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军龙专利>正文

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505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23:59
本申请公开了枕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头部支撑部分和颈部支撑部分,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或内部,并为所述第一部分提供支撑;第二部分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一部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部分的形状为:颈部支撑部分凸起,头部支撑部分下凹,颈部支撑部分水平高度高于头部支撑部分。头部支撑部分和颈部支撑部分向左右两侧延伸形成第一和第二水平支撑部分,第一水平支撑部分高于头部支撑部分,第二水平支撑部分高于颈部支撑部分和第一水平支撑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枕头对睡眠者的颈椎曲度有良好的承托和保护作用,有利于睡眠者的肩颈部获得良好的休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特别涉及新型的枕头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而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人们的工作常以电脑为工具,长期姿势不正确的久坐和低头导致的颈椎和腰椎病症呈现越来越普遍和年轻化的趋势。通常情况下人的睡眠在八小时左右,枕头是否合适对人的睡眠质量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这样长的时间内如果人的头颈部能够得到枕头的良好支撑,非常有益于获得较高的睡眠质量。为此,以往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枕头。例如,在02236219.3号中国专利中,记载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枕头,可以通过填充气体来增加枕头的高度,但是由于气体是流动的,所以当睡眠者颈椎接触到带有气囊的部分时,颈椎周围的气体压迫颈椎神经,对于睡眠者来说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在02219273.5号中国专利中,记载了一种枕头,其上表面呈前面的厚度低于后面的厚度的坡状形状,枕芯后部的贴肩部位处有一内弧形的边以适合人体脊柱生理学弧度。但是由于人体头部的形状、长度以及肩宽等各不相同,这种枕头不能做适应性的调整,且其功效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此外,现有的枕头大都由外套加填充物或整体由柔软的材料制成。虽然可以通过把药材作为填充物密封在枕套内来制作药枕,但是其功能相对固定,而且药材本身也要承受头颈的压力,时间长了药材也会被压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现有的枕头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枕头,能够克服或改善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例如,希望能够提供一种在睡眠时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头颈部支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颈椎部分得到较充分的放松的枕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枕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头部支撑部分和颈部支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或内部,并为所述第一部分提供支撑,所述第二部分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一部分。由此,第一部分可以由第二部分支撑,并对使用者头部和颈部提供良好的适合人体生理曲线的支撑。第二部分可以采用具有柔韧性和较大强度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成,不易变形且强度和硬度能够提供对头颈部的长时间支撑。第一部分采用较柔软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构成,使得与第一部分直接接触的使用者头颈部能够得到舒适而符合人体生理曲线的支撑。此外,第二部分的枕芯内部还可以容纳药材等,便于制作具有某种药物功能的枕头,同时可避免药材长期使用后被压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颈部支撑部分水平高度高于头部支撑部分,头部支撑部分的两侧延伸形成第一水平支撑部分,颈部支撑部分的两侧延伸形成第二水平支撑部分,第一水平支撑部分和第二水平支撑部分高于所述颈部支撑部分。由此,当使用者仰卧枕在头部支撑部分上,或侧卧枕在第一和第二水平支撑部分上时,都可以使头部和颈部得到良好的支撑。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不同人的睡觉姿势不同,有的人侧卧时习惯于弓着身缩着脖子,有的人侧卧时则习惯于仰着脖子。针对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枕头当然是一种选择,但是这样会增加模具和制作成本。如何能够用同一个枕头适应不同睡眠习惯和身材的使用者是目前尚未有人探索的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如下的结构:颈部支撑部分还可包括:第一颈部支撑部分,具有第一坡状突出部;第二颈部支撑部分,位于所述头部支撑部分的与第一颈部支撑部分相对的一侧,具有第二坡状突出部,所述第一坡状突出部的坡度与第二坡状突出部的坡度不同。这种结构的有利之处在于,包含坡状突出部的第一或第二颈部支撑部分可以为颈部提供更好的支撑。同时,由于采用不同坡度的斜坡设计,可以适合不同颈椎长度的人的使用。此外,第二水平支撑部分还可以形成为在一侧向内延伸,在另一侧向外延伸。当第一颈部支撑部分和第二颈部支撑部分分别延伸形成第二水平支撑部分和高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部分的第三水平支撑部分时,可以是第二水平支撑部分和第三水平支撑部分之一形成为向内斜向下延伸至底端,另一个向外延伸至底端。根据上述结构,习惯于侧卧缩着脖子睡觉的人可以选择向内斜下方延伸的一侧枕靠,其颈部和肩膀就可以与向内斜下方延伸的第二或第三水平支撑部分较好的贴合,从而对头颈部提供贴合的支撑;习惯于侧卧仰脖子睡觉的人可以选择向外延伸的一侧枕靠,其颈部和肩膀就可以与向外延伸的第二或第三水平支撑部分较好的贴合,从而在多种睡姿下都可对头颈部提供贴合的支撑。此外,本技术的枕头还可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当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面置于所述头部支撑部分中时,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部分和第二水平支撑部分齐平。