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宏因专利>正文

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83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具有一柄,该柄至少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槽供设置一棘轮,且该柄与该头部间具有一容置槽供设置一棘齿块,该棘齿块被一弹性件抵推,以于常态下推抵该棘齿块与棘轮啮合;头部的中心位置与柄的中心线间具有一间距,该头部的中心位置位于柄的中心线一侧而形成一凸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易于辨识单向棘轮机构驱动方向的功效;且可使该棘轮机构承受较大的扭力。(*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如图5所示,为习用单向棘轮梅花扳手,该扳手8的柄81上具有一头部82,该头部82供一单向的棘轮机构9设置,该头部82的中心是位于该柄81的中心线上,该柄81具有一容置槽83,供将棘轮机构9的一棘齿块91设置其中。上述习用单向棘轮梅花扳手,由于只能单向驱动棘轮,因此,通常会在柄81或头部82上刻制箭头以标示其驱动方向。然而,如果在光线较暗处,使用者便无法看清该标示箭头,而无从判别单向棘轮机构9的驱动方向,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再者,上述棘轮机构9的棘齿块91的大小是受容置槽83的宽度W的限制,该容置槽83的大小则受限于该柄81的宽度而无法任意加大,使棘齿块91所能承受的扭力无法提高。若贸然加大容置槽83的宽度,则会影响该柄81的强度。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习用单向棘轮梅花扳手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由于供棘轮机构设置的头部的中心位置与柄的中心线间具有一间距,使该头部侧偏凸出于柄的一侧边而形成一凸部,此凸部成为供使用者识别单向棘轮机构的驱动方向的明显标示,而达到易于辨识单向棘轮机构驱动方向的功效;再者,由于该凸部与柄间形成一较宽的连接段,可加大容置槽的宽度,使棘轮机构的棘齿块的宽度可加大,以增加棘齿块与棘轮机构的棘轮啮合的齿数与面积,使该棘轮机构可承受较大的扭力。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具有一柄,该柄至少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槽供设置一棘轮,且该柄与该头部间具有一容置槽供设置一棘齿块,该棘齿块被一弹性件抵推,以于常态下推抵该棘齿块与棘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中心位置与柄的中心线间具有一间距,该头部的中心位置位于柄的中心线一侧而形成一凸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其中该头部的凸部与该柄间形成一较宽的连接段,所述容置槽设在此一连接段。前述的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其中该柄两端分别具有一头部,各头部为不同大小,该二头部的凸部分别位于不同侧。本技术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柄,该柄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该柄至少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槽供设置一棘轮,且该柄与该头部间具有一容置槽供设置一棘齿块,该容置槽具有相互垂直的一侧面及一底面,该侧面位于容置槽邻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该底面供该棘齿块靠抵于其上滑移,且该侧面与棘齿块间设有一弹性件,以于常态下推抵该棘齿块与棘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中心位置与柄的中心线间具有一间距,使该头部侧偏凸出于该柄的第二侧边而形成一凸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其中该头部的凸部与该柄间形成一较宽的连接段,所述容置槽设在此一连接段。前述的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其中该柄两端分别具有一头部,各该头部为不同大小,且该二头部的凸部分别位于不同侧。本技术具有易于辨识单向棘轮机构驱动方向的功效;且由于该凸部与柄间形成一较宽的连接段,可加大容置槽的宽度,使棘轮机构的棘齿块的宽度可加大,以增加棘齿块与棘轮机构的棘轮啮合的齿数与面积,使该棘轮机构可承受较大的扭力。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的柄、头部与容置槽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5是习用单向棘轮梅花扳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具有一柄1,该柄1具有一第一侧边101及一第二侧边102,该柄1还具有一头部11,该头部11具有一槽113供设置一棘轮21。该柄1与头部11间具有一容置槽12供一棘齿块22设置,该容置槽12具有相互垂直的一侧面121及一底面122,该侧面121位于该容置槽12邻近该第一侧边101的一侧。该底面122供棘齿块22靠抵于其上滑移,且该侧面121与该棘齿块22间设有一弹簧23,以于常状下推抵该棘齿块22与棘轮21啮合。该头部11的中心点B与柄1的中心线C间具有一间距A,使该头部11侧偏凸出于该柄1的第二侧边102而形成一凸部111,头部11与第一侧边101间概呈一平直部112,且该头部11的凸部111与该柄1的第二侧边102间形成一较宽的连接段13。而前述的容置槽12设在此一连接段13。由于该头部11的中心点B与柄1的中心线C间具有一间距A,使该头部11与该柄1的第一、二侧边101、102间分别设有平直部112与凸部111,不论在视觉或触觉上,使用者极容易识别出平直部112与凸部111的差别,且该凸部111凸出的方向为该棘齿块22受弹簧2 3推抵而与棘轮21啮合的方向,亦即该柄1旋向平直部112的一侧时,即为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该棘齿块22便会与棘轮21啮合而带动棘轮21转动,这样,使用者只要稍为瞄一下扳手的外观就能判别该棘轮21的驱动方向,即使是在黑暗中,使用者仍能完全借由触觉而轻易判断出该棘轮21的驱动方向。本技术对于在灾难中(如地震、台风、水灾等)进行抢救工作的使用者而言,其能发挥显著的作用。再请参阅图3,由于该头部11的凸部111是侧偏凸出于该柄1的第二侧边102,使该凸部111与该柄1的第二侧边102间形成一较宽的连接段13,这样,设于此一连接段13中的容置槽12的宽度W便可加大,亦即,该棘齿块22的宽度可以加大,使该棘齿块22与棘轮21的啮合面与啮合齿数均可相对增加,进而使该棘轮21可承受更大的扭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借由将头部11偏移至该柄1的第二侧边102,使该头部11与该柄1间分别形成凸部111、平直部112与较宽的连接段13,该凸部111、平直部112可供使用者易于判别该棘轮21的驱动方向,而该较宽广的连接段13则可使设于其中的容置槽12加宽,供设置较宽的棘齿块22,使该棘齿块22与棘轮21的啮合面与啮合齿数均可增加,进而使该棘轮21可承受更大的扭力。当然,本技术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请参阅图4所示,其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柄3两端分别具有一头部31、32,各头部31、32为不同大小,供不同尺寸棘轮41、42设置,且该二头部31、32的凸部311、321分别位于不同侧,借此,亦可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具有一柄,该柄至少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槽供设置一棘轮,且该柄与该头部间具有一容置槽供设置一棘齿块,该棘齿块被一弹性件抵推,以于常态下推抵该棘齿块与棘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中心位置与柄的中心线间具有一间距,该头部的中心位置位于柄的中心线一侧而形成一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凸部与该柄间形成一较宽的连接段,所述容置槽设在此一连接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棘轮梅花扳手,具有一柄,该柄至少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槽供设置一棘轮,且该柄与该头部间具有一容置槽供设置一棘齿块,该棘齿块被一弹性件抵推,以于常态下推抵该棘齿块与棘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中心位置与柄的中心线间具有一间距,该头部的中心位置位于柄的中心线一侧而形成一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宏因
申请(专利权)人:魏宏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