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回气结构及具有该奶瓶回气结构的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679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奶瓶回气结构及具有该奶瓶回气结构的奶瓶,奶瓶回气结构包括叶片和胶套,所述胶套套设固定在所述叶片上,所述叶片和所述胶套均设置于所述奶瓶的外盖内,所述叶片上设有至少一回气柱,所述胶套上设有可供所述回气柱套入的回气筒,所述回气柱与所述回气筒之间形成一个在所述奶瓶内产生负压时可自动回气的气流通道。这样,气体可以在气流通道内形成回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奶瓶回气结构采用双层式设计,当婴儿吸奶时,外部空气会从外盖的缝隙里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到奶瓶中产生气压形成一个循环,外部的气体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所述奶瓶里,增强回气效果,使婴儿吮吸非常流畅,且双层式奶瓶回气结构结构简单、可拆卸、清洗方便,非常实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奶瓶回气结构及具有该奶瓶回气结构的奶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给婴儿喂奶的奶瓶普遍存在在喂奶的过程中不能回气的缺点,因此,在婴儿不断吸奶过程中,随着奶瓶中的奶量的减少,奶瓶中形成了负压,奶瓶和奶嘴会凹陷,或者变扁,导致婴儿吸奶困难,严重的可能呛到婴儿脆弱的气管,造成婴儿咳嗽或不舒服;由于婴儿无自制能力,在婴儿喝奶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主动去停止吸吮,以使奶瓶内负压自动消失,因此,有一些奶瓶采取在奶瓶或奶嘴上设置透气孔,其一这种方式固然简单,但是并不能很顺畅的回气,且可能会导致婴儿吸食吃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奶瓶回气结构及具有该奶瓶回气结构的奶瓶,其结构简单,婴儿在吸吮的过程中可自动回气、吸食方便。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奶瓶回气结构,应用在奶瓶上,所述奶瓶回气结构包括叶片和胶套,所述胶套套设固定在所述叶片上,所述叶片和所述胶套均设置于所述奶瓶的外盖内,所述叶片上设有至少一回气柱,所述胶套上设有可供所述回气柱套入的回气筒,所述回气柱与所述回气筒之间形成一个在所述奶瓶内产生负压时可自动回气的气流通道。具体地,所述回气筒上设有回气孔,所述回气柱上设有回气槽,所述回气槽连通至所述叶片的外端缘。 更具体地,所述叶片包括一壳体,所述回气柱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回气槽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外端缘。具体地,所述回气柱呈圆柱状,所述回气槽设置在所述回气柱侧面。具体地,所述壳体呈圆环状,所述回气柱设置有两个,所述回气柱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胶套包括与所述壳体套合的一本体,所述回气筒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回气孔设置在所述回气筒端部。优选地,所述回气孔为设置在所述回气筒端部两个交叉的切口,所述回气筒呈套筒状。优选地,所述回气筒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奶瓶,所述奶瓶上设置有上述的奶瓶回气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奶瓶回气结构及具有该奶瓶回气结构的奶瓶,在回气结构的叶片上设有至少一回气柱,在回气结构的胶套上设有可供回气柱套入的回气筒,在回气柱与回气筒之间形成一个在奶瓶内产生负压时可自动回气的气流通道,这样,气体可以在气流通道内形成回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奶瓶回气结构采用双层式设计,当婴儿吸奶时,外部空气会从外盖的缝隙里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到奶瓶中产生气压形成一个循环,外部的气体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所述奶瓶里,增强回气效果,使婴儿吮吸非常流畅,且双层式奶瓶回气结构结构简单、可拆卸、清洗方便,非常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奶瓶回气结构安装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奶瓶回气结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套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叶片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奶瓶回气结构1,应用在奶瓶(图未示)上,主要用于奶瓶内有负压时,解决空气回流,所述奶瓶回气结构I包括叶片11和胶套12,所述胶套12套设固定在所述叶片11上,所述叶片11和所述胶套12设计成可拆卸的两件套,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方便拆卸后清洗`;所述叶片11和所述胶套12均设置于所述奶瓶的外盖(图未示)内,通过外盖以封闭在奶瓶瓶口。所述叶片11上设有至少一回气柱111,所述胶套12上设有可供所述回气柱111套入的回气筒121,所述回气柱111与所述回气筒121之间形成一个在所述奶瓶内产生负压时可自动回气的气流通道10,这样,气体可以在所述气流通道10内形成回流,本技术的奶瓶回气结构I采用双层式设计,当婴儿吸奶时,夕卜部空气会从所述外盖的缝隙里通过所述气流通道10进入到所述奶瓶中产生气压形成一个循环,外部的气体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所述奶瓶里,增强回气效果,使婴儿吮吸非常流畅。具体应用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回气筒121上设有回气孔1210,所述回气柱111上设有回气槽1110,所述回气槽1110连通至所述叶片11的外端缘112,以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叶片11用食品级的PP料(Polypropylene,简称PP)制成,也可以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s,简称PC)或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本技术优选PP料制成,其不含双酚A,安全无毒、成本低;具体地,所述叶片11包括一壳体113,所述回气柱111设在所述壳体113上,如图2、图4,所述回气槽1110连通至所述壳体113的外端缘112。具体地,所述回气柱111呈圆柱状,所述回气槽1110设置在所述回气柱111侧面。更具体地,所述壳体113呈圆环状,所述回气柱111设置有两个,所述回气柱111与所述壳体113 —体成型,结构简单,成型方便。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述胶套12包括与所述壳体113套合的一本体122,所述回气筒121设置在所述本体122上,所述回气孔1210设置在所述回气筒121端部。所述胶套12用食品级的硅胶材料制作,伸缩性好,可方便套入在所述叶片11上;优选地,所述回气孔1210为设置在所述回气筒121端部两个交叉的切口,呈十字形状,十字形的所述回气孔1210在没有气压时会自动合闭,所以不会出现漏水现象。所述回气筒121呈套筒状,内部空心状,便于所述回气柱111套入;优选地,所述回气筒121与所述本体122 —体成型,成型快、便于量产。如图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奶瓶(图未示),所述奶瓶上设置有上述的奶瓶回气结构I。所述奶瓶可以是任何形状和任何材料制成,使用上述所述的奶瓶回气结构1,都是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奶瓶回气结构,应用在奶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奶瓶回气结构包括叶片和胶套,所述胶套套设固定在所述叶片上,所述叶片和所述胶套均设置于所述奶瓶的外盖内,所述叶片上设有至少一回气柱,所述胶套上设有可供所述回气柱套入的回气筒,所述回气柱与所述回气筒之间形成一个在所述奶瓶内产生负压时可自动回气的气流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回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筒上设有回气孔,所述回气柱上设有回气槽,所述回气槽连通至所述叶片的外端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奶瓶回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一壳体,所述回气柱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回气槽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外端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瓶回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柱呈圆柱状,所述回气槽设置在所述回气柱侧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瓶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奶瓶回气结构,应用在奶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奶瓶回气结构包括叶片和胶套,所述胶套套设固定在所述叶片上,所述叶片和所述胶套均设置于所述奶瓶的外盖内,所述叶片上设有至少一回气柱,所述胶套上设有可供所述回气柱套入的回气筒,所述回气柱与所述回气筒之间形成一个在所述奶瓶内产生负压时可自动回气的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育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迪格逊婴儿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