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弓式双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676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弓式双捻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中均贯穿设有连接轴,每个连接轴位于支座外侧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同步轮,底座上还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中贯穿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同步轮,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双输出轴电机相连,电机还连接有第三同步轮,其中一个第一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第二同步轮相连,另一个第一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第三同步轮相连,每个连接轴位于支座内侧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摇篮装置相连接,每个连接轴位于支座和摇篮装置之间的部位上均套有转盘,两个转盘之间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绞弓相连,每个连接轴位于转盘和支座之间的部位上均设有导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弓式双捻机构
技术介绍
制绳的前道工序为制股,制股一般均采用制股机来完成,现有的制股机其转速最高只能达到300 400r/min,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工作效率的弓式双捻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弓式双捻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中分别贯穿设有连接轴和连接轴,连接轴和连接轴位于支座外侧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同步轮,底座上还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中贯穿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同步轮,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双输出轴电机的一端输出轴相连,双输出轴电机的另一端输出轴还连接有第三同步轮,其中一个第一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第二同步轮相连,另一个第一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第三同步轮相连,连接轴和连接轴位于支座内侧的一端均与摇篮装置相连接,连接轴和连接轴位于支座和所述摇篮装置之间的部位上均套有转盘,两个转盘之间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绞弓相连,两个连接轴位于转盘和支座之间的部位上均设有导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摇篮装置包括摇篮,摇篮与一个连接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摇篮与另一个连接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摇篮的前后壁之间设有股线盘和排线器装置,股线盘和排线器装置轴向平行放置,排线器装置置于股线盘的右上方,连接轴伸入摇篮内的轴端设有第四同步轮,第四同步轮通过第三同步带与第五同步轮相连,第五同步轮置于摇篮底部变速箱的输入轴上,变速箱的输出轴经第三连接轴伸出摇篮外端并连接有第二捻距调节齿轮,第二捻距调节齿轮与第一捻距调节齿轮相啮合,第一捻距调节齿轮装在第一连接轴上,第一连接轴上还套有第六同步轮,第一连接轴的端部与磁粉离合器的输入轴相连,第六同步轮通过第四同步带与第七同步轮相连,第七同步轮置于收卷轮装置的输入轴上,收卷轮装置置于变速箱上设有的连接板上,磁粉离合器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九同步轮,第九同步轮经第五同步带与排线器装置输入轴上的第八同步轮相连,磁粉离合器的输出轴上还设有第一连接齿轮,第一连接齿轮与双联第二连接齿轮上的其中一只齿轮相啮合,双联第二连接齿轮上的另一只齿轮与股线盘端部的传动齿轮相啮合,摇篮的一端内壁上通过支杆连接有排线轮,排线轮靠近收卷轮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绞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导线器,每个绞弓的左端均设有小导向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所述绞弓包括经压边机压扁的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中填充有环氧树脂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收卷时股线能自动分层密绕,均匀有序分布在股盘上。