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扳手如活络扳在使用时需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调节,比较麻烦,对滑边的螺钉、螺帽就更显得无能为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通用扳手由带有圆弧啮合面的扳杆及设有啮合面的上钳口活动连接而成,啮合面做成齿状,上钳口由弹簧片控制复位。扳杆后部的一侧边有方形凸块以便和梅花套筒扳配合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功能全、使用方便等特点,可取代目前使用的活络扳、管子钳。(*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扳手。现有的扳手如活络扳在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螺钉、螺母尺寸进行调节,比较麻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扳手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地拧不同尺寸螺钉、螺母及管子并可与梅花套筒扳配套使用的通用扳手。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上钳口1的齿形图。附图3是下钳口2的齿形图。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由上钳口1和扳杆7组成。扳杆7的前端为弧状啮合面即下钳口2,扳杆7的前部开有通槽(图中未标出)。上钳口1尾部伸入通槽中且与扳杆7的前部活动连接,扳杆7前端的啮合面及上钳口1的啮合面均做成齿状。通槽内置有弹簧片4,弹簧片4的一端固定在扳杆7上,另一端顶住上钳口1的尾部凹处,当上钳口1与扳杆7前端的啮合面夹住工件时,钳口张开,弹簧片4绷紧,脱离工件时,弹簧片4恢复,钳口闭合。为有足够的弹力,采用了两根同规格的弹簧片。在扳杆7的后部侧面有一只方形凸块8,用于和梅花套筒扳配合工件,为保证两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在方形凸块8的一侧置有钢球碰珠6。两啮合面的齿形尺寸上钳口1的啮合面分为两部分,两啮合面之间的夹角为A,相邻齿之间的夹角均为B。扳杆7的前端啮合面的齿顶及齿底分别位于同一园心的两园弧面上,首尾两齿内侧的一边9、10与套个齿形园弧的园心线相重合,从首、尾第二齿开始,每向中间一个齿,此边与园心线之间增加C角度。每两齿尖所对应的园心角均为D。本技术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扳手相比具有功能全,使用方便等特点,可取代目前的活络扳、管子钳等,凡属螺钉、螺帽、管子及滑了边的螺钉、螺帽等,只要咬住即可顺利工作,对凹在里边的螺钉、螺帽,在扳杆7尾部的方形凸块8上装对应的套筒梅花扳即可。实施例200mm扳手由上钳口1和扳杆7组成的通用扳手,上钳口1与扳杆7通过轴销3活动连接,弹簧片4的一端通过螺钉5固定在扳杆7上,另一端顶住上钳口1的尾部凹处。上钳口1的两啮合面之间的夹角A为120度,相邻齿之间的夹角B均为90度。扳杆7的前端啮合面上,从首、尾第二齿开始,每向中间一个齿,此边与园心线之间增加角度C为10度,每两齿尖所对应的园心角度D均为10度。权利要求1.通用扳手,由上钳口1和扳杆7组成,其特征是扳杆7的前端为园弧状啮合面,上钳口1的啮合面分为两部分,扳杆7的前部开有通槽,上钳口1的尾部伸入通槽中,与扳杆7的前部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扳手,其特征是扳杆7前端的啮合面及上钳口1的啮合面均为齿状。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用扳手,其特征是上钳口1的两啮合面之间的夹角为A,相邻齿之间的夹角均为B,扳杆7的前端啮合面的齿的齿顶及齿底分别位于同一园心的两园弧面上,首尾两齿内侧的一边9、10与整个齿形园弧的园心线相重合,从首、尾第二齿开始,每向中间一个齿,此边与园心线之间增加C角度,每两齿尖所对应的园心角均为D。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扳手,其特征是通槽内置有弹簧片4,弹簧片4的一端固定在扳杆7上,另一端顶住上钳口1的尾部凹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扳手,其特征是在扳杆7的后部侧面有方形凸块8,在凸块8的一侧面有钢球碰珠6。专利摘要现有扳手如活络扳在使用时需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调节,比较麻烦,对滑边的螺钉、螺帽就更显得无能为力。本技术提供的通用扳手由带有圆弧啮合面的扳杆及设有啮合面的上钳口活动连接而成,啮合面做成齿状,上钳口由弹簧片控制复位。扳杆后部的一侧边有方形凸块以便和梅花套筒扳配合工作。本技术具有功能全、使用方便等特点,可取代目前使用的活络扳、管子钳。文档编号B25B13/42GK2103405SQ90214349公开日1992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黄锦 申请人:黄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用扳手,由上钳口1和扳杆7组成,其特征是扳杆7的前端为园弧状啮合面,上钳口1的啮合面分为两部分,扳杆7的前部开有通槽,上钳口1的尾部伸入通槽中,与扳杆7的前部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
申请(专利权)人:黄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