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847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0:18
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其包括伞柄、置于伞柄中的电机、电源模块、电路板以及伸置于伞中棒中的丝杆与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总开关、正反转开关电路,电源模块连接总开关,总开关连接正反转开关电路,正反转开关电路连接电机;所述的正反转开关电路由伞柄上的开关按钮操作,而所述的总开关凸伸于伞柄之外或由伞柄上的扳钮操作。在伞具平时收放时,将总开关切换至断开状态,即可避免电源模块电量的无谓消耗;而当电压不足或总开关断开时,启动按钮控制正反转开关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便可实现手动轻松操作开伞与收伞功能,避免出现全自动开收伞自动开收功能失灵的情况下无法应急使用的尴尬,令全自动开收伞的功能更加健全、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可以实现完全打开与完全收合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无常,使得每个人身上皆有携带雨伞的习惯,以防止突如其来的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是,早期的雨伞需用手将伞骨架往上推至一定位置方能将雨伞撑开,一旦骤雨急下时往往来不及将雨伞撑开便已淋湿了。因此,有人便设计出一种雨伞,在握柄处设有一按钮,按下该按钮即可自动将雨伞打开而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在欲乘车时仍需要两手并用将雨伞收折才能进入车内,而在此短暂时间内仍易遭雨水淋湿,如此便失去雨伞本身的方便性。自动开收伞内部的典型结构可参阅2002年2月13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476208Y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该自动开收伞的动作原理是:当欲将伞打开时,向下按压按钮,使伞中棒失去控制装置的控制,伞中棒内部的开伞弹簧释放能量,将伞中棒向上弹伸,使伞打开;而当欲将伞收起时,再次按压按钮,使伞中棒内的扣头也失去控制装置的控制,扣头呈释放状态,在伞面骨架上的收伞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伞面呈收伞状态,扣头则由拉绳拉回到伞中棒上方;此时还处于未完全收伞状态,要达到完全收伞,还要再用力将伞面部分向握柄处推动,使伞中棒缩短,开伞弹簧重新积蓄能量,伞中棒及扣头重新受握柄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这样伞具才完全呈收折状态。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的动作原理,基本上与上述专利前案相同,例如申请号为:01217730.X,01237609.4,01262761.5、03267824.X等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不同的大都是握柄内部的用于控制伞中棒及扣头的控制装置。因此,以上列举的自动开收伞,实质上仅为自动开伞而半自动收伞的功能,并无法将伞具完全收合至开伞的起始状态实现全自动的功能,必需要借助到二次施力方可将伞具收合至全收拢的状态。于是本案专利技术人便设计了可以实现伞具的自动打开与自动完全收拢的全自动开收伞,其主要是通过设置在中棒中的开收伞控制系统与设置于伞柄及中棒中的开收伞操作系统实现,即开收伞操作系统会提供一定的驱动力配合开收伞控制系统实施伞具的自动开收功能。此驱动力可采用机械式驱动或电机电力驱动。采用电机电力驱动具有省力便于操作的特点,但其亦存在电池电量容易消耗,且电量耗尽后无法正常使用伞具的缺陷,因为此全自动开收伞的展开与收合是受限于电机输出轴是否可以正常转动。因此,本案专利技术人认为此全自动开收伞仍存在未臻完善之处,对全自动开收伞提出进一步的专利技术创造,本案便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其可令伞具在自动开收伞功能失灵的情况下仍可以手动操作使用,同时 避免电源电量无谓的消耗,提高伞具全自动功能的使用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其中:包括伞柄、置于伞柄中的电机、电源模块、电路板以及伸置于伞中棒中的丝杆与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总开关、正反转开关电路,电源模块连接总开关,总开关连接正反转开关电路,正反转开关电路连接电机;所述的正反转开关电路由伞柄上的开关按钮操作,而所述的总开关凸伸于伞柄之外或由伞柄上的扳钮操作。所述伞柄中设置有容腔,电机与电路板是置于容腔上部,电源模块是置于容腔下部,在容腔上部的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钮。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过放保护驱动电路与单片机模块,过放保护驱动电路是设在总开关与正反转开关电路之间,单片机模块连接过放保护驱动电路。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电池电压采集电路、LED提示电路,二者分别连接在单片机模块上,在电源模块电力不足时,单片机模块中的控制芯片会产生LED灯提示信号。所述伞柄的底部进一步设有一活动盖以与容腔活动配合。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一与伞柄外部相通的接头端子。