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74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工具包含有:一外壳;一设于外壳中提供旋转运动的马达;一设于外壳中与该马达连接的传动齿轮组;一扭力控制装置,具有一由转动而调整该传动齿轮组最大输出扭力值的第一旋钮,且第一旋钮内周壁面具有若干第一凹部;一冲击装置,具有一由转动而启动或停止于该传动齿轮组上形成冲击运动的第二旋钮,且第二旋钮内周壁面具有若干第二凹部;一定位装置,具有一固定在扭力控制装置上的固定座及一设于固定座上的定位件,定位件具有二弹性凸部,分别凸抵于相对应位置的第一、二凹部上;以使扭力调整装置与冲击装置能共享定位装置而减少所需的组件及体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手提式电动工具有关,详细地说是指一种具有可调整扭 力功能及作动时具有冲击工件功能的手提式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按, 一般公知的电动冲击扳手,主要包含有一电动马达、 一变速齿轮 组及一冲击装置;其中,变速齿轮组可将电动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减速至 预定的转速并予以输出,冲击装置则用以在电动工具的输出轴遇到大于所 输出扭力的阻力时,以一相同于输出轴转动方向的快速间断冲击力施于输 出轴上,以使输出轴得以克服阻力而续行作功。另有一种公知的电动起子,主要包含有一电动马达、 一变速齿轮组及 一扭力调整装置;其中,变速齿轮组可将电动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减速至 预定的转速并予以输出,扭力调整装置则用以设定电动工具的最大输出扭 力值以免伤害工件。上述扭力调整装置与冲击装置是适用于相反的需求上,此二装置一般 不会存在于同一电动工具中,但在某些少数的特别情况下,此二种装置又 同时被需要;例如,使用者在使用一电动扳手进行拆卸轮胎时,为了克服 轮胎上的螺栓因锈蚀或其它原因而产生的拆卸上障碍,该电动扳手需要具 有冲击功能;而在装设轮胎时,又为了避免因电动工具的扭力输出过大而 损坏用以锁掣轮胎的螺栓,该电动工具需要具有扭力设定的功能。然而将 该二种装置整合于同一电动工具中时,又必然导致组件增加及体积增大的 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以其能克服公知技术中存 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电动工具,包含有 —夕卜壳;一电动马达,设于该外壳中,用以提供一旋转运动; 一传动齿轮组,设于该外壳中与该电动马达形成传动连接,用以将电 动马达所输出的旋转运动减速至预定的速率而由其一输出轴输出;一扭力控制装置,具有一基架、 一转盘及一第一旋钮;该基架连结于 该传动齿轮组上而位于该外壳内,该转盘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转动 并同时沿该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方式设于该基架上,且由其轴向移动可调整 该输出轴的最大输出扭力值;该第一旋钮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转动 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且与该转盘连接,以转动该第一旋钮可驱动该转盘 转动者;另外,该第一旋钮具有一内周壁面,沿该内周壁面上具有若干的 第一凹部;一冲击装置,具有一开关及一第二旋钮;该开关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 动中心往复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内,且此一往复转动可启动或停止一个 形成于该输出轴上的冲击运动;该第二旋钮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转 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且与该开关连接,以转动该第二旋钮可转动该开 关;另外,该第二旋钮具有一内周壁面,沿该内周壁面上具有若干的第二 凹部;一定位装置,具有一个固定座和一个定位件;该固定座固定在该扭力 控制装置的基架上;该定位件具有两个分开的基部、以及平行地跨接于该 二基部上的弹性部,且各该弹性部上具有一凸部,该定位件的基部接设该 固定座上,其二弹性部分别面对该第一、二旋钮的内周壁面,且该二弹性 部的凸部分别凸抵于该等第一、二凹部的一内;由此,转动该第一或第二旋钮时,该二弹性部的凸部会分别凸抵于相对应位置处的第一、二凹部内。 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还包含有一电池包,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外壳上,用以提供电源给电动马达。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该外壳具有一 C型环;该基架上形成有一环沟,该C型环扣接于该环沟上,以防止该第一、二旋钮的轴向位移。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该转盘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数轴向的嵌槽;该第一旋钮的内周壁面上形成有多数与转盘嵌槽位置对应的凸肋,该各凸肋分别置入于该各嵌槽中,该转盘可由该嵌槽沿该凸肋作相对该第一旋钮的轴向位移。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该第二旋钮形成有一对应该开关外廓形状且位 于轴心位置的连动孔,该开关置入于该连动孔中,使转动该第二旋钮依输 出轴的转动中心转动时可由该连动孔的孔壁连动该开关转动。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该第二旋钮于该连动孔的周边形成有至少一容 置孔;该基架穿入于该容置孔中,且该容置孔的孔壁与该基架间预留有空 隙,使当该第二旋钮转动而带动该开关转动时,并不会与该基架间产生干 涉。