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932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包括发酵池、发酵池进料口、发酵池出气口、发酵池出料通道和初级水压间,发酵池进料口与发酵池相连通,发酵池通过发酵池出料通道与初级水压间相连通,发酵池出气口设置于发酵池顶部,还包括二级水压间,二级水压间通过沼液通道与初级水压间相连通,沼液通道为一倾斜的通道,沼液通道的初级水压间一侧的沼液通道进口位置高于二级水压间一侧的沼液通道出口位置,初级水压间侧壁的沼液通道进口处无缝隙设置有沼液分离网,发酵池出料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于发酵池底部的侧壁和初级水压间的底部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初级水压间和二级水压间,克服传统沼气池由于发酵废料无法取出而报废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特别涉及一种沼渣、沼液可分离且含有两个水压间的沼气池,属于沼气池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沼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家用沼气的推广,广大农村家庭都兴建了沼气池。农村沼气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农村户用沼气池主要采用水压式沼气池,由于“三结合技术”(即猪圈、厕所与沼气池相结合)的大力推广,使得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内部,沼气池的进料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但是沼气池的出料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沼气池长期只进不出,存在出渣出液困难,尤其是要出沼气池下层的粪便,人要下到池内,既不卫生又不安全,很多人不愿下到池中出粪,使得粪渣长期积存在池内,占据了发酵容积,甚至堵塞进料口,新料加不进,造成产气量减少或不产气。于是很多沼气池因沼气废渣液抽不出来而报废。因此专利技术沼气池水压间沼渣自然分离建造技术满足沼气工程沼液处理的需要。沼气池水压间沼渣自然分离不仅有利于沼渣沼液的出料,还有利于沼渣沼液分离,提高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沼渣富含有机质、腐殖质、微量营养元素、多种氨基酸、酶类和有益微生物,可做基肥和追肥。沼液中含有各类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赤霉素、生长素、糖类、核酸以及抗生素等,沼液作为优质有机液肥,用于根外施用,植物叶面喷施等。中国专利文献CN201695029U (申请号201020185928.9)公开了一种沼气池,包括发酵池、进料管和与贮气罐连通的导气管,导气管与发酵池的上部连通,其特征在于:发酵池的顶部设有可打开的密封盖,在该发酵池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二次发酵池,二次发酵池的上部储气部分与 导气管连通,另外在二次发酵池的一侧设有沼液贮存池通过管道与其连通,所述的管道中设有沼渣沼液分离装置。所述的二次发酵池通过管道II与发酵池连通,管道II上设有阀门,二次发酵池的池顶设有出料口。虽然该专利可以实现沼渣沼液的分离,但在实际使用过程发现,由于二次发酵池是密闭结构,因此导致二次发酵池取料困难,依然存在现有沼气池因沼气废渣液抽不出来而报废的弊端,并且,该滤网的设计不科学,导致滤网容易堵塞,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渣液分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包括发酵池、发酵池进料口、发酵池出气口、发酵池出料通道和初级水压间,发酵池进料口与发酵池相连通,发酵池通过发酵池出料通道与初级水压间相连通,发酵池出气口设置于发酵池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水压间,二级水压间通过沼液通道与初级水压间相连通,沼液通道为一倾斜的通道,沼液通道的初级水压间一侧的沼液通道进口位置高于二级水压间一侧的沼液通道出口位置,初级水压间侧壁的沼液通道进口处无缝隙设置有沼液分离网,发酵池出料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于发酵池底部的侧壁和初级水压间的底部侧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沼液通道进口与沼液通道出口的高度差为3.5cm。该结构涉及有利于沼液与沼渣的分离效果,从而确保初级水压间该通道上部的沼渣与沼液充分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分离网为上部固定于初级水压间侧壁、与初级水压间侧壁有O 30°夹角的倾斜网状结构,分离网孔径为2目。