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调活动扳手,在现有活动扳手的基础上作改进,将滑道开设在手柄侧边,调节蜗杆也相应的转移至手柄上;由于手柄本身具有较大的纵向加工与开发余地,因此滑道可以开设的很长,从而适合搭配具有较长副牙根的活动扳体,也就进一步使得固定扳体与活动扳体上对应的主副牙之间的开启度得到有效的扩充,极大减小这类活动扳手在使用时受到大外径尺寸螺母的限制。且与现有活动扳手相比滑道是转移至手柄上,由于没有增设多余的结构模块,故仍能保持活动扳手整体结构的紧凑,节约加工成本的同时,却更经济实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动扳手,具体涉及一种受螺丝外径尺寸限制较小的宽调活动扳手。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知公用的活动扳手,其固定扳体与活动扳体上的主副牙之间的开启度主要决定于副牙根底部与调节蜗杆的螺纹段相啮合区域的长度。原则上只要副牙根做的足够长,便能保证其底部啮合区域也有相当的长度来实现较大的开启度。而事实上由于现有活动扳手的副牙根赖以滑动的滑道较短,也就限制了副牙根的长度,从而使得主副牙之间的开启度较小。因此现有活动扳手在使用时受所需松、紧的螺母外径尺寸限制较大。尤其是在对一些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拆卸与安装过程中,因为其上连接紧固螺母的外径尺寸覆盖面较大,仅依靠任何一把现有型号的活动扳手往往难以胜任所有的工作。而解决的办法常常是配备很多不同型号的“非活动”扳手来专门针对一些大径螺母使用;然而由于“非活动”扳手的针对性又太强,常常出现一时找不到与大径螺母完全匹配的扳手的情况,使用过程受到了极大的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宽调活动扳手;通过对现有活动扳手结构的改进,使得固定扳体与活动扳体上对应的主副牙之间的开启度得到有效的扩充,极大减小这类活动扳手在使用时受到大外径尺寸螺母的限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宽调活动扳手主要是在现有活动扳手的基础上作改进,即将滑道开设在固定扳体上的手柄侧边,调节蜗杆的安置位置也随滑道位置的变化而作相应的改动。因此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宽调活动扳手,包括构成固定扳体的主牙、滑道、手柄,构成活动扳体的副牙、副牙根,以及构成驱动机构的调节蜗杆;副牙根置于滑道内,调节蜗杆与副牙根底部配合;其特征在于滑道开设在手柄侧边,调节蜗杆设置在手柄上。本技术宽调活动扳手主副牙的形状以及主副牙上咬合面的贴合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不再多述。本技术的驱动机构包括调节蜗杆,至于调节蜗杆的具体结构以及它与驱动机构其他部分的连接固定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只是位置从原来主牙与手柄间的过渡模块上转移至了手柄上。同样副牙根底部与调节蜗杆上的蜗螺纹段啮合的啮合区域可以铣成蜗螺纹状,也可以铣成齿条状,均为现有技术。考虑到本技术的主副牙之间开启度较一般的活动扳手大,遇到一些大外径的螺母,为了避免主副牙的咬合面长度不够以至无法咬合固定螺母,可以增长咬合面的长度,也就是同时增大主副牙的高度。由于本技术宽调活动扳手的副牙根在手柄侧边的滑道上划移,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对一些外径较大的螺母进行工作时,主副牙之间的开启度很大,势必会相对缩短手柄上的作用力臂。因此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确定了主副牙间的具体开启度后可以相应加长手柄的长度。本技术宽调活动扳手主要是在现有活动扳手的基础上作改进,将滑道开设在手柄侧边,调节蜗杆也相应的置于手柄上;由于手柄本身具有较大的纵向加工与开发余地,因此滑道可以开设的很长,从而适合搭配具有较长副牙根的活动扳体,也就进一步使得固定扳体与活动扳体上对应的主副牙之间的开启度得到有效的扩充,极大减小这类活动扳手在使用时受到大外径尺寸螺母的限制。