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俯视图的剖视 图3为图2的进一步结构不意 图中标号:1-底座、2-第一支座、3-第二支座、4-1-连接轴、4-2-连接轴、5-第一同步轮、6-支撑座、7-传动轴、8-第二同步轮、9-双输出轴电机、10-第三同步轮、11-第一同步带、12-第二同步带、13-摇篮、14-股线盘、15-排线器装置、16-磁粉离合器、17-第一连接轴、18-第一捻距调节齿轮、19-第二捻距调节齿轮、20-第三连接轴、21-变速箱、22-连接板、23-收卷轮装置、24-排线轮、25-导线器、26-导轮、27-第一连接齿轮、28-双联第二连接齿轮、29-传动齿轮、30-转盘、31-绞弓、32-第一轴承、33-第二轴承、34-第五同步轮、35-第二同步带、36-第四同步轮、37-第七同步轮、38-第四同步带、39-第六同步轮、40-第八同步轮、41-第五同步带、42-第九同步轮、43-小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至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弓式双捻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有第一支座2和第二支座3,第一支座2和第二支座3中分别贯穿设有连接轴4-1和连接轴4-2,连接轴4-1和连接轴4-2位于支座外侧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同步轮5,底座I上还设有支撑座6,支撑座6中贯穿设有传动轴7,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同步轮8,传动轴7的另一端与双输出轴电机9的一端相连,双输出轴电机9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同步轮10,其中一个第一同步轮5通过第一同步带11与第二同步轮8相连,另一个第一同步轮5通过第二同步带12与第三同步轮10相连,连接轴4-1和连接轴4-2位于支座内侧的一端均与摇篮装置相连接,连接轴4-1和连接轴4-2位于支座和摇篮装置之间的部位上均套有转盘30,两个转盘30之间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绞弓31相连,连接轴4-1和连接轴4-2位于转盘30和支座之间的部位上均设有导轮26,摇篮装置包括摇篮13,摇篮13与连接轴4-1之间设有第一轴承32,摇篮13与连接轴4-2之间设有第二轴承33,摇篮13的前后壁之间设有股线盘14和排线器装置15,股线盘14和排线器装置15轴向平行放置,排线器装置15置于股线盘14的右上方,连接轴4-2伸入摇篮13内的轴端设有第四同步轮36,第四同步轮36通过第三同步带35与第五同步轮34相连,第五同步轮34置于摇篮13底部变速箱21的输入轴上,变速箱21的输出轴经第三连接轴20伸出摇篮13外端并连接有第二捻距调节齿轮19,第二捻距调节齿轮与第一捻距调节齿轮18相啮合,第一捻距调节齿轮18装在第一连接轴17上,第一连接轴17上还套有第六同步轮39,第一连接轴17的端部与磁粉离合器16的输入轴相连,第六同步轮39通过第四同步带38与第七同步轮37相连,第七同步轮37置于收卷轮装置23的输入轴上,收卷轮装置23置于变速箱21上设有的连接板22上,磁粉离合器16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九同步轮42,第九同步轮42经第五同步带41与排线器装置15输入轴上的第八同步轮40相连,磁粉离合器16的输出轴上还设有第一连接齿轮27,第一连接齿轮27与双联第二连接 齿轮28上的其中一只齿轮相啮合,双联第二连接齿轮28上的另一只齿轮与股线盘14端部的传动齿轮29相啮合,摇篮13的一端内壁上通过支杆连接有排线轮24,排线轮24靠近收卷轮装置23,每个绞弓3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导线器25,每个绞弓31包括经压边机压扁的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中填充有环氧树脂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股机的双捻机构结构简单,股线穿行顺序为连接轴4-1的中心孔、左部导轮26的下缘、小导向轮43的上缘、绞弓上的多个导向器25、右端导向轮26上缘然后经下缘向左、连接轴4-2中心孔出、收卷轮装置23下缘进然后经顺时针缠绕后从收卷轮装置23上缘出、排线轮24、排线器装置15,最后股线盘14收卷,绞弓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中填充有环氧树脂板,在制股时使用这种绞弓,绞弓的转速可提升至1500 1600r/min,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使用排线器装置,使得在收卷时,股线能均匀分层密绕到股盘14上。权利要求1.一种弓式双捻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设有第一支座(2)和第二支座(3 ),所述第一支座(2 )和所述第二支座(3 )中分别贯穿设有连接轴(4-1)和连接轴(4-2 ),所述连接轴(4-1)和所述连接轴(4-2 )位于支座外侧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弓式双捻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支座(2)和第二支座(3),所述第一支座(2)和所述第二支座(3)中分别贯穿设有连接轴(4?1)和连接轴(4?2),所述连接轴(4?1)和所述连接轴(4?2)位于支座外侧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同步轮(5),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中贯穿设有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同步轮(8),所述传动轴(7)的另一端与双输出轴电机(9)的一端输出轴相连,所述双输出轴电机(9)的另一端输出轴还连接有第三同步轮(10),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同步轮(5)通过第一同步带(11)与所述第二同步轮(8)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一同步轮(5)通过第二同步带(12)与所述第三同步轮(10)相连,所述连接轴(4?1)和所述连接轴(4?2)位于支座内侧的一端均与摇篮装置相连接,所述连接轴(4?1)和所述连接轴(4?2)位于支座和所述摇篮装置之间的部位上均套有转盘(30),两个所述转盘(30)之间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绞弓(31)相连,所述连接轴(4?1)和所述连接轴(4?2)位于所述转盘(30)和支座之间的部位上均设有导轮(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蛟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