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裁剪丝棉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79344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裁剪丝棉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原料喷洒两种助剂抗静电剂NTK206与抗起球起毛静电剂K9;2)开松混合三次,3)除杂,4)梳理,5)铺网牵伸,6)铺好纤网后进行预针刺操作,7)进行水刺加固或主针刺加固,8)若是水刺加固的,在进行成品卷轴缠绕前需进行烘干定型,烘干温度为105℃,卷绕速度10m/min,即得到桑蚕丝水刺非织造布;若是主针刺加固的,采用多道针刺加固后即可进行卷轴缠绕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采用的原料要求低,可利用缫丝厂的废丝加工;由于采用水刺技术,得到的丝棉产品可以水洗,不仅可以做丝棉被,而且可以用于衣服,扩大产品的使用领域;采用机械化加工,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棉的制作方法,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丝棉主要通过人工加工,用手拉扯,丝纤维形成的结构象井字形排列重叠而成,单位体积重量与井字形排列层数有关,层数越多丝棉的压缩回弹性越好,但人工拉扯时间越多,同时这种丝棉上下之间没有交叉,生产效率低。而且传统人工制作的丝棉仅适用于制作蚕丝被,不能裁剪,不能水洗,应用范围比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可采用机械化加工,生产出的丝棉纤维呈现立体交织状态,单位体积蚕丝原材料少,重量轻,具有可裁剪与可水洗性能。本专利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它的制作工艺如下:I)原料处理将短纤维的茧丝进行脱胶、 漂白的常规预处理,在后序生产操作前24 48小时喷洒两种助剂抗静电剂NTK206与抗起球起毛静电剂K9 ;2)开松混合三次每次都采用大仓混合机,以直放横铺、横铺直取的方法进行混合均匀;3)除杂根据原料来源,含杂质多时,混合后需再次进行除杂;4)梳理采用梳理机进行梳理,梳理工序隔距调整为喂棉罗拉与齿辊距离10mm,齿辊与锡林的距离为9mm,锡林与剥棉辊的距离为15mm,锡林与工作辊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裁剪丝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如下:1)原料处理将短纤维的茧丝进行脱胶、漂白的常规预处理,在后序生产操作前24~48小时喷洒两种助剂抗静电剂NTK206与抗起球起毛静电剂K9;2)开松混合三次每次都采用大仓混合机,以直放横铺、横铺直取的方法进行混合均匀;3)除杂根据原料来源,含杂质多时,混合后需再次进行除杂;4)梳理采用梳理机进行梳理,梳理工序隔距调整为喂棉罗拉与齿辊距离10mm,齿辊与锡林的距离为9mm,锡林与剥棉辊的距离为15mm,锡林与工作辊的距离为18mm,锡林与道夫的距离为10mm,道夫与杂乱辊距离为10mm,锡林转速80转/分钟;5)铺网牵伸利用牵伸机和交叉铺网机进...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裁剪丝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如下: 1)原料处理 将短纤维的茧丝进行脱胶、漂白的常规预处理,在后序生产操作前24 48小时喷洒两种助剂抗静电剂NTK206与抗起球起毛静电剂K9 ; 2)开松混合三次 每次都采用大仓混合机,以直放横铺、横铺直取的方法进行混合均匀; 3)除杂 根据原料来源,含杂质多时,混合后需再次进行除杂; 4)梳理 采用梳理机进行梳理,梳理工序隔距调整为喂棉罗拉与齿辊距离10mm,齿辊与锡林的 距离为9mm,锡林与剥棉辊的距离为15mm,锡林与工作辊的距离为18mm,锡林与道夫的 距离为IOmm,道夫与杂乱棍距离为IOmm,锡林转速80转/分钟; 5)铺网牵伸 利用牵伸机和交叉铺网机进行铺网操作,铺网层数为12-24层,牵伸速度2-5米/分钟,得到每平方米克重160-300的纤网; 6)铺好纤网后进行预针刺操作,采用的预针机要求是:针刺1200次/秒、动程50-60mm,预针机的压力控制在:(1/4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征宇卢受坤刘景刚陈启黄农婶黄娇莲杨兴梁就荣
申请(专利权)人: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