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利专利>正文

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084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包括外筒以及内部导流器、内筒和三相分离器;外筒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向内部导流器供水的进水管,外筒内底壁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和分水体,外筒和内部导流器之间设置有供气支管,外筒侧壁上安装供气干管,供气支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器,内部导流器的上端连接导流筒一,内筒的下端连接导流筒二,导流筒一和导流筒二之间形成供外筒内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内部导流器的导流通道,内筒的内壁设置溢流堰,内筒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将溢流堰内的水排出的排水管,三相分离器的下端连接导泥板。该脱氮反应器简化了工艺流程,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节省建设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nternal circulation A-O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rea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nal circulation A-O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reactor,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cylinder and inner cylinder internal flow guiding device, and a three-phase separator; the outer cylinder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to the internal water deflector, the outer cylinder bottom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pport column and water supply. Branch pip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inner flow guiding device, the outer cylinder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gas pipe, a gas supply pipe aerator set, the upper internal deflector connected in the lower end of a guide tube, tube connection guide tube two, a guide tube and guide tube two is formed between the slurry mixture for diversion channel the outer cylinder into the internal deflector, overflow wei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cylinder, the side wall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a drainage weir water outlet inside the tub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hree-phase separator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plate. The nitrogen removal reactor simplifies the process flow,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occupation area,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low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氮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
技术介绍
我国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近年来,氨氮污染尤为突出,氮磷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给水生生态平衡带来很大威胁。目前,废水脱氮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但是集成化的脱氮反应装备在市场上仍然较少见,开发高效的脱氮反应器显得尤为重要。生物脱氮过程分为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两个阶段。在硝化阶段,污水中的NH4-N被硝化菌转化为NO2-和NO3-;在反硝化阶段,NO2-和N03_被反硝化菌转化为N2逸出。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是以空气和器内混合液密度差为推动力,使污水-污泥-空气三相组分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反应器中存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在水力形态上表现为降流区和升流区。混合液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循环流动使反应器具备了硝化和反硝化的功能。目前,传统的脱氮工艺的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需要大量的管线和管件,工艺流程复杂,系统庞大、占地面积大,安装繁杂,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该脱氮反应器同时具有反应、沉淀、三相分离的功能,省去了传统脱氮工艺的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所需的管线和管件,简化了工艺流程,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节省建设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外筒内部的内部导流器、内筒和三相分离器,所述内筒和三相分离器均位于内部导流器的上方,所述三相分离器位于内筒的内部;所述外筒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向内部导流器供 水的进水管,所述外筒内底壁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内部导流器的支撑柱和用于对内部导流器流出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分流的分水体,分流后的泥水混合液通过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空隙进入外筒,所述外筒和内部导流器之间设置有供气支管,所述外筒侧壁上安装有与所述供气支管相连通的供气干管,所述供气支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外筒内的泥水混合液供气的曝气器,所述内部导流器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筒一,所述内筒的下端连接有导流筒二,所述导流筒一和导流筒二之间形成供外筒内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内部导流器的导流通道,所述内筒的内壁设置有溢流堰,所述内筒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将溢流堰内的水排出的排水管,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下端连接有导泥板。上述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一为圆台形,所述导流筒二为倒圆台形。上述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导流器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所述内部导流器通过圆环体与导流筒一相连接。上述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泥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泥板拼接成棱台形。上述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体为圆锥形。