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全成专利>正文

一种可吸住螺帽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82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吸住螺帽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一端具有一驱动部位,该驱动部位内缘壁面上至少嵌设有一该扳手驱动部位与螺件结合时吸住螺帽的磁性体。(*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扳手,特别是一种可吸住螺帽的扳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为惯用的开口扳手1,其两端均设为为开口端2,该开口端2用以扳转螺件用,如图中所示,开口扳手1的开口端2可结合螺帽3,并将该螺帽3螺合于螺栓4,但碍于开口端2不具有任何磁性或是装设磁性装置,所以当螺帽3于螺栓4螺退出时,容易使螺帽3掉落于地上,而使得每当螺帽3退出螺栓4时,使用者必需以手部扶接,才能够避免螺帽3掉落;因此该开口扳手1若是在狭小的空间工作时(如汽车的引擎室内),螺帽3在螺退螺栓4中,使用者不以手部去扶接螺帽3,该螺帽3必定在螺退螺栓4时掉落于引擎室中,而不易找寻出;再者,在狭小的工作空间中,碍于狭小的空间限制,使用者的手部不见得能够伸入空间而扶接螺帽3,或者有时使用者必需一手扶接工作物时,才可进行螺转工作,因此以单手螺锁螺帽3在此时候是必然的,但是单手操作时,藉开口扳手1无法吸住螺帽3,因此每当螺帽3退出螺栓4时,仍避免不了螺帽3掉落的情形发生,故该开口扳手1如何在螺退螺帽3时,使螺帽3不会有脱离其开口端2的缺点,是业界所一直要追求解决的重要课题。就上述问题而言,有人专利技术了实如附件一所示解决方案,附件一为公告编号第435307号,名为“具有不易滑脱、掉落、滚动的各种工具磁性装置”的台湾专利,如其第十七~第二十图所示,将磁铁61嵌设于活动扳手6的尾端,如此设置对活动扳手6并为无明显的功效增进,因活动扳手6相对于螺件的驱动部位在于头端位置,也是驱动螺件的部位,故如图中所揭示,活动扳手6在螺退螺件时,使用者若不以手部扶接螺帽,该螺帽在退出螺栓时,依旧会使螺帽掉落于地上,虽然可再利用尾端将螺帽吸起,但螺帽若是掉落在狭小的空间里,如汽车引擎室内,其活动扳手6不见得可将螺帽吸出,该方案所示的结构仍是治标不治本,还是不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而其第二十三图所示,为该方案应用于梅花扳手上时,由图中可看出,磁铁是嵌设在扳手的握柄上,其如此设置就如同前述,磁铁嵌设于尾端上,在螺退螺帽时并未能有效的改善螺帽会脱落扳手的缺点,故该现有技术应用于活动扳手及梅花扳手的结构设置仍究有改善的空间。附件二为台湾专利公告第359212号,名为“扳手的结构改良”,其于扳手1端侧U型夹持座12中的侧壁适当处向内开设一固定槽13,并于固定槽13内置入一磁性物2、使可吸住夹持座12内所夹掣的物体,该案虽无前述所言的扳手无法于工作时吸附螺件的问题,但如该案第二图所示,固定槽13呈一U型状,且环设于该U型夹持座12内壁,所以固定槽13在加工上显得复杂许多,因为我们知道U型夹持座12内壁两侧为扳转螺件的驱动面,该驱动面必需呈相对平行的平面,故在固定槽13加工时必需相当精细,使磁性物2组装于固定槽13后,才不会影响扳手1的夹持座12与螺件的接触关,而影响到扳动的效果;且扳手1夹持座12与螺件结合时,螺件外周围平直面并非完全贴合于夹持座12内侧两壁面,而大都是与一平直面接触,而另一面形成间隙,所以磁性物2并非完全与螺件接触,因此磁性物2材料使用过多,在扳手动辄一次以数十万支、数百万支的数量的生产制造上,其影响扳手1的成本可想而知,因此该扳手1不利产业的利用性,就上种种缺点该扳手实有改善的必要。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以多年从事手工具相关结构的生产设计,并鉴于上述缺点,苦心钻研,发展研究出一种可吸住螺帽的扳手,可免除公知结构带来的不便,以回馈给所有消费者。为此,本技术为一种可吸住螺帽的扳手,其中一端具有一驱动部位,该驱动部位内缘壁面上至少嵌设有一该扳手驱动部位与螺件结合时吸住螺帽的磁性体。