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共用板进行级联;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共用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所述第一交换设备连接上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逻辑设备通过所述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所述上行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用于在提高交换设备容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通信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不断地增加,并且随着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广泛应用,用户对于网络带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导致通信系统中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的交换设备的用户容量和带宽容量也需要不断地增加。当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使用一台交换设备为同一个接入点的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时,只能采用设备叠加的方法进行通信系统的扩容,即采用多台交换设备为同一个接入点的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为了不增加接入点的上行端口,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设备级联的方法进行扩容。设备级联可以通过线卡槽位实现,也可以通过网板的扩展接口实现。但通过线卡槽位进行级联需要占用交换设备中的线卡槽位,会降低交换设备可以提供的用户容量,为了保证系统提供的用户容量,因此,现有技术普遍采用通过网板的扩展接口实现。但是,通过网板的扩展接口进行级联需要在交换设备间使用大量的光纤或高速电缆,而大量的光纤或高速电缆的成本极高,从而导致设备级联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用于在提高交换设备容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共用板进行级联;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共用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所述第一交换设备连接上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所述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所述上行端口。所述共用板为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的集成网板;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集成网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所述共用板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背板;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中的交换网板与所述二交换设备中的交换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背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所述交换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相连的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所述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共用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电源单元和监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并使用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实现了交换设备的扩容,在不增加交换设备上行端口的基础上,极大地节约了交换设备级联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目前交换设备通过交换网板进行级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通过接插件或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和共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共用板为集成网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目前交换设备通过交换网板进行级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两台交换设备进行级联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交换设备11中包括第一交换网板12,第二交换设备13中包括第二交换网板14,第一交换设备11和第二交换设备13通过第一交换网板12和第二交换网板14之间的光缆或高速电缆15进行级联,第一交换设备11连接上行端口16,第一交换设备11上连接的用户设备通过上行端口16与网络中的其他交换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第二交换设备13通过光缆或高速电缆15连接上行端口16,第二交换设备13上连接的用户设备通过上行端口16与网络中的其他交换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图1中所示的交换设备级联方式可以令两台交换设备只使用一个上行端口与网络中的其他交换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相对于使用两台交换设备分别连接一个上行端口的方案,本方案的级联方式可以节约一个上行端口的资源。但由于两台交换设备之间互联的光缆或高速电缆的成本较高,在进行级联的两台交换设备的容量都较大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更多的光缆或高速电缆,级联所产生的成本极高,甚至有可能超过交换设备本身的成本。另外,进行级联的两台交换设备分别需要设置控制和管理单元,用户只能通过每台交换设备本身的控制和管理单元对该交换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也增加了对交换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人力资源。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0包括: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通过共用板23进行级联;第一交换设备21的第一交换网板31与第二交换设备22的第二交换网板32通过共用板23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相连;第一交换设备21连接上行端口25,第二交换设备22通过共用板23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连接上行端口25。具体地,为了解决使用光缆或高速电缆对交换设备进行级联时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将现有技术的两台交换设备作为通信系统中的子设备单元,并采用印制电路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来替代两设备级联所用的光缆或高速电缆。由于印制电路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成本极低,并且可以达到光缆或高速电缆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采用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替代光缆或高速电缆可以极大地节约交换设备级联的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际可以为一个独立的交换设备,通信系统内进行级联的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可以看做是通信系统中的逻辑设备单元,其中每一逻辑设备单元可以完成与现有技术的交换设备相同的所有业务,并具有现有技术的交换设备具有的用户容量和带宽容量。所述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为在印制电路板上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走线,该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需要对普通印制电路板上的走线进行阻抗控制、返射控制、屏蔽控制等设计,以控制印制电路板上走线的插损和串扰,使信号在印制电路板走线上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从而形成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20包括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为通信系统20中的逻辑设备单元,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分别可以独立完成现有技术中交换设备所能完成的所有业务。第一交换设备21中包括第一交换网板31,第二交换设备22中包括第二交换网板32,通信系统20中还包括共用板23,第一交换网板31和第二交换网板32通过共用板23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共用板进行级联;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共用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所述第一交换设备连接上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所述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所述上行端口;所述共用板为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的集成网板,或者所述共用板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背板;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为所述通信系统中的逻辑设备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板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连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