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民财专利>正文

倍力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902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倍力扳手,包括一倍力装置,该倍力装置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于一内齿环的一端中央位置处具有一套筒;一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括一第一齿轮座并于一端中央处具有一出力轴;一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包括一中央具环齿的第二齿轮座;一齿轮座;一传动轴,其一端面具有一环盘以锁固于齿轮座的自由端面,另一端缘则通过螺栓锁固一径向的手转轮,利用两组行星齿轮组使倍力扳手达到省力的功能,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一种倍力扳手
,尤指一种利用两组行星齿轮组使倍力扳手达到省力的功能,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的倍力扳手。
技术介绍
一般于拆解轮胎螺帽时,都会使用扳手等拆解工具,但当遇到要拆解较大轮胎螺帽的情况下,拆解会比较费力,所以会加长工具的力臂来达到省力的效果,但,因力臂太长时,如果用力旋转,容易造成工具偏斜、扭曲,而容易使工具损坏,且亦容易导致螺帽受损,而影响到螺帽的精确度;因此,惯用的拆解工具确有其缺失之处,本技术人藉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针对上述现有拆解工具所面临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并积极的寻找解决的方法,经多次测试及改良后,终于创造出一种可确实改进上述缺失的倍力扳手。新型内容为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倍力扳手,其利用一组行星齿轮组能增大扭力,而达到省力的效果。又,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倍力扳手,其利用两组行星齿轮组能倍增扭力,而达到更省力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倍力扳手,主要包括一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倍力装置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内齿环,该内齿环的一端中央位置处具有一套筒;一第一行星齿轮组,该第一行星轮组包括有一径向的第一齿轮座,其一端中央处具有一穿出内齿环套筒的出力轴,该第一齿轮座自由端面中央位置处插有一固定销,且第一齿轮座固定销外缘套有一与若干行星齿轮啮合的中央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穿套在与第一齿轮座枢接的第一齿轮轴上,行星齿轮又与内齿环内缘相啮合;一第二行星齿轮组,该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有一中央具环齿的第二齿轮座,一中空压板与第一齿轮座接合;中央齿轮凸伸出所述中空压板,并与环齿相啮合;第二齿轮座自由端面的中央位置处枢接有一与若干行星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穿套在第二齿轮座上枢接的第二齿轮轴上,所述行星齿轮与内齿环内缘相啮合;一齿轮座,该齿轮座一端具有一使第二齿轮轴凸伸的凸缘盘,且第二齿轮轴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端面相接合,一C型扣卡固在内齿环内,该齿轮座另一端凸伸出内齿环外,且齿轮座具有一供传动齿轮凸伸的阶级轴穿出的轴孔,而该阶级轴外依次套有一轴套与一中空入力轴,所述入力轴凸伸在齿轮座外;一传动轴,所述入力轴穿在该传动轴中,且传动轴一端面具有一锁固在齿轮座自由端面上的环盘,而传动轴另一端具有通过螺栓锁固的一径向的手转轮。其中该本体的内齿环套筒一端延伸有一轴向呈椭圆状的固定环。其中该入力轴具有可与一扳手结合的自由端。接下来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及图号,对本技术其他的目的及效能做进一步的说明,以期能使贵审查员对本技术有更详细的了解,并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据以实施,以下所述者仅在于解释较佳实施例,而非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故凡有以本技术的创作精神为基础,而为本技术的创作任何形式的变更或修饰,皆属于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畴。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本技术倍力扳手的倍力装置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倍力扳手的倍力装置剖面图。