其中磁性体嵌设在驱动部位的驱动面上。其中磁性体嵌设于扳手的喉部中段位置。其中磁性体嵌设于驱动部位的驱动面上,且可凸露出驱动部位。其中扳手驱动部位包括一固定颚及对应的活动颚,以及一与活动颚接合的调整装置,活动颚可移向及移离固定颚,该磁性体恰嵌设于活动颚或是固定颚其中一驱动面上。其中驱动部位内壁面环设有呈多角形状。其中该扳手的驱动部位内缘壁面包括了一驱动面及一滑动面,该磁性体可嵌设于驱动面或滑动面。其中磁性体可为圆柱形。其中磁性体可横向嵌设于驱动部位内壁面。其中磁性体可纵向嵌设于驱动部位内壁面。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优点1、本技术的可吸住螺帽的扳手,其借着磁性体嵌设于扳手腹部区,或是驱动面上,就能具有吸住螺帽的功效,且藉磁性体为一圆柱状,故在其材了体积上可较惯用技术减少许多,有效地降低成本,相当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2、本技术的可吸住螺帽的扳手,其解决使用者在狭小空间工作时,手部无法伸入空间内扶接螺帽的问题,而可借着扳手可吸住螺帽的功效,提供使用者可以单手操作的优点,而在狭小空间完成所需的螺转工作,螺帽不会有脱落扳手的问题。3、本技术的可吸住螺帽的扳手,其可供使用者在螺退螺帽时,由于扳手嵌设有磁性体,使螺帽受磁性体吸附,无需以手部扶接螺帽,而不会使螺帽有脱落扳手开口端的问题,故使用者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亦能以单手操作扳手,而完成预期的工作。图3为本技术结合螺帽的上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合螺帽的部份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螺转的第一工作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螺转的第二工作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螺转的第三工作状态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端实施为梅花扳手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端实施为棘轮扳手的示意图;图10为梅花扳手的腹部区嵌设磁性体的示意图;图11为梅花扳手于腹部区嵌设磁性体,且该磁性体凸露出旋动部位的示意图;图12为第十一图所示的扳手头部与螺帽结合示意图;图13为于扳手颚夹的驱动面上嵌设磁性体的示意图;图14为于开口快速扳手的驱动面及滑动面嵌设磁性体的示意图;图15为于活动扳手固定颚的驱动面嵌设磁性体的示意图;图16为磁性体嵌设于两驱动面中间的示意图。附件一为台湾公告编号第435307号“具有不易滑脱、掉落、滚动的各种工具磁性装置”的专利公报;附件二为台湾公告编号第359212号“扳手的结构改良”的技术专利的专利公报。图标中的参照号数1开口扳手 2开口端 3螺帽4螺栓 10扳手 11握柄12开口端 13腹部区 131喉穴132容室 14颚夹 141第一驱动面15颚夹151第二驱动面16中轴17头部171旋动部位 20磁性体30螺帽301受力面302受力面303端角 31工作物 311螺纹部32工作物 321螺纹部322挡缘33工作物 331螺纹部40棘轮41旋动部位50梅花扳手 51握柄52头部53旋动部位 54腹部区60扳手61握柄 62开口端 63腹部区 64颚夹 641驱动面65颚夹651滑动面70活动扳手71扳手本体72固定颚 721驱动面73活动颚 731驱动面74调整装置80扳手81握柄 82开口端83腹部区 831第三驱动面832第四驱动面84颚夹841第一驱动面85颚夹851第二驱动面而如图3、4所示,其为螺帽30结合于扳手10的开口端12,其中螺帽30外周围的两受力面301、302抵接于第一、二驱动面141、151,而螺帽30的外周围一端角303恰受磁性体20的磁力吸附而能抵顶喉穴131的中心位置,并端角303与喉穴131为一线接触的状态,而本技术磁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成
申请(专利权)人:陈全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