且与现有活动扳手相比滑道是转移至手柄上,由于没有增设多余的结构模块,故仍能保持活动扳手整体结构的紧凑,节约加工成本的同时,却更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活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1、主牙;2、滑道;3、手柄;4、副牙;5、副牙根;6、调节蜗杆;7、定位长杆;8、紧固丝口;9、咬合面;10、长盲孔;11、方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宽调活动扳手包括构成固定扳体的主牙1、滑道2、手柄3,构成活动扳体的副牙4、副牙根5,以及构成驱动机构的调节蜗杆6。如图2所示,主牙1的咬合面9自然过渡至手柄3的侧边上,且与侧边垂直;当然咬合面9也可以与侧边有一定角度,主要取决于实际的加工。滑道2开设在该侧边上,其长度从咬合面9底部开始至手柄3末端结束。副牙根5与滑道2形状相同,并嵌入滑道2内与之啮合。副牙根5底部铣有齿条,当然齿条的长度包括齿条上具体的齿数也可以根据主副牙间实际需要的开启度而定。驱动机构中用来将调节蜗杆6固定在手柄3上的机构为一根尾端带紧固丝口8的定位长杆7。该定位长杆7纵向穿过调节蜗杆6,使得调节蜗杆6在其上径向活动。手柄3纵向打有长盲孔10,孔口在手柄3末端;定位长杆7插入该长盲孔10中,尾端的紧固丝口8与长盲孔10孔口内螺纹紧固,从而限制了其在手柄3中的纵向与径向活动。手柄3中部横向打有方形通孔11,该方形通孔11与滑道2相交;调节蜗杆6处于方形通孔内,其上的蜗螺纹与副牙根5底部齿条啮合。工作时与现有活动扳手一样通过转动调节蜗杆6以驱动活动扳体的移动,决定主副牙之间的开启度。上述只是本技术宽调活动扳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该种实施例结构。与现有的活动扳手相比,本技术由于滑道2开设在手柄3上,具有更大的纵深度,从而适应搭配副牙根5更长的活动扳体,有效扩充了主副牙开启度。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副牙根5底部齿条不能超出与调节蜗杆6的啮合区域,因此主副牙之间的最大开启度则依旧主要受到调节蜗杆6所在位置的约束。以该实施例为例,调节蜗杆6设置在手柄3中部,则主副牙在开启过程中,极限状况为调节蜗杆6的右边缘蜗螺纹与副牙根5底部的左边缘齿条啮合,此时主副牙间的开启度最大,略大于手柄3全长的一半。权利要求1.一种宽调活动扳手,包括构成固定扳体的主牙(1)、滑道(2)、手柄(3),构成活动扳体的副牙(4)、副牙根(5),以及构成驱动机构的调节蜗杆(6);副牙根(5)置于滑道(2)内,调节蜗杆(6)与副牙根(5)底部配合;其特征在于滑道(2)开设在手柄(3)侧边,调节蜗杆(6)设置在手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调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副牙根(5)底部铣有齿条,与调节蜗杆(6)上的蜗螺纹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宽调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调节蜗杆(6)设置在手柄(3)中部。专利摘要一种宽调活动扳手,在现有活动扳手的基础上作改进,将滑道开设在手柄侧边,调节蜗杆也相应的转移至手柄上;由于手柄本身具有较大的纵向加工与开发余地,因此滑道可以开设的很长,从而适合搭配具有较长副牙根的活动扳体,也就进一步使得固定扳体与活动扳体上对应的主副牙之间的开启度得到有效的扩充,极大减小这类活动扳手在使用时受到大外径尺寸螺母的限制。且与现有活动扳手相比滑道是转移至手柄上,由于没有增设多余的结构模块,故仍能保持活动扳手整体结构的紧凑,节约加工成本的同时,却更经济实用。文档编号B25B23/00GK2915390SQ20062007198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方开凤 申请人:方开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调活动扳手,包括构成固定扳体的主牙(1)、滑道(2)、手柄(3),构成活动扳体的副牙(4)、副牙根(5),以及构成驱动机构的调节蜗杆(6);副牙根(5)置于滑道(2)内,调节蜗杆(6)与副牙根(5)底部配合;其特征在于滑道(2)开设在手柄(3)侧边,调节蜗杆(6)设置在手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开凤,
申请(专利权)人:方开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