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在显示器中使用的增亮膜,该增亮膜包括多层薄膜;以及单轴拉伸薄膜,其形成在所述多层薄膜的一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显示器中使用的增亮膜及包含该增亮膜的背光单元。
技术介绍
—般而言,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中,为了高亮度及光的均匀度而使用反射膜、扩散膜、棱镜膜等。另外,还使用增亮膜,并且在使用增亮膜的情况下,为了使偏振光以更宽的角度随机地射出,也可导入光扩散膜。作为如上所述的复合化的一环,作为能够增强亮度的薄膜的一例层压反射偏振膜和能够扩散光的薄膜,作为另一例层压光扩散膜(参考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06-055341号的记载)。一般的光扩散膜,是在作为基材层使用的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光扩散层来 形成。但是,具有这种结构的光扩散膜,会成为使偏振光不偏振或引起反向散射从而使整体光学特性下降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使偏振光不偏振化或反向散射最小化的增亮膜及包含该增亮膜的背光单元。作为第一具体例,提供一种增亮膜,该增亮膜包括:多层薄膜,其包含多个光学等向性的第一薄膜和多个光学异向性的第二薄膜,且具有使入射光反射的反射轴及使上述光透射的透射轴;以及单轴拉伸薄膜,其形成在上述多层薄膜的至少一表面上。作为第二具体例,提供一种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上述增亮膜。附图说明第I图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增亮膜的剖面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单轴拉伸薄膜2:粘结层3:多层薄膜4:粘结层5:抗粘连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增亮膜包括:多层薄膜,其包括多个光学等向性的第一薄膜和多个光学异向性的第二薄膜,且具有使所入射的光反射的反射轴及使上述光透射的透射轴;以及单轴拉伸薄膜,其形成在上述多层薄膜的至少一面上。上述增亮膜还可以包括:光扩散层,其形成在上述单轴拉伸薄膜上。作为另一例,可以在多层薄膜的一面上形成单轴拉伸薄膜,在另一面上包括抗粘连层,以实现与位于下部的光学部件之间的滑动性。上述增亮膜可以在多层薄膜上形成单轴拉伸薄膜,但通过调节多层薄膜的反射轴与上述单轴拉伸薄膜的光轴所形成的角度,能够减少光不偏振化或反向散射。优选上述多层薄膜的反射轴与扩散膜的光轴所形成的角度小于等于40度,更优选为小于等于20度,进一步优选为0度,在0度时能够使光不偏振化或反向散射最小化,从而能够增加亮度上升效果。上述增亮膜可以包含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上述第一薄膜及/或上述第二薄膜虽然能够包含有机物及/或无机物,但是考虑到膜加工性、柔软性、制造成本等时,优选包含有机物。作为一例,第一薄膜可以是光学异向性薄膜,第二薄膜可以是光学等向性薄膜。在上述及以下的记载中,所谓光学等向性是指,与薄膜平面内的所有轴有关的折射率实质上相同,光学异向性是指,根据薄膜平面内的轴而相关折射率实质上存在差异。作为能够形成上述光学异向性的第一薄膜的高分子的一例,可以包含:萘二甲酸乙二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大于等于80摩尔%的树脂、或大于等于85摩尔%的树脂、或大于等于90摩尔%的树脂、或大于等于95摩尔%的树脂、或大于等于98摩尔%的树脂。或者,上述第一薄膜能够包含萘二甲酸乙二酯的重复单元含量100摩尔%的树脂,可以至少包含上述两种树脂。上述第一薄膜可以包含萘二甲酸乙二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大于等于80摩尔%而小于等于100摩尔%、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小于等于20摩尔%大于等于0摩尔%的树脂。优选上述第一薄膜可以包含萘二甲酸乙二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大于等于90摩尔%而小于等于100摩尔%、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小于等于10摩尔%而大于等于0摩尔%的树脂。上述第一薄膜的树脂能够由萘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xylicNaphthalate, NDC)及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EG);或者萘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xylic Naphthalate, NDC)、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EG)及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 TPA)的缩合聚合来制造。上述第二薄膜可 以包含选自由萘二甲酸亚烷基酯与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共聚物及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与聚碳酸酯的混合物(alloy)构成的群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上述第二薄膜可以包含萘二甲酸乙二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大于等于10摩尔%而小于等于60摩尔%的树脂,优选可以包含萘二甲酸乙二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大于等于10摩尔%而小于等于60摩尔%、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大于等于40摩尔%而小于等于90摩尔%的树脂。更优选可以包含萘二甲酸乙二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大于等于40摩尔%而小于等于60摩尔%、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复单元含量大于等于40摩尔%而小于等于60摩尔%的树脂。上述第二薄膜的树脂能够由萘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xylicNaphthalate, NDC)、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EG)及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TPA)的缩合聚合来制造。上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含特性粘度为小于等于0.5dL/g的高分子树脂,优选上述第一薄膜及上述第二薄膜都包含特性粘度为小于等于0.5dL/g的高分子树脂。如果上述高分子树脂的特性粘度超过上述值,则在进行拉伸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高分子流体的流变缺陷。另外,有可能会限制拉伸比,很难制造在低温下具有高拉伸率的多层薄膜。上述多层薄膜,可以是上述第一薄膜及上述第二薄膜构成一个重复单元且层压上述重复单元的形式、即可以是交替多层薄膜的形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一例,可以在上述重复单元内的任意位置上夹入与上述第一薄膜及上述第二薄膜不同的至少一个薄膜来构成上述重复单元。作为另一例,也可以是由上述第一薄膜及上述第二薄膜形成的重复单元、及具有与上述重复单元不同层压形式的至少一个重复单元,以规律或不规律地层压。上述多层薄膜,因上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在上述薄膜面内包含相互正交的反射轴及透射轴,能够使入射到上述增亮膜的光中沿着上述反射轴偏振的光反射,使入射到上述增亮膜的光中沿着上述透射轴偏振的光透射。上述光可以是紫外线、可视光线、红外线等。作为一例,在显示器中应用上述增亮膜时,上述光可以是可视光线。为了使上述增亮膜对特定波长带的光具有选择性透射及反射,上述第一薄膜及上述第二薄膜分别具有由折射率和厚度的乘积定义的光学厚度,光学厚度可以是恒定或可变。作为一例,上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的光学厚度分别为0.05 0.60 μ m,优选为0.09 0.45 μ m,更优选为 1.0 0.40 μ m。基于上述反射轴的、上述第一薄膜与上述第二薄膜之间的折射率差可至少为0.05。基于上述透射轴的、上述第一薄·膜与上述第二薄膜之间的折射率差可以是小于等于0.03。上述增亮膜具有垂直于上述薄膜面的法线方向的轴,基于上述法线方向的轴的、上述第一薄膜与上述第二薄膜之间的折射率差可以是小于等于0.03。在此,如果基于反射轴的、上述第一薄膜与上述第二薄膜之间的折射率差至少比0.05小时,在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的界面上反射的光减少,可能会使亮度上升效果甚微。在基于上述透射轴的、上述第一薄膜与上述第二薄膜之间的折射率差超过0.03、或者基于上述法线方向的轴的、上述第一薄膜与上述第二薄膜之间的折射率差超过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阿宇,金大植,柳得洙,文正烈,
申请(专利权)人: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