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跳汰机分选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81510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废旧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跳汰机分选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系统。本系统根据普通锌锰干电池中的主要固体材料的密度差异大而粒度几乎相同的特征,采用跳汰机分选的原理对破碎除铁后的物料进行跳汰分层,使得轻物料由溢流堰溢出,重物料由排料口排除,同时一段跳汰机采用HCl作为分选介质直接对物料中的物质进行溶解,从而使得不同的物料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本系统具有资源利用和回收率高、系统简单和回收价值高等优点,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旧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跳汰机分选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轻便电器的普及,人们对电池的需求量剧增.2009年我国化学电池产量超过335亿只,其中普通锌锰电池195亿只,碱锰电池90亿只,而废旧电池回收率却很低,几乎是一扔了之。这些被遗弃的废旧电池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对环境和人体也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以每年生产100亿只干电池计算,全年将要消耗Znl5.6万t,Mn0222.6万t,Cu2080t,氯化Zn2.7万t,NH4Cl7.9万t,碳棒4.3万t,Hg40多t。Zn的年消耗量占我国Zn产量的13%左右。据初步测算,如将我国每年报废的干电池回收30%,那么就可回收Zn3万t,Mn025万t,Hgl5万t,价值达4_5亿元人民币。现行干电池回收系统有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热处理、湿处理、真空热处理,这些系统或者是污染大,或者是离现实生产有一定距离。鉴于废旧普通锌锰干电池中各材料密度差异大,作者尝试用盐酸做介质利用重选原理回收利用废旧普通锌锰干电池。目前对锌锰干电池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和湿法冶金等处理方法,但同时因为上述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跳汰机分选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圆锥式破碎机10,用于将锌锰废旧电池破碎至5mm以下,使得锌锰干电池中的Zn皮、Cu、Hg、塑料、沥青(石蜡)、MnO2、NH4Cl、石墨等物料相互解离;高梯度磁选机20,用于对经圆锥式破碎机10破碎后的物料进行磁选,预先回收铁单质,再利用,防止铁单质进入下一段跳汰机30介质液中参与反应,而增加回收铁元素的难度;一段跳汰机30,用于对破碎解离、磁选除铁后的材料(Zn皮、Cu、Hg、塑料、沥青(石蜡)、MnO2、NH4Cl、石墨等)进行分选,物料实现分层,从而塑料、沥青和石墨、MnO2锰作为上层物由溢流堰304排出进入二段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跳汰机分选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圆锥式破碎机10,用于将锌锰废旧电池破碎至5mm以下,使得锌锰干电池中的Zn皮、Cu、Hg、塑料、浙青(石蜡)、Mn02、NH4C1、石墨等物料相互解离; 高梯度磁选机20,用于对经圆锥式破碎机10破碎后的物料进行磁选,预先回收铁单质,再利用,防止铁单质进入下一段跳汰机30介质液中参与反应,而增加回收铁元素的难度; 一段跳汰机30,用于对破碎解离、磁选除铁后的材料(Zn皮、Cu、Hg、塑料、浙青(石蜡)、Mn02、NH4Cl、石墨等)进行分选,物料实现分层,从而塑料、浙青和石墨、Μη02.作为上层物由溢流堰304排出进入二段跳汰机40进行再次分选;Ζη皮与一段跳汰机30的分选介质发生反应溶解,反应后的溶液送入到中和沉淀池50,进行回收利用,而Cu、Hg单质则作为下层物从排料口排出进入烘干焙烧炉60,此处一段跳台机30以盐酸做介质且具周期可控; 烘干焙烧炉60,用于将从一段跳汰机30中分离出的Cu、Hg混合物利用还原反应进行脱除Hg,实现Cu、Hg的分离回收;二段跳汰机40,用于对从一段跳汰机30溢流堰排出的塑料、浙青和石墨、MnO2进行分选,从而使得MnO2为 高密度物料从二段跳汰机40排料口排出,收集后再利用;石墨作为低密度物料和塑料、浙青一起随水平流从二段跳汰机40的溢流堰排出机外,进入湿振筛70 ;湿振筛70,用于将一段跳汰机30和二段跳汰机40中分离的塑料、浙青和石墨进行分离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中和、沉淀池50,用于收集由跳汰机中排放的分选介质液,在中和、沉淀池50中用PH=9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ZnCl2会反应生成Zn(OH)2沉淀而与NH4C1溶液分离; 加氨装置90,用于将中和、沉淀池50中分离出Zn(OH)2沉淀进行加氨生成[Zn(NH3)4]2+.20H_经回收后可作为做橡胶添加剂、外科药膏的原料。而NH4Cl则用作制造生理肥料的原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跳汰机分选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跳汰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锋王超温东杰尹艳刘金亭吴成舟丁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