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该固定座轴心位置形成有一与该基架外廓形状 对应的定位孔,该固定座置于该第一旋钮与该第二旋钮间,并使该基架置 入于该定位孔中,使固定座与该基架呈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该固定座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二距预定间距的插 槽;该定位件的二基部分别插接于固定座的二插槽中。由本技术提供的电动工具,其效果在于同时具有扭力调整装置 及冲击装置,且该扭力调整装置与该冲击装置能共享某些组件以减少所需 的组件及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动工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3-3剖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4-4剖线的剖视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动工具(100) 外壳(IO)第一半外壳(ll)第二半外壳(12)垫圈(13)C型环(14)输出轴(21)扭力控制装置(30)基架(31)环沟(311)转盘(32)嵌槽(321)第一旋钮(33)挡壁(331)凸肋(332)第一凹部(333)冲击装置(40)开关(41)第二旋钮(42)连动孔(421)容置孔(422)第二凹部(423)定位装置(50)固定座(51)定位孔(511)插槽(512)定位件(52)基部(521)弹性部(522)第一凸部(523)第二凸部(52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电动工具,包含有 一外壳; 一电动马达,设于该 外壳中,用以提供一旋转运动; 一传动齿轮组,设于该外壳中与该电动马 达形成传动连接,用以将电动马达所输出的旋转运动减速至预定的速率而 由其一输出轴输出者; 一扭力控制装置,具有一基架、 一转盘及一第一旋 钮;该基架连结于该传动齿轮组上而位于该外壳内,该转盘以可依该输出 轴的转动中心转动并同时沿该输出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基架上,且 由其轴向移动可调整该输出轴的最大输出扭力值;该第一旋钮以可依该输 出轴的转动中心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且与该转盘连接,以转动该第 一旋钮可驱动该转盘转动;另外,该第一旋钮具有一内周壁面,沿该内周 壁面上具有若干的第一凹部; 一冲击装置,具有一开关及一第二旋钮;该 开关是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往复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内,且此一 往复转动可启动或停止一个形成于该输出轴上的冲击运动;该第二旋钮以 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且与该开关连接,以转动该第二旋钮可转动该开关;另外,该第二旋钮具有一内周壁面,沿该 内周壁面上具有若干的第二凹部; 一定位装置,其具一个固定座和一个定 位件;该固定座固定在该扭力控制装置的基架上;该定位件具有两个分开 的基部、以及平行地跨接于该二基部上的弹性部,且各该弹性部上具有一 凸部,该定位件的基部接设于该固定座上,其二弹性部分别面对该第一、 二旋钮的内周壁面,且该二弹性部的凸部分别凸抵于该等第一、二凹部的 一内;由此,转动该第一或第二旋钮时,该二弹性部的凸部会分别凸抵于 相对应位置处的第一、二凹部内。为能对本技术的特征与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列举以下 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电动工具 (100),包含有一外壳(IO)、 一电动马达(图中未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外壳;    一电动马达,设于该外壳中,用以提供一旋转运动;    一传动齿轮组,设于该外壳中与该电动马达形成传动连接,用以将电动马达所输出的旋转运动减速至预定的速率而由其一输出轴输出;    一扭力控制装置,具有一基架、一转盘及一第一旋钮;该基架连结于该传动齿轮组上而位于该外壳内,该转盘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转动并同时沿该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方式设于该基架上,且由其轴向移动可调整该输出轴的最大输出扭力值;该第一旋钮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且与该转盘连接,以转动该第一旋钮可驱动该转盘转动者;另外,该第一旋钮具有一内周壁面,沿该内周壁面上具有若干的第一凹部;    一冲击装置,具有一开关及一第二旋钮;该开关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往复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内,且此一往复转动可启动或停止一个形成于该输出轴上的冲击运动;该第二旋钮以可依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且与该开关连接,以转动该第二旋钮可转动该开关;另外,该第二旋钮具有一内周壁面,沿该内周壁面上具有若干的第二凹部;    一定位装置,具有一个固定座和一个定位件;该固定座固定在该扭力控制装置的基架上;该定位件具有两个分开的基部、以及平行地跨接于该二基部上的弹性部,且各该弹性部上具有一凸部,该定位件的基部接设该固定座上,其二弹性部分别面对该第一、二旋钮的内周壁面,且该二弹性部的凸部分别凸抵于该等第一、二凹部的一内;由此,转动该第一或第二旋钮时,该二弹性部的凸部会分别凸抵于相对应位置处的第一、二凹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淙
申请(专利权)人: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