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684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水装置,包括:包含规定收容衣物的收容空间的内壁面的滚筒;以及用于使该滚筒旋转的驱动部,其中,所述内壁面包含形成有用于将来自所述衣物的水向所述滚筒外排出的排水部的排水区域和相对于该排水区域向所述滚筒的内侧隆起的脊部,该脊部包括沿所述排水区域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脊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主脊部协作而隔出所述排水区域的第二主脊部以及具有与所述第一主脊部和所述第二主脊部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连接的基端部的副脊部,该副脊部包含与所述排水区域连接的前端部。据此,可实现较高的脱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衣物进行脱水处理的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洗衣机、烘干机或洗涤烘干机之类的对衣物进行指定处理(洗涤处理、脱水处理、漂洗处理或烘干处理)的衣物处理装置一般具备用于对衣物进行脱水处理的脱水装置。脱水处理在衣物处理装置内旋转的旋转滚筒内进行。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表2001-504006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公开了在旋转滚筒内进行脱水处理的脱水装置。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包含以六角格子状排列的多个弯曲面的旋转滚筒。大致为六角形状的弯曲面向旋转滚筒的内侧隆起。在划分各弯曲面的边缘部形成有用于向旋转滚筒外排出来自衣物的水的排水孔。排水孔与弯曲面的角落部邻接而形成。当旋转滚筒旋转时,基于离心力,衣物被按压或摔打于旋转滚筒的内壁。其结果,水分从衣物中被挤出,并基于离心作用沿弯曲面流向边缘部。然后,从形成于边缘部的排水孔向旋转滚筒外排出。根据专利文献I的脱水技术,从衣物中被挤出后沿弯曲面移动的水分容易再次附着于衣物。因此,基于专利文献I的脱水技术,难以得到足够高的脱水效率。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12635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具备形成有由向内侧隆起的脊部划分的脱水区域的内壁的旋转滚筒。通过沿旋转滚筒的旋转方向形成的旋转脊部和与旋转脊部垂直的垂直脊部,脱水区域被划分为多个正方形区域。在正方形区域中形成有向旋转滚筒的外侧倾斜的平面。据此,在各正方形区域内形成四角锥形状的空间。在四角锥形状的空间的顶点形成有用于从旋转滚筒排出水分的排水孔。根据专利文献2的脱水技术,被旋转脊部及垂直脊部从衣物中挤出的水分通过旋转脊部或垂直脊部控除后,被引导至形成于各正方形区域的四角锥形状的空间。因此,与专利文献I的脱水技术相比,可适宜地减少再次回到衣物中的水分的量。专利文献2的旋转滚筒的旋转脊部及垂直脊部会阻碍邻接的正方形区域间的水分移动。因此,当从衣物中局部地脱出大量水分时,特定的正方形区域内的四角锥形状的空间会充满水分。其结果,水分再次附着于衣物,脱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较高的脱水效率的脱水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脱水装置包括:滚筒,包含规定收容衣物的收容空间的内壁面;以及驱动部,用于使该滚筒旋转,其中,所述内壁面包括:形成有用于将来自所述衣物的水向所述滚筒外排出的排水部的排水区域;和相对于该排水区域向所述滚筒的内侧隆起的脊部,其中,所述脊部包括:沿所述排水区域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脊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主脊部协作隔出所述排水区域的第二主脊部;以及具有与所述第一主脊部和所述第二主脊部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连接的基端部的副脊部,其中,所述副脊部包含与所述排水区域连接的前端部。附图说明图1是组装有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脱水装置的示例的处理装置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剖视图。图3 (a)、(b)是安装于图2所示的洗涤烘干机中的旋转滚筒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图3 (a)、(b)所示的旋转滚筒的概略正视图。图5 (a)至(d)是形成于图4所示的旋转滚筒的脱水处理区域的概略模式图。图6 (a)至(f)是形成于图4所示的旋转滚筒的脱水处理区域的概略模式图。图7是概略性地表示形成于图5 (a)至图6 (f)所示的脱水处理区域的排水孔的配置的模式图。图8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脱水装置的示例的处理装置中使用的旋转滚筒的概略正视图。图9是形成于图8所示的旋转滚筒的脱水处理区域的概略模式图。