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水体,即使在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食品接触面吸收水分。水滴片(1)包括上表面片(2)、下表面片(3)和位于这些上下表面片(2)、(3)之间的吸水片(4)。上表面片(2)包含有形成能够透过液体的多个上表面开孔(21)的开孔区域(22)、和非开孔区域(23)。在非开孔区域(23),形成能够从上表面片(2)的上表面侧看到的显示要素(6)。在上表面片(2)上形成凹条部(7),所述凹条部以从上表面片(2)的上表面侧向与吸水片(4)对向的面凹入、至少其一部分与上表面开孔(21)重叠的方式形成。凹条部(7)具有沿着假想纵中心线P-P形成的第一部分(71)和与第一部分(71)交叉的第二及第三部分(72)、(73)。在下表面片(3)上,形成透气性且能够透过液体的多个下表面开孔(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水体,更详细地说,涉及将包括生鱼片在内的鲜鱼块、肉等食品放入盘子中并且能够吸收这些食品的水分的片状的吸水体。
技术介绍
过去,在载置生鱼片等的食品盘子中,作为铺在生鱼片等之下的吸水体,已知有水滴片。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水滴片具有热塑性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片和配置在这些上下表面片之间的吸收片,在上下表面片上形成多个开口。从生鱼片等中产生的水滴透过上表面片或下表面片的开口,被吸收片吸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08 - 265798 号公报(JP2008 — 2657998A)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水滴片中,在上表面片及下表面片的几乎全部区域上形成开口。该水滴片例如在载置在添加到生鱼片上的配菜上、在其上载置生鱼片的情况下,水滴片相对于容器的底面倾斜,从生鱼片中出来的水滴会在水滴片上流动。从而,存在着水滴不被水滴片吸收、积存到容器的底面上或者弄脏 配菜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吸水体,所述吸水体即使在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食品接触面吸收水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上表面片和层叠在所述上表面片的下表面侧的吸水片的片状吸水体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在所述吸水体中,所述上表面片具有能够透过液体的多个上表面开孔和向所述吸水片侧凹入的凹条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凹条部与所述上表面开孔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形成。除了凹条部和上表面开孔完全一致地重叠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凹条部与上表面开孔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条部与连接所述上表面开孔的直线重叠地形成。除了凹条部与连接上表面开孔的直线完全一致地重叠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即使在稍稍偏离所述直线的情况下也实质上与之重叠的情况。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条部具有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条部,以从所述上表面片向所述吸水片的厚度方向凹入的方式形成。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具有形成所述上表面开孔的开孔区域和非开孔区域,在所述非开孔区域,形成能够从所述上表面片侧看见的显示要素。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表面片由不透液性的塑料片形成。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吸水片的下表面侧还包括透气性的下表面片。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下表面片上形成能够透过液体的多个下表面开孔。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吸水体在至少一部分上具有模仿植物叶子的外形,所述凹条部具有模仿叶脉的形状。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包含上表面片和叠层到上表面片上的吸水片,在上表面片上,形成液体能够透过的多个上表面开孔和朝向吸水片侧的凹条部。从而,即使在吸水体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载置在上表面片上的食品的水分停留在凹条部,并且,能够从上表面开孔吸收。即使在吸水体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从食品接触面吸收水分。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水体的一个例子的水滴片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II — 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分解组装图。图4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水滴片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水体的一个例子,采用铺到食品盘等容器上,吸收从生鱼片等食品流出的液体的水滴片。图1是水滴片I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II 一 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分解组装图。水滴片I具有纵向方向Y及与之正交的横向方向X、和将横向方向X的长度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纵中心线P — P,并且,包括上表面片2、下表面片3、位于这些上下表面片2、3之间的吸水片4。上下表面片2、3及吸水片4的形状和大小基本上相同,其外形的一部分呈仿照紫苏等的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纵向方向Y的附图上方,作为植物的一个例子,具有紫苏的形状,在下方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上表面片21,例如,可以采用利用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形成的疏水性且热塑性的膜。另外,上表面片2可以采用模仿紫苏的色彩并着色成绿色的片。作为下表面片3,可以采用包含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的疏水性且热塑性的膜。吸水片4含有吸水性的纸浆,单位面积的质量约为50g/m2。吸水片4借助间歇地涂布成点状、带状、螺旋状、之字形等图形的热熔性粘结剂等粘结手段,接合到上下表面片2、3上。上表面片2包括形成能够透过液体的多个上表面开孔21的开孔区域22、和非开孔区域23。开孔区域22和非开孔区域23由在横向方向X上延伸的假想线24划分。在开孔区域22中的上表面开孔21的开孔率为约2 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约10 %,其直径为约0.2 5.0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约0.9mm。上表面开孔21的纵向方向Y及横向方向X的节距分别为约0.5 20.0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约2.5mm。上表面开孔21可以通过针孔加工形成,可以只形成在上 表面片2上,也可以在将上表面片2和吸水片4层叠之后形成。另外,上表面开孔21也可以是以开孔面积从上表面片2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变窄的方式形成锥形的形状。在非开孔区域23,形成能够从上表面片2的上表面侧看到的显示要素6。作为显示要素,可以采用文字、图形等,可以通过印刷将这些文字、图形等,形成在上表面片2的上表面侧或者吸水片4的对向面侧。通过在非开孔区域23上形成显示要素6,可以防止由于上表面开孔21的形成而难以看清楚显示要素的问题。另外,可以将上表面片2制成多层的层合片,将这些多层的片水密性地进行层合加工,并且,通过使显示要素6位于层合片之间,可以防止印刷的显示要素6渗出到上表面片2侧或者吸水片4侧。在上表面片2及吸水片4上形成有凹条部7。凹条部7从上表面片2的上表面侧向吸水片4的厚度方向凹入,以至少其一部分与上表面开孔21重叠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条部7具有沿着将横向方向X的长度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纵中心线P — P形成的第一部分71、和与第一部分71交叉的第二及第三部分72、73。第二及第三部分72、73关于假想纵中心线P — P基本上是对称的。另外,凹条部7形成在将多个上表面开孔21相互连接起来的直线上。这样的凹条部7可以模仿紫苏的叶脉地形成。凹条部7在将上表面片2和吸水片4层叠的状态下,通过从上表面片2侧加热加压而赋予形状。这样的凹条部7形成在上表面片2及吸水片4上,但是,对于下表面片3不赋予形状。下表面片3,可以在上表面片2及吸水片4上形成凹条部7之后层叠到吸水片4上,也可以在使吸水片4层叠的状态下,在上表面片2及吸水片4上形成凹条部7。优选地,凹条部7形成截面形状·从上表面片2向吸水片4变小的锥形形状。在下表面片3上,形成透气性且能够透过液体的多个下表面开孔31。下表面开孔31以等间隔形成在下表面片3的整个区域上,其直径为约0.2 0.3mm,开孔率为约50 95%。下表面开孔31,例如,可以通过真空吸引、热压等形成。另外,下表面开孔31也可以以开孔面积从下表面片3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变窄的方式形成锥形的形状。在如上所述的水滴片I中,由于在上表面片2上形成上表面开孔21,所以,经由该上表面开孔21从食品中流出的水滴被吸水片4吸收。另外,由于在上表面片2及吸水片4上形成凹条部7,所以,在水滴片I被载置到生鱼片的配菜上并倾斜的情况下,水滴暂时停留在凹条部7中。由于凹条部7的一部分与上表面开孔21重叠,所以,停留在凹条部7中的水滴流入与之重叠的上表面开孔21,被吸水片4吸收。凹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嘉则,竹内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