图4本技术于轮胎上使用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可供拆解轮胎螺帽的倍力扳手1,主要由一倍力装置10所组成;其中,该倍力装置10包括有一本体11,该本体11包括一内齿环111,其一端中央位置处具有一套筒112,其中,该本体11在内齿环111的套筒112一端适当位置处延伸出一轴向呈椭圆状的固定环113以供将本体11固定于轮胎30螺帽31上;一第一行星齿轮组12,该第一行星轮组12包括有一径向的第一齿轮座121并于一端中央处具有一出力轴122,该第一齿轮座121于自由端面中央位置处插设有一固定销123,且第一齿轮座121于固定销123外缘套设一中央齿轮124并通过第一齿轮座121上枢设的第一齿轮轴125啮合有若干的行星齿轮126,并使行星齿轮126啮合于内齿环111内缘而出力轴122穿出于内齿环111的套筒112; 一第二行星齿轮组13,该第二行星齿轮组13包括有一中央具环齿132的第二齿轮座131,且通过一中空压板133与第一齿轮座121接合并使中央齿轮124凸伸而与环齿132啮合,另于第二齿轮座131自由端面的中央位置处枢设有一传动齿轮134,并通过第二齿轮座131上枢设的第二齿轮轴135啮合有若干的行星齿轮136,并使行星齿轮136啮合于内齿环111内缘;一齿轮座14,该齿轮座14一端具有一凸缘盘141以供凸伸的第二齿轮轴135插设且接合于第二行星齿轮组13的行星齿轮136端面,并通过一C型扣142卡固于内齿环111内,该齿轮座14另一端则凸伸于内齿环111外,且齿轮座14具有一轴孔143以供传动齿轮134凸伸的阶级轴1341穿设,而该阶级轴1341外依序套设有一轴套1342与一中空入力轴1343,并使入力轴1342凸伸于齿轮座14外;一传动轴15,该传动轴15供入力轴1343穿设,且传动轴15一端面具有一环盘151以锁固于齿轮座14的自由端面,而传动轴15另一端缘则通过螺栓锁152固一径向的手转轮153。通过以上组合,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当使用手转轮153时,手转轮153会带动传动轴15,传动轴15会带动齿轮座14,齿轮座14会带动第二齿轮座131转动,并使啮合于第二齿轮座131的中央齿轮124转动,且同时传动第一齿轮组12的行星齿轮126于内齿环111中转动,如此,利用一组行星齿轮组则能增大扭力,而达到省力的效果,而当使用扳手20于入力轴1343时,入力轴1343会带动传动齿轮134,此时,会带动第二行星齿轮组13的行星齿轮136,并传动第一行星齿轮组12的行星齿轮126,如此,利用两组行星齿轮组倍增扭力,而达到更省力的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理解到,本技术具有利用一组行星齿轮组能增大扭力,而达到省力的效果,且可利用两组行星齿轮组倍增扭力,而达到更省力的效果。归纳上述所说,本技术同时具有上述众多效能与实用价值,并可有效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技术确实为一创意极佳的创作,且在相同
中未见相同或近似的产品公开使用,应已符合创作专利的要素,乃依法提出申请,请授准技术专利。权利要求1.一种倍力扳手,主要包括一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倍力装置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内齿环,该内齿环的一端中央位置处具有一套筒;一第一行星齿轮组,该第一行星轮组包括有一径向的第一齿轮座,其一端中央处具有一穿出内齿环套筒的出力轴,该第一齿轮座自由端面中央位置处插有一固定销,且第一齿轮座固定销外缘套有一与若干行星齿轮啮合的中央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穿套在与第一齿轮座枢接的第一齿轮轴上,行星齿轮又与内齿环内缘相啮合;一第二行星齿轮组,该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有一中央具环齿的第二齿轮座,一中空压板与第一齿轮座接合;中央齿轮凸伸出所述中空压板,并与环齿相啮合;第二齿轮座自由端面的中央位置处枢接有一与若干行星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穿套在第二齿轮座上枢接的第二齿轮轴上,所述行星齿轮与内齿环内缘相啮合;一齿轮座,该齿轮座一端具有一使第二齿轮轴凸伸的凸缘盘,且第二齿轮轴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端面相接合,一C型扣卡固在内齿环内,该齿轮座另一端凸伸出内齿环外,且齿轮座具有一供传动齿轮凸伸的阶级轴穿出的轴孔,而该阶级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倍力扳手,主要包括一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倍力装置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内齿环,该内齿环的一端中央位置处具有一套筒;一第一行星齿轮组,该第一行星轮组包括有一径向的第一齿轮座,其一端中央处具有一穿出内齿环套筒的出力轴 ,该第一齿轮座自由端面中央位置处插有一固定销,且第一齿轮座固定销外缘套有一与若干行星齿轮啮合的中央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穿套在与第一齿轮座枢接的第一齿轮轴上,行星齿轮又与内齿环内缘相啮合;一第二行星齿轮组,该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有一中央具 环齿的第二齿轮座,一中空压板与第一齿轮座接合;中央齿轮凸伸出所述中空压板,并与环齿相啮合;第二齿轮座自由端面的中央位置处枢接有一与若干行星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穿套在第二齿轮座上枢接的第二齿轮轴上,所述行星齿轮与内齿环内缘相啮合;一齿轮座,该齿轮座一端具有一使第二齿轮轴凸伸的凸缘盘,且第二齿轮轴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端面相接合,一C型扣卡固在内齿环内,该齿轮座另一端凸伸出内齿环外,且齿轮座具有一供传动齿轮凸伸的阶级轴穿出的轴孔,而该阶级轴外依次套有一轴套 与一中空入力轴,所述入力轴凸伸在齿轮座外;一传动轴,所述入力轴穿在该传动轴中,且传动轴一端面具有一锁固在齿轮座自由端面上的环盘,而传动轴另一端具有通过螺栓锁固的一径向的手转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财
申请(专利权)人:赖民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