部具有一腔室21,活塞8枢配在油缸7内,其后部有一油液室23,其前部有弹簧室,油缸7缸体前部设有内螺纹,供螺杆4的后端部螺入,油缸7缸体的中心处有一与缸室24相贯通的通孔25,供推杆13插入,油缸7缸室的前部设有内螺纹,油缸7缸体的后端部缩径后螺入圆筒12内,缸体缩径尺寸恰好为圆筒12的壁厚,以便使缸体后部与圆筒12形成相同的筒面,该相同的筒面上套置一手动油压切换套管26,油缸7缸室的前部设有内螺纹,并通过凸肋和凹槽相配合,使手动油压切换套管26只能左右滑动,而不能转动,且圆筒12的左端有数个凹口30,而手动油压切换套管26右端有与数个凹口相对应的数个凸块31,数个凸块31可插入数个凹口30内,螺杆4的后端部螺入油缸7的缸室内,并通过螺钉予以固定,螺杆4为空腔螺杆,压杆5穿入螺杆4的空腔内,其后端有一弹簧孔,该弹簧孔与活塞8前端的弹簧孔组合形成一弹簧室27,弹簧室27内装有压缩弹簧28,压杆5通过压缩弹簧28抵顶于活塞8的前端,压杆5的前端从螺杆4的空腔内穿出,螺杆4的前部螺入一导螺座29的螺孔内,导螺座29固定在滑动夹座3的腔室21内,螺杆4后端的活塞上安装有盘形簧片22。为了使滑动夹座3能够根据欲夹紧工件的大小作位置调整,在底座1的一侧钻设有3个定位孔32,滑动夹座3可通过定位杆33插入所述定位孔32内予以定位。为了使操作者能够知道对夹紧工件的夹紧程度,在圆筒的筒面上刻印有显示夹紧力度的刻线6。手动操作时,将手动油压切换套管26向后移至圆筒12上,并将手动油压切换套管26右端的数个凸块插入圆筒左端的数个凹口30内,再将手柄10插入夹具套筒9后端盖14上的内六角孔16内,转动手柄10,使推杆13旋转,此时离合器11处于合上状态,并带动圆筒12与推杆13同步旋转,进而带动油缸7缸体及螺杆4沿导螺座29向前移动,将欲加工的工件夹紧。油压操作时,将手动油压切换套管26向前移至缸体上,再将手柄插入夹具套筒9后端盖14上的内六角 孔16内,并朝夹紧方向轻轻敲击手柄10,卸下离合器11,然后旋转手柄10,使推杆13旋转,此时,圆筒12不转动,只有夹具套筒9转动,并向前推进,使油缸7内的油产生压力,从而推动压杆5向前移动,将欲加工工件夹紧。权利要求1.液压平口钳,包括底座(1)、固定夹座(2)、滑动夹座(3)、螺杆(4)、压杆(5)、缸组件、活塞组件及手动油压操作机构,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两相对的滑轨(19),所述的固定夹座(2)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政兴
申请(专利权)人:葛政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