上述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连接有用于将外筒内水面上的浮泥排出的浮泥排放管。上述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连接有用于将导泥板上的污泥排出的排泥管。上述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底壁上连接有排空管。上述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外筒的中部或上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技术将内部导流器的横截面设计为正三角形,因为在同体积等高条件下,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棱柱与圆柱体相比,其湿周比圆柱体大27%,湿周大、水力半径小,导致流量大,因此将内筒设计成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棱柱,将加大脱氮反应区硝化液的回流量,提升了脱氮效果。3、本技术通过将进水管设置在外筒的中部或上部,可及时补充缺氧反硝化所需碳源,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4、本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简化了工艺流程,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节省建设成本,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 :I一外筒;2 —内部导流器; 3—圆环体;4一导流筒一 ; 5—排泥管;6—排水管;7-溢流堰;8-三相分离器; 9-导泥板;10—浮泥排放管;11 一连接杆一; 12—内筒;13-连接杆二; 14-导流筒二;15-进水管;16—曝气器;17—支撑柱;18—分水体;19一供气支管; 20—排空管;21—支撑杆;22—供气干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包括外筒I以及设置在外筒I内部的内部导流器2、内筒12和三相分离器8,所述内筒12和三相分离器8均位于内部导流器2的上方,所述三相分离器8位于内筒12的内部;所述外筒I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向内部导流器2供水的进水管15,所述外筒I内底壁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内部导流器2的支撑柱17和用于对内部导流器2流出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分流的分水体18,分流后的泥水混合液通过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17之间的空隙进入外筒1,所述外筒I和内部导流器2之间设置有供气支管19,所述外筒I侧壁上安装有与所述供气支管19相连通的供气干管22,所述供气支管19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外筒I内的泥水混合液曝气的曝气器16,所述内部导流器2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筒一 4,所述内筒12的下端连接有导流筒二 14,所述导流筒一 4和导流筒二 14之间形成供外筒I内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内部导流器2的导流通道,所述内筒12的内壁设置有溢流堰7,所述内筒12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将溢流堰7内的水排出的排水管6,所述三相分离器8的下端连接有导泥板9。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I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内部导流器2和三相分离器8均为筒状,且所述内部导流器2、内筒12和三相分离器8的上下端均为开口,所述内部导流器2和内筒12通过多个连接杆一 11相连接,所述内筒12通过多个连接杆二 13相连接,所述供气支管19为环形,且通过多个支撑杆21与外筒I内底壁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15流入内部导流器2内,经分水体18导流后进入外筒I内(即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成为泥水混合液;同时,由供气干管22提供空气给曝气器16 ;外界供给的空气推动混合液在外筒I内向上流动。在连续曝气条件下,外筒I内的污水被充气,其密度小于污水,而内部导流器2中的污水因没有充气使其密度大于外筒I中的混合液,由于密度差的存在,外筒I和内部导流器2中的污水产生了液体流动的推动力,促使混合液在外筒I内形成升流区,在内部导流器2中形成降流区,升流和降流形成混合液内循环。升流区由于曝气作用形成好氧反应区,降流区无曝气作用形成缺氧区。在好氧区,污水、污泥与溶入水中的空气发生硝化反应,在缺氧区,污水与污泥发生反硝化反应。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达到污水脱氮的目的。当混合液流经升流区上升至与导流筒一4相对应的位置,由于导流筒一 4的阻挡作用,分散于污水中的大部分空气向上运动后排入大气,固液混合物则通过导流筒一 4和导流筒二 14之间形成的导流通道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以及设置在外筒(1)内部的内部导流器(2)、内筒(12)和三相分离器(8),所述内筒(12)和三相分离器(8)均位于内部导流器(2)的上方,所述三相分离器(8)位于内筒(12)的内部;所述外筒(1)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向内部导流器(2)供水的进水管(15),所述外筒(1)内底壁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内部导流器(2)的支撑柱(17)和用于对内部导流器(2)流出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分流的分水体(18),分流后的泥水混合液通过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17)之间的空隙进入外筒(1),所述外筒(1)和内部导流器(2)之间设置有供气支管(19),所述外筒(1)侧壁上安装有与所述供气支管(19)相连通的供气干管(22),所述供气支管(19)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外筒(1)内的泥水混合液供气的曝气器(16),所述内部导流器(2)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筒一(4),所述内筒(12)的下端连接有导流筒二(14),所述导流筒一(4)和导流筒二(14)之间形成供外筒(1)内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内部导流器(2)的导流通道,所述内筒(12)的内壁设置有溢流堰(7),所述内筒(12)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将溢流堰(7)内的水排出的排水管(6),所述三相分离器(8)的下端连接有导泥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以及设置在外筒(I)内部的内部导流器(2)、内筒(12)和三相分离器(8),所述内筒(12)和三相分离器(8)均位于内部导流器(2)的上方,所述三相分离器(8)位于内筒(12)的内部;所述外筒(I)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向内部导流器(2)供水的进水管(15),所述外筒(I)内底壁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内部导流器(2)的支撑柱(17)和用于对内部导流器(2)流出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分流的分水体(18),分流后的泥水混合液通过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17)之间的空隙进入外筒(1),所述外筒(1)和内部导流器(2)之间设置有供气支管(19),所述外筒(1)侧壁上安装有与所述供气支管(19)相连通的供气干管(22),所述供气支管(19)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外筒(I)内的泥水混合液供气的曝气器(16),所述内部导流器(2)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筒一(4),所述内筒(12)的下端连接有导流筒二(14),所述导流筒一(4)和导流筒二( 14)之间形成供外筒(I)内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内部导流器(2)的导流通道,所述内筒(12)的内壁设置有溢流堰(7),所述内筒(12)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将溢流堰(7)内的水排出的排水管(6),所述三相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马新辉
申请(专利权)人:王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