当全自动开收伞实现自动控制时,将总开关切换至闭合状态,启动按钮即可打开正反转开关电路,实现电机输出正转或反转动力,以通过丝杆与螺母实现驱动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伞控制系统,实现伞具的全自动功能。当全自动开收伞在平时 收放时,将总开关切换至断开状态,即可防止电源模块与电机及正反转开关电路的电路连通,避免电源模块电量的无谓消耗。当全自动开收伞的电源模块供电不足时,启动按钮控制正反转开关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便可轻松推动开伞与收伞,实现伞具的手动操作使用,满足在特殊场所的应急使用。由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力驱动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中设置具总开关与正反转开关电路的电路板,在伞具平时收放时,将总开关切换至断开状态,即可避免电源模块电量的无谓消耗;而当电压不足或总开关断开时,启动按钮控制正反转开关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便可实现手动轻松操作开伞与收伞功能,避免出现全自动开收伞自动开收功能失灵的情况下无法应急使用的尴尬,令全自动开收伞的功能更加健全、使用更加方便、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开收伞操作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开收伞操作机构的组合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开收伞操作机构电路工作原理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开收伞操作机构具体实施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其驱动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伞控制系统,该开收伞控制系统控制伞中棒、伞巢、伞骨架以及伞骨架上的伞布实现伞具的展开与收合。本专利技术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包括伞柄1、置于伞柄I中的电机2、电源模块3、电路板4以及伸置于伞中棒中的丝杆5与配合于丝杆5上的螺母6,螺母6是与上述的开收伞控制系统连接,而电机2与电源模块3及电路板4呈电性连接。所述的电路板4上设有总开关41、正反转开关电路42。电源模块3连接总开关41,总开关41连接正反转开关电路42,正反转开关电路42连接电机2。所述的伞柄I中设置有两容腔11、12,电机2与电路板4是置于上部容腔11中,而电源模块3是置于下部容腔12中,在上部容腔11的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钮13以启动电路板4上正反转开关电路44的开关,同时还可以设有扳钮14以配合电路板4上的总开关41,或者是该总开关41直接凸伸于伞柄I之外亦可实现操作的控制使用。当然,上述的两容腔11、12可为一个整体大容腔,同样可以排放电机2、电路板4及电源模块3。当本专利技术的全自动开收伞实现自动控制时,扳动扳钮14将总开关41切换至闭合状态,电源模块3供电通路接通,启动按钮13即可打开正反转开关电路43,进而实现电机2输出正转或反转动力,通过减速器7带动丝杆5转动,再通过螺母6实现驱动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伞控制系统,实现伞具的自动打开与自动关闭的全自动功能。当全自动开收伞在平时收放时,扳动扳钮14将总开关41切换至断开状态,即可防止电源模块3与电机2及正反转开关电路43的电路连通,避免电源模块3电量的无谓消耗。当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开收伞的电源模块3供电不足时,电机2的输出轴是处于自锁状态,此为电机2的特性,在此不详述,此时启动按钮13控制正反转开关电路43处于断路状态,则电机2的输出轴便处于释放状态,此时采用手动操作便可轻松推开伞具与收合伞具,实现伞具的手动操作使用,满足在特殊场所的应急使用,之后及时对电源模块3进行充电或更换又可满足伞具的全自动操作。 甚至是在电源模块3仍然有电的情况下,亦可选择总开关41断开后的手动操作使用功能。配合图3、4所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柄、置于伞柄中的电机、电源模块、电路板以及伸置于伞中棒中的丝杆与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总开关、正反转开关电路,电源模块连接总开关,总开关连接正反转开关电路,正反转开关电路连接电机;所述的正反转开关电路由伞柄上的开关按钮操作,而所述的总开关凸伸于伞柄之外或由伞柄上的扳钮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柄、置于伞柄中的电机、电源模块、电路板以及伸置于伞中棒中的丝杆与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总开关、正反转开关电路,电源模块连接总开关,总开关连接正反转开关电路,正反转开关电路连接电机;所述的正反转开关电路由伞柄上的开关按钮操作,而所述的总开关凸伸于伞柄之外或由伞柄上的扳钮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中设置有容腔,电机与电路板是置于容腔上部,电源模块是置于容腔下部,在容腔上部的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成宋顺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