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珠专利>正文

多功能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03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作的手工工具—多功能扳手,它的结构与现有扳手不同,特征为:它由扳体、扳柄、扳块、扣紧块、销钉等组成,利用杠杆原理机构使扳口能自动张合,具有活扳手、呆扳手、棘轮扳手、管子扳手的功能且使用上较之现有扳手方便灵活,装上副柄可作锤、钳和元钉起子等使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属最于通用手工工具--扳手。人们知道,在现在的工具中,活扳手、呆扳手、棘轮扳手和管子扳手,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优点活扳手能紧固一定形状物件,但往往容易打滑,呆扳手能消除活扳手的毛病,但不具备活扳手的灵活方便性,棘轮板手紧固力强,具有能不移位作往复运动,但也没有活扳手的灵活方便性,棘管子扳手紧固力特强,能紧固各种形状物件,也具备灵活性,但也易损伤夹持物,且各种扳手均不能兼作他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集中上述扳手优点的多功能扳手。本专利技术由扳体(4)、扳块(6)、扣紧块(9)、扳柄(12)、小簧(14)、撑杆(16)、弹簧(17)、按钮(18)、棘子(19)、连杆(21)、铰销(23)、锁销(25)、定销(27)、凸销(29)、导销(31)、栓销(33)、所组成,其零件结构与现有的扳手不同,特征在于扳体(4)中部内侧有对称的导向槽,导向槽后面有锯形齿,齿的方向如图(5),后部铰销孔低于扳体(4)中的中线,后下部有二个梯形缺口,能与付柄(35)上的梯形凸块作连接。扳块(6)的中部两侧有对称的滑槽,且滑槽的中部有一倾斜矩形导孔,扳块(6)后下部呈曲线状,扣紧块(9)的后部有锯形齿,能与扳体(4)内的齿啮合,前部有一倾斜矩形导孔,能与扳块(6)的斜孔配合但斜向相反,扳柄(12)前部呈曲线状,紧接着曲线的是弧状锯形齿条,能与和扳体(4)连结的棘子(19)作啮合。柄部有纵向排列的八角形孔,能分别与丝锥的方头配合,其规格不同的扳手分别有不同的孔数。付柄(35)的首部为一方形锤头,尾部为元钉起子,锤头的纵向中部处有一矩形孔,与扳柄(12)的未端配合后则使扳柄(12)加长,增大了作用力。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关系为先将扣紧块(9)放在扳块(6)中部的滑槽内,装上小簧(14),把连杆(21)与扣紧块(9)扳块(6)的矩形导孔对齐并穿上导销(31),用凸销(29)将连杆(21)和扳柄(12)首端的孔作连接,后再把扳块(6)、连杆(21)和扳柄(12)等一起装进扳体(4)内,插上铰销(23)作铰连接,再装上撑杆(16),弹簧(17),按钮(18),棘子(19),锁销(25),定销(27),栓销(33)则安装完毕,见附图第二页。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把扳柄(12)上的按钮(18)按下,通过撑杆(16),栓销(33),从而使扳体(4)旋转,扳口则自动张开,卡在物件上放松按钮(18),扳口则在弹簧(17)的作用下闭合。它的工作原理为以铰销(23)作支点,扳柄(12)末端为动力臂,通过首端的连杆(21)带动扳体(6)滑动而达到扳口的开合,在负载工作时,导销(31)则在扳块(6)和扣紧块(9)的矩形孔作向上运动,因扳块(6)和扣紧块(9)的矩形孔倾斜且方向相反,所以在力的作用下扣紧块(9)向后移动,达到与板块(4)内的齿作啮合而自锁的原理,具有消除打滑现象,在卸载后的扣紧块(9)在小簧(14)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使扳块(6)能自由滑动。扳手向相反方向旋转,扳口则自动张开,所以亦具有在不移位的情况下作往复运动,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扳口带齿的多功能扳手亦能作管子扳手使用,且较之现有管子扳手方便灵活,若需攻丝时,把丝锥的方头与扳块柄部的八角形孔配合则可作攻丝扳手使用,把付柄(35)上的凸块与扳体(4)上的缺口作连接,则可作钳,锤等使用。