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军龙专利>正文

人体工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934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6
本申请提供的人体工学座椅,包括:用于承载人体的椅面;设置于所述椅面上的靠背;用于贴合就座者腰部的腰靠;以及连接所述靠背和所述腰靠的弹性元件,所述腰靠能够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保持贴合于就座者的腰部。本申请提供的人体工学座椅的腰靠通过弹性元件连接于靠背,当不同身材体型的人就座时,腰靠都可以凭借弹性元件提供的弹性回复力向前顶住就座者的腰部(为腰部提供支撑)。此外,即使就座者的坐姿稍有偏移,腰靠也不会轻易脱离就座者的腰部(跟随就座者的腰部)。本申请提供的人体工学座椅能够防止就座者在腰部悬空的情况下久坐,有利于保护腰椎(和颈椎)。有利于保护腰椎(和颈椎)。有利于保护腰椎(和颈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体工学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部位可调节的人体工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部分人体工学座椅不具备腰靠和颈托,坐在其上的人腰部、颈部悬空。这种座椅对于久坐者的腰椎、颈椎会造成较大伤害,导致久坐者腰酸背痛、颈肩疲劳。一部分人体工学座椅虽具有腰靠和颈托,但腰靠被固定于椅面与靠背的交接处且无法调节位置,颈托被固定于靠背无法升降,这种具有腰靠和颈托的座椅不能适应于不同身材体型的人,或者就座者的坐姿稍有偏移其腰部、颈部即脱离腰靠和颈托,最终导致腰靠和颈托形同虚设。
[0003]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更强适应性和能够为就座的人腰颈得到适当支撑的人体工学座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体工学座椅,包括:
[0005]用于承载人体的椅面;
[0006]设置于所述椅面上的靠背;
[0007]用于贴合就座者腰部的腰靠;以及
[0008]连接所述靠背和所述腰靠的弹性元件,所述腰靠能够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保持贴合于就座者的腰部。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腰靠能够在所述靠背上运动,并被保持于不同高度。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包括:连接于所述椅面的第一支撑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上的主靠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主靠背板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主靠背板运动的副靠背板,所述腰靠以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副靠背板内嵌于所述主靠背板,所述腰靠位于所述主靠背板的外侧,所述主靠背板上形成有第一腰孔,以使所述副靠背板相对于所述主靠背板竖向运动时,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腰孔内运动。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包括:形成于所述副靠背板上的多个第一孔;以及设置于所述主靠背板上的第一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能够与任意所述第一孔相互结合,以使所述副靠背板能够被锁定于所述主靠背板的不同高度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包括:设置于所述主靠背板和所述副靠背板一方的导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靠背板和所述副靠背板另一方的能够沿所述导轨运动的滑块。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包括: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上的侧靠背板,所述侧靠背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副靠背板移动。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靠背板能够向所述副靠背板的侧方或侧前方移动。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靠背板的边缘形成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侧靠背板的移动距离。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靠背板以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所述第一连接杆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的第一端和内嵌于所述侧靠背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弯折,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侧靠背板的内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能够位于任一个凹槽内。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靠背板的内壁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端插入的内嵌槽,所述内嵌槽的一部分槽壁弯折成钩状,所述凸起设置于该弯折呈钩状的槽壁的顶部。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靠背板以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所述第一连接杆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的第一端和内嵌于所述侧靠背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一方上形成有容纳部,另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部匹配的插接部,以使所述第二端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端,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弯折。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包括:连接所述椅面和所述靠背的角度调节部,所述角度调节部能够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椅面倾斜。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椅面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开设有一对圆孔和一对弧形孔;设置于所述圆孔内的第一轴;设置于所述弧形孔内的第二轴;以及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梁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座能够以所述第一轴为圆心并在所述弧形孔限定的范围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摆动。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调节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且能够直线运动的第三轴;以及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的阻尼片,所述阻尼片能够在所述第三轴运动时被挤压或释放,所述阻尼片被挤压时,其形变以使所述第二轴在所述弧形孔内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所述阻尼片被释放时,其形变以使所述第二轴在所述弧形孔内朝向第二方向运动。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调节部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点与所述第二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轴始终有保持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的趋势。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调节部包括:与所述第三轴关联的凸轮或凸轮轴,以使所述第三轴能够在所述凸轮或凸轮轴的作用下直线运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凸轮或凸轮轴旋转的手柄。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包括:设置于所述靠背上的且能够相对于所述靠背被设置于不同高度的颈托。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颈托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上的能够与任意所述第二孔相互结合的第二锁止件,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梁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梁上被锁定于不同高度。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托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以第四轴枢转连接,所述第四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以使所述颈托能够在承受外力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梁枢转,并在失去外力后回复至初始位置。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托包括:具有多个第三孔的第三支撑梁;能够供所述第三支撑梁穿入的套筒,所述套筒以所述第四轴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梁;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筒上的第三锁止件,所述第三锁止件能够与任一所述第三孔相互结合,以改变所述第三支撑梁相对于所述套筒的穿入深度。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椅面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椅面的后部形成有凹陷的臀部容纳区域。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包括:设置于椅面底部的转椅腿或多条直椅腿。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包括:将多条所述直椅腿两两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以及
[0033]将全部第二连接杆枢转连接的第五轴,以使多条第二连接杆能够相互折叠。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体工学座椅的腰靠通过弹性元件连接于靠背,当不同身材体型的人就座时,腰靠都可以凭借弹性元件提供的弹性回复力向前顶住就座者的腰部(为腰部提供支撑)。此外,即使就座者的坐姿稍有偏移,腰靠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人体的椅面;设置于所述椅面上的靠背;用于贴合就座者腰部的腰靠;以及连接所述靠背和所述腰靠的弹性元件,所述腰靠能够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保持贴合于就座者的腰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靠能够在所述靠背上运动,并被保持于不同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包括:连接于所述椅面的第一支撑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上的主靠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主靠背板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主靠背板运动的副靠背板,所述腰靠以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靠背板内嵌于所述主靠背板,所述腰靠位于所述主靠背板的外侧,所述主靠背板上形成有第一腰孔,以使所述副靠背板相对于所述主靠背板竖向运动时,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腰孔内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包括:形成于所述副靠背板上的多个第一孔;以及设置于所述主靠背板上的第一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能够与任意所述第一孔相互结合,以使所述副靠背板能够被锁定于所述主靠背板的不同高度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包括:设置于所述主靠背板和所述副靠背板一方的导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靠背板和所述副靠背板另一方的能够沿所述导轨运动的滑块。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包括: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上的侧靠背板,所述侧靠背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副靠背板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靠背板能够向所述副靠背板的侧方或侧前方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靠背板的边缘形成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侧靠背板的移动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靠背板以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所述第一连接杆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的第一端和内嵌于所述侧靠背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弯折,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侧靠背板的内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能够位于任一个凹槽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靠背板的内壁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端插入的内嵌槽,所述内嵌槽的一部分槽壁弯折成钩状,所述凸起设置于该弯折呈钩状的槽壁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靠背板以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所述第一连接杆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副靠背板的第一端和内嵌于所述侧靠背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一方上形成有容纳部,另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部匹配的插接部,以使所述第二端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端,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弯折。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所述椅面和所述靠背的角度调节部,所述角度调节部能够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椅面倾斜。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龙
申请(专利权)人:吴军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