该结构可有效防止沼渣堵塞分离网,造成沼渣沼液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发酵池底部为一具有2 5°倾角的面,发酵池底部的最低处为发酵池出料通道的进口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初级水压间和二级水压间,从而达到发酵后的沼渣与沼液分离的目的,并且由于水压间均为开放式,因而便于将沼渣与沼液从水压间中取出,克服传统沼气池由于发酵废料无法取出而报废的缺点;并且沼渣沼液自然分离,利于流出沼气池发酵间,使发酵产物不再堆积于沼气池底部,保证了贮气室的空间,增加池内氧气量,利于原料充分发酵利用,提高了产气率;2、分离网设置于初级水压间侧壁的沼液通道进口处,从而可以防止沼渣堵塞分离网,沼渣在水压间上下运动时,可以不断将堵塞于分离网上的沼渣清除掉;3、发酵池出料通道设置于发酵池和初级水压间的底部,可以避免发酵池内存在废料排出死角,有利于发酵池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水压间沼气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分离网与初级水压间侧壁连接关系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发酵池,2、发酵池进料口,3、发酵池出气口,4、发酵池出料通道,5、初级水压间,6、二级水压间,7、沼液通道,8、分离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但本专利技术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包括直径1.5m、高度0.Sm的发酵池1、发酵池进料口 2、发酵池出气口 3、发酵池出料通道4和高度0.8m的初级水压间5,发酵池进料口 2与发酵池I相连通,发酵池进料口 2距发酵池I底60cm,夹角为35°C,发酵池进料口 2为一宽40cm高60cm的拱道,发酵池I通过发酵池出料通道4与初级水压间5相连通,发酵池出气口 3设置于发酵池I顶部,还包括高度0.Sm的二级水压间6,二级水压间6通过直径30cm的沼液通道7与初级水压间5相 连通,沼液通道7为一倾斜的通道,沼液通道7的初级水压间5 —侧的沼液通道7进口位置高于二级水压间6 —侧的沼液通道7出口位置,初级水压5间侧壁的沼液通道7进口处无缝隙设置有沼液分离网8,发酵池出料通道4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于发酵池I底部的侧壁和初级水压间5的底部侧壁上。所述沼液通道7进口与沼液通道7出口的高度差为3.5cm。所述分离网8为上部固定于初级水压5间侧壁、与初级水压间5侦彳壁有5 30°夹角的倾斜网状结构,分离网孔径为2目。所述发酵池I底部为一具有5°倾角的面,发酵池I底部的最低处为发酵池出料通道4的进口处。实施例2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包括直径1.2m、高度0.Sm的发酵池1、发酵池进料口 2、发酵池出气口 3、发酵池出料通道4和高度0.8m的初级水压间5,发酵池进料口 2与发酵池I相连通,发酵池进料口 2距发酵池I底80cm,夹角为30°C,发酵池进料口 2为一宽40cm高60cm的拱道,发酵池I通过发酵池出料通道4与初级水压间5相连通,发酵池出气口 3设置于发酵池I顶部,还包括高度0.Sm的二级水压间6,二级水压间6通过直径30cm的沼液通道7与初级水压间5相连通,沼液通道7为一倾斜的通道,沼液通道7的初级水压间5 —侧的沼液通道7进口位置高于二级水压间6 —侧的沼液通道7出口位置,初级水压5间侧壁的沼液通道7进口处无缝隙设置有沼液分离网8,发酵池出料通道4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于发酵池I底部的侧壁和初级水压间5的底部侧壁上。所述沼液通道7进口与沼液通道7出口的高度差为3.5cm。所述分离网8为上部固定于初级水压5间侧壁、与初级水压间5侧壁有5 30°夹角的倾斜网状结构,分离网孔径为2目。 所述发酵池I底部为一具有2°倾角的面,发酵池I底部的最低处为发酵池出料通道4的进口处。实施例3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包括直径1.4m、高度0.Sm的发酵池1、发酵池进料口 2、发酵池出气口 3、发酵池出料通道4和高度0.8m的初级水压间5,发酵池进料口 2与发酵池I相连通,发酵池进料口 2距发酵池I底70cm,夹角为25°C,发酵池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包括发酵池、发酵池进料口、发酵池出气口、发酵池出料通道和初级水压间,发酵池进料口与发酵池相连通,发酵池通过发酵池出料通道与初级水压间相连通,发酵池出气口设置于发酵池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水压间,二级水压间通过沼液通道与初级水压间相连通,沼液通道为一倾斜的通道,沼液通道的初级水压间一侧的沼液通道进口位置高于二级水压间一侧的沼液通道出口位置,初级水压间侧壁的沼液通道进口处无缝隙设置有沼液分离网,发酵池出料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于发酵池底部的侧壁和初级水压间的底部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压间沼气池,包括发酵池、发酵池进料口、发酵池出气口、发酵池出料通道和初级水压间,发酵池进料口与发酵池相连通,发酵池通过发酵池出料通道与初级水压间相连通,发酵池出气口设置于发酵池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水压间,二级水压间通过沼液通道与初级水压间相连通,沼液通道为一倾斜的通道,沼液通道的初级水压间一侧的沼液通道进口位置高于二级水压间一侧的沼液通道出口位置,初级水压间侧壁的沼液通道进口处无缝隙设置有沼液分离网,发酵池出料通道的进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军王道亮朱德顺张永华张文倩朱秀苗
申请(专利权)人:新泰市农业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