本专利技术集中了现有的各种扳手的优点,具有实用、方便、灵活的性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专利技术附图如下图(1)为扳手正视图,图(2)为板手装配图,图(3)为板体剖视,图(4)为扳体俯视,图(5)为扳体内齿形剖面,图(6)为扳块主视,图(7)为扳块后面剖视,图(8)为扳块下部剖视,图(9)为扣紧块主视,图(10)为扣紧块俯视,图(11)为扣紧块齿形剖面,图(12)为扳柄主视,图(13)为扳柄俯视,图(14)为小簧主视,图(15)为小簧左视,图(16)为撑杆,图(17)为弹簧,图(18)为按钮,图(19)为棘子,图(20)为棘子左视,图(21)为连杆,图(22)为连杆左视,图(23)为铰销,图(24)为铰销左视,图(25)为锁销,图(26)为锁销左视,图(27)为定销,图(28)定销左视,图(29)为凸销图(30)为凸销左视,图(31)为导销,图(32)为导销左视,图(33)为栓销,图(34)为栓销左视,图(35)为付柄,图(36)为付柄俯视。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扳手,由扳枘(12)、扳块(6)组成,其特点在于是有一扳体(4),扳体(4)的一端通过铰销(23)和扳柄(12)连接,扳体(4)中部内侧分别有导槽,导向槽后部各有方向向上的锯形齿状,且铰销孔低于扳体(4)的中线,扳块(6)能在扳体(4)的导向槽内自由滑动,扳块(6)中部两侧有滑槽,与扣紧块(9)滑动配合,扣紧(9)在小簧(14)的作用下能自动复位,扣紧块(9)前部和扳块(6)滑槽中部各有一倾斜的矩形导孔,且倾斜方向互为相反,均能与连杆(21)上的导销(31)作动配合,连杆(21)的另一端与扳柄(12)前端用凸销(29)作连接,扳柄(12)上的弧状齿条与连结在扳体(4)的棘子(19)作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可在扳体(4)和扳块(6)的扳口上制成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扳体(4)内的导向槽可制成椭园形或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柄(12)的柄部有纵向排列的能与丝锥方头作配合的八角形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切能扳手,其特征在于付柄(35)上的凸块能与扳体(4)上的缺口作配合,首部为方形且中部纵向有一矩形孔,能与扳柄(12)连接,尾部呈燕尾状。专利摘要一种通作的手工工具——多功能扳手,它的结构与现有扳手不同,特征为它由扳体、扳柄、扳块、扣紧块、销钉等组成,利用杠杆原理机构使扳口能自动张合,具有活扳手、呆扳手、棘轮扳手、管子扳手的功能且使用上较之现有扳手方便灵活,装上副柄可作锤、钳和元钉起子等使用。文档编号B25B13/00GK2053562SQ88214578公开日1990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陈海珠 申请人:陈海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扳手,由扳枘(12)、扳块(6)组成,其特点在于是有一扳体(4),扳体(4)的一端通过铰销(23)和扳柄(12)连接,扳体(4)中部内侧分别有导槽,导向槽后部各有方向向上的锯形齿状,且铰销孔低于扳体(4)的中线,扳块(6)能在扳体(4)的导向槽内自由滑动,扳块(6)中部两侧有滑槽,与扣紧块(9)滑动配合,扣紧(9)在小簧(14)的作用下能自动复位,扣紧块(9)前部和扳块(6)滑槽中部各有一倾斜的矩形导孔,且倾斜方向互为相反,均能与连杆(21)上的导销(31)作动配合,连杆(21)的另一端与扳柄(12)前端用凸销(29)作连接,扳柄(12)上的弧状齿条与连结在扳体(4)的棘子(19)作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珠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