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G型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03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脚G型夹,包括:夹体(1)、活动支承座(2)、丝杆(3)、扳手杆(4),其特征在于,具体改进设计为:夹体(1)与活动支承座(2)接触的一端由一个夹脚增加为两个夹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G型夹具,特别是一种双脚G型夹,属于机械类的工夹具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通常生产的G型夹,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该G型夹由夹体、活动支承座、丝杆、扳手杆组成,扳手杆穿入丝杆头部的孔内,丝杆插入夹体,丝杆的另一端圆球体上套有活动支承座,该G型夹的夹体与活动支承座接触的一端只有一个夹脚,夹持物体时,因为夹体头部承受夹持力部位的面积较小,所以夹持物体不稳定,而且夹体容易转动,降低了夹持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脚G型夹,在现有G型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夹持物体的稳定性好,夹体不容易转动,能充分提供夹持力。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夹体、活动支承座、丝杆、扳手杆,扳手杆穿入丝杆头部的孔内,丝杆插入夹体,丝杆的另一端圆球体上套有活动支承座,具体改进如下夹体与活动支承座接触的一端由一个夹脚增加为两个夹脚。由于增加了承受夹持力部位的面积,由一个点夹持物体变为两个点夹持物体,增强了夹持物体的稳定性,夹持时,夹体不容易转动,从而达到充分提供夹持力的目的。夹体的另一端为圆柱体,圆柱体上设有内螺纹孔,作旋入丝杆之用。丝杆的一端为圆球体,中间为T型螺纹,另一端设有一圆孔。扳手杆为圆钢制成,作扳动丝杆之用。活动支承座有一圆孔,通过该圆孔套在丝杆一端的圆球体上。扳手杆两端较中间部分粗,使其不会从丝杆圆孔内滑落。使用时,扳手杆穿入丝杆头部的圆孔内,丝杆通过夹体的内螺纹孔旋入夹体,活动支承座套入丝杆一端的圆球体,再收小活动支承座的圆孔口部,使活动支承座不会滑出圆球体,利用扳手杆转动丝杆完成加紧或松开工件。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持物体稳定性好,夹体不容易转动,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夹持力。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夹体1、活动支承座2、丝杆3、扳手杆4,扳手杆4穿入丝杆3头部,丝杆3插入夹体1,丝杆3的另一端圆球体上套有活动支承座2,具体改进如下夹体1与活动支承座2接触的一端由一个夹脚增加为两个夹脚。夹体1的另一端为圆柱体,圆柱体上设有内螺纹孔,旋入丝杆3。丝杆3的一端为圆球体,中间为T型螺纹,另一端设有一圆孔。活动支承座2有一圆孔,通过该圆孔套在丝杆3一端的圆球体上。扳手杆4为圆钢制成,扳手杆4两端较中间部分粗。转动丝杆3时,丝杆头部的圆球体在活动支承座2圆孔内自由转动,如果所夹物体不平行,活动支承座2能自行调整与物体平行。丝杆3顶紧活动支承座2夹持物体后,因为夹体设有双夹脚,活动支承座2顶紧在夹体1双脚的中间,所以夹持物体很稳定。权利要求1.一种双脚G型夹,包括夹体(1)、活动支承座(2)、丝杆(3)、扳手杆(4),其特征在于,具体改进设计为夹体(1)与活动支承座(2)接触的一端由一个夹脚增加为两个夹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脚G型夹,其特征是,夹体(1)的另一端为圆柱体,圆柱体上设有内螺纹孔,旋入丝杆(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脚G型夹,其特征是,丝杆(3)的一端为圆球体,中间为T型螺纹,另一端设有一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脚G型夹,其特征是,活动支承座(2)有一圆孔,通过该圆孔套在丝杆(3)一端的圆球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脚G型夹,其特征是,扳手杆(4)两端较中间部分粗。专利摘要一种双脚G型夹,属于夹持工具领域。本技术包括夹体、活动支承座、丝杆、扳手杆,具体改进如下夹体与活动支承座接触的一端由一个夹脚增加为两个夹脚。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增加了承受夹持力部位的面积,由一个点夹持物体变为两个点夹持物体,增强了夹持物体的稳定性,夹持时,夹体不容易转动,从而达到充分提供夹持力的目的。文档编号B25B11/00GK2714247SQ03255688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7日专利技术者张跃忠, 李顺民 申请人:上海乐腾机械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忠李顺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乐腾机械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