采用该结构的枕头,使用者可以在每天休息时去掉第三部分而枕在头部支撑部分中仰卧半小时,由此可以恢复颈椎曲度。在正式睡眠时将第三部分置于所述头部支撑部分中。此时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部分齐平,这样可以防止睡眠状态中不自觉的把头部放在平面与凹槽的交界处导致颈椎扭曲,可以保护颈椎。这样,睡眠者无论是在侧卧位还是在仰卧位,其头部和颈部都能得到适当的支撑。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二部分包括空腔和在包围空腔的壳体上形成的透气孔,从而可以使枕头更具有弹性,并且还有利于改善睡眠时头部的透气性。为此,第一部分可以选择透气性的材料或在主体上形成多个小孔。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还可以包括一底板,该底板与第二部分的壳体结合以将壳体内侧封闭,这样可以更为简单地构成腔室并且降低成本。另外,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调节枕头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此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主体部分或底板上的第一部件,和与第一部件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为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纹位置来调节枕头高度,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连接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灵活地调节枕头的高度,以适应使用者的身体特征(不同的肩宽等)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使整条脊椎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如第一部件安装于第二部分的壳体上,则即使拆下底板,也不会影响调节高度的功能。由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调节适当的高度,达到舒适睡眠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下结合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中理解和实现本技术以上以及其它的目的、方式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枕头的第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枕头的第一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枕头的第三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枕头的第三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枕头的第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上放置有第三部分;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枕头的第二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安装有高度调节装置的枕头第二部分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高度调节装置安装在枕头第二部分的底板上时的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的高度调节装置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的枕头。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是为说明本技术而举出的例子,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实质和精神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如图1所示,枕头的第一部分I包括头部支撑部分10和第一颈部支撑部11。第一颈部支撑部分11凸起,头部支撑部分10下凹。第一颈部支撑部11的水平高度高于头部支撑部分10,且第一颈部支撑部11所占比例小于头部支撑部分10。第一颈部支撑部11凸起的高度和弧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枕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头部支撑部分和颈部支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或内部,并为所述第一部分提供支撑,所述第二部分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枕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头部支撑部分和颈部支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或内部,并为所述第一部分提供支撑,所述第二部分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中所述颈部支撑部分水平高度高于头部支撑部分,头部支撑部分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第一水平支撑部分,颈部支撑部分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第二水平支撑部分,第一水平支撑部分和第二水平支撑部分高于所述颈部支撑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中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包括: 第一颈部支撑部分,位于所述头部支撑部分的一侧,具有坡状突出部; 第二颈部支撑部分,位于所述头部支撑部分的与第一颈部支撑部分相对的一侧,具有坡状突出部,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分的坡状突出部的坡度不同于第二颈部支撑部分的坡状突出部的坡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头,其中所述第二水平支撑部分在一侧向内斜下方延伸,在另一侧向外斜下方延伸;或 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包括: 第一颈部支撑部分,位于所述头部支撑部分的一侧,具有坡状突出部,且向两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水平支撑部; 第二颈部支撑部分,位于所述头部支撑部分的与第一颈部支撑部分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龙
申请(专利权)人:吴军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