图10是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脱水装置的示例的处理装置中使用的旋转滚筒的概略正视图。图11是形成于图10所示的旋转滚筒的脱水处理区域的概略模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脱水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所用的“上”、“下”、“左”或“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仅是为了让说明清楚明了,并不限定脱水装置的原理。<第一实施方式>(洗涤烘干机的整体结构)图1是组装有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脱水装置的洗涤烘干机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了组装在洗涤烘干机中的脱水装置。取而代之,脱水装置也可组装于不具备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或不具备洗涤功能的烘干机。洗涤烘干机100包括筐体200及门体300。筐体20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筐体200包括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正面壁210、正面壁210的相反侧的背面壁220、设置在正面壁210与背面壁220之间并且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左侧壁230及右侧壁240、形成筐体200的上表面的顶壁250以及形成筐体200的下表面的底壁260。正面壁210包括设置在下方的下部壁211、设置在下部壁211上方的主壁212以及设置在主壁212上方的上部壁213。主壁212及上部壁213以越向上方越靠近背面壁220的方式弯曲并倾斜。主壁212包括形成凹区域的环状的凹面214,该凹区域呈与大致圆板状的门体300大致相匹配的形状。凹面214包围贯通主壁212的大致中央的开口部215。开口部215与收容在筐体200内部的洗涤烘干槽(后述)连通。使用者可经由开口部215向筐体200内放入衣物(衣服或类似的物品)或从筐体200取出衣物。洗涤烘干机100具备将门体300可转动地连接于筐体200的铰链结构330。门体300可通过铰链结构330而在封闭开口部215的封闭位置与打开开口部215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转动到封闭位置的门体300收容在由凹面214包围的凹区域。另外,图1所示的门体300处于打开位置。图2是具有处于封闭位置的门体300的洗涤烘干机100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及图2进一步对洗涤烘干机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筐体200内设置有作为脱水装置而例示的处理装置400。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400不仅进行脱水处理,而且还执行洗涤处理、漂洗处理、烘干处理之类的衣物的洗涤及烘干所需的处理。取而代之,在不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中组装脱水装置时,作为脱水装置,例示在脱水处理的基础上还执行洗涤处理及漂洗处理的处理装置。再者,在不具有洗涤功能的烘干机中组装脱水装置时,作为脱水装置,例示在脱水处理的基础上还执行烘干处理的处理装置。处理装置400包括上述的洗涤烘干槽410。洗涤烘干槽410包括摆动(rock)自由地支撑在筐体200内部的一端有底圆筒状的水槽420和旋转自由地支撑在水槽420内的一端有底圆筒状的旋转滚筒440。处理装置400还包含使旋转滚筒440旋转的马达430。马达430安装于水槽420的底部外表面。水槽420的开口部由向处于封闭位置的门体300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筒口部114形成。在筒口部114嵌合大致圆筒形状的密封部件115。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筐体200的开口部215投入的衣物被收容在旋转滚筒440内。因此,旋转滚筒440作为滚筒而例示。另外,用于使旋转滚筒440旋转的马达430作为驱动部而例示。如图1所示,门体300包括大致一端有底梯形圆锥形状的透明的窗部310和支撑窗部310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支撑框320。如图2所示,当门体300位于封闭位置时,窗部310插入至形成在筐体200上的开口部215内并压接于安装在水槽420上的密封部件115。据此,在水槽420与窗部310之间形成水密性的密封结构。在门体300处于封闭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包含规定收容衣物的收容空间的内壁面;以及驱动部,用于使该滚筒旋转,其中,所述内壁面包括脊部,所述脊部规定形成有用于将来自所述衣物的水向所述滚筒外排出的排水部的排水区域,所述脊部包含具有与所述排水区域连接的前端部的副脊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井谦治山本胜规松冈真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