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315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1:50
光源装置(11)具有:发光元件(23);被射入来自发光元件(23)的光的导光板(15);从发光元件(23)侧沿着导光板(15)的缘部(第二侧面(15bc)或者第三侧面(15cd))延伸,并向发光元件(23)供给电力的配线(17)。导光板(15)具有相对于发光元件(23)而位于配线(17)的配置侧,并对发光元件(23)的向配线(17)的配置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动件(15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源装置及具有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具有光源和用于将来自该光源的光转换为面状的光的导光板的光源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这样的光源装置例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在光源连接有用于向该光源供给电力的配线。配线适当地被拉回,例如向光源装置或者显示装置的外部延伸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339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在组装时或者组装后,容易对配线施加张力。该张力会导致光源的相对于导光板的错位。其结果是,在光源装置中,存在无法获得所期望的亮度或者亮度的均匀性的可能性。因而,期望提供能够抑制由配线的张力所引起的光源的错位的光源装置及具有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具有:光源;被射入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导光板;从所述光源侧沿着所述导光板的缘部延伸,并向所述光源供给电力的配线,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于所述光源而位于所述配线的配置侧且对所述光源的向所述配置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动件。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光源;被射入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导光板;被照射所述导光板的光的显示面板;从所述光源侧沿着所述导光板的缘部延伸,并向所述光源供给电力的配线,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于所述光源而位于所述配线的配置侧且对所述光源的向所述配置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动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由配线的张力所引起的光源的错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1-1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光源装置的光源单元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一光源单元的周边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另一光源单元的周边的立体图。图8是将图4的光源装置的导光板的配线附近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9是将图8的区域IX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图9的X1-X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的符号而言,往往如“第一光源单元13A、第二光源单元13B”等那样对相同的符号标以大写的字母的附加符号。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仅仅称为“光源单元13”等而省略名称开头的编号及上述的附加符号。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I的外观立体图。显示装置I由例如能够在显示面Ia中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来构成。显示装置I具有框体3。框体3形成为例如大致薄型的长方体状,具有第一角部3a、第二角部3b、第三角部3c及第四角部 3d,且具有这些角部间的第一侧面3ab、第二侧面3bc、第三侧面3cd及第四侧面3da。显示面Ia设于框体3的一主面。显示面Ia为例如与框体3的主面大致相似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为矩形),且相对于框体3的主面而偏向第一角部3a侧地设置。图2是显示装置I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显示装置I具有构成框体3的正面板5及背面板7。另外,显示装置I在框体3的内部具有显示面板9和作为对显示面板9进行照明的背灯的光源装置11。背面板7形成为例如能够收容光源装置11及显示面板9的箱状。正面板5形成为例如比背面板7大一圈的箱状,且被覆于收容有光源装置11及显示面板9的背面板7上,闭塞背面板7的开口且环绕背面板7的外周。在正面板5开设有用于让显示面板9露出的显不窗5a。显不窗5a相对于正面板5而偏向第一角部3a侧地设置。正面板5及背面板7由例如金属形成。更具体而言,例如,正面板5及背面板7通过板金的冲压加工而构成。不过,正面板5及背面板7也可以由树脂形成。正面板5及背面板7虽未特别图示,但通过卡合部、螺钉、焊料及/或粘接剂而彼此固定。显示面板9由所谓的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即,显示面板9具有彼此对置配置且在间隙中封入有液晶的两张透明基板(狭义的液晶显示面板9a(参考图3))和层叠于这些透明基板的两面上的偏振板9b (参考图3)。在两张透明基板上,虽未特别图示,但层叠有像素电极、通用电极、(狭义的)滤色片等。显示面板9形成为例如比显示窗5a大一圈的矩形状。显示面板9与显示窗5a同样地,相对于框体3的主面而偏向第一角部3a侧地配置,并从内侧闭塞显示窗5a。通过显示面板9的从显示窗5a露出的部分来构成显示面la。虽未特别图示,但显示面板9与柔性基板(例如TAB带)连接,柔性基板与配线基板连接。在配线基板安装有将显示信息转换为显示信号的1C,在柔性基板安装有驱动1C,该驱动IC根据来自IC的显示信号,按照像素向像素电极与通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这些柔性基板及配线基板相对于显示面板9而配置在框体3的第二侧面3bc侧及第三侧面3cd侦U。需要说明的是,驱动IC等也可以通过COG技术而安装在显示面板9上。光源装置11具有:生成光的第一光源单元13A及第二光源单元13B(参考图4);对光源单元13所生成的光进行引导的导光板15 ;用于向光源单元13供给电力的第一配线17A及第二配线17B(参考图4)。进而,光源装置11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由导光板15引导出的光,还具有光学片19及反射板21。导光板15形成为例如大概矩形状的平板状,具有第一主面15e及第二主面15f。另外,导光板15由例如透光性的丙烯酸板来形成。在第二主面15f设有例如与导光板15一体形成的、或者由不同于导光板15的构件形成的未图示的点图案(多个突部)。光源单元13作为点状光源而构成。光源单元13与导光板15的侧面(包括角部在内)对置配置。更具体而言,例如,导光板15的角部被倒角,光源单元13与该导光板15的倒角面对置。在光源单元13中生成的光从上述的倒角面(导光板15的侧面)射入导光板15。射入到导光板15的侧面的光一边由第一主面15e及第二主面15f进行全反射,一边沿着这些主面被引导。被引导的光被点图案散射而从第一主面15e射出。如此,在光源单元13中生成的光转换为面状的光。光学片19通过例如形成有细微的凹凸的两张棱镜片层叠而构成,层叠在第一主面15e上。棱镜片由例如聚酯或者聚碳酸酯等树脂形成。从第一主面15e射出的光在透过光学片19时被赋予指向性,由此,光源装置11的亮度得以提高。反射板21形成为例如能够收容导光板15的箱状(不过,无第三侧面3cd侧的侧面),且覆盖导光板15的第二主面15f及侧面。反射板21通过例如金属、由金属涂敷树脂而成的物质、或者使树脂中含有散射材料等而成的物质来形成。从导光板15的第二主面15f或者侧面泄漏的光由反射板21反射,再次射入导光板15。由此,光源装置11的亮度得以提闻。导光板15大致与反射板21嵌合。另外,收容有导光板15的反射板21大致与背面板7(框体3)嵌合(还参考图4)。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15或者反射板21也可以经由适当的构件而与框体3的内侧面间接地抵接。另外,导光板15、光学片19及反射板21可以通过粘接剂等适当的手段而彼此固定。图3是图1的II1-1II线中的剖视图。如上所述,框体3具有正面板5及背面板7。另外,在框体3内从显示面Ia侧依次层叠有显不面板9、光学片19、导光板15、反射板21。光源单兀13与导光板15的侧面对置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框体3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茶圆胜也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