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耐油、阻燃的塑料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585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塑料,也涉及油罐,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靠物理性能,耐腐蚀、耐油、阻燃的增强塑料制成的油罐。技术要点是:团状模塑料的重量份组成:不饱和聚酯34~47份,环烷酸钴0.3~0.4份,过氧化甲乙酮0.3~0.35份,碳酸钙45~47份,抗静电剂0.1~0.3份,抗氧剂0.1~0.15份,五溴苯酚0.1~0.15,微胶囊化三-(2,3-二溴丙基)异氰尿酸酯0.1~0.3份,三聚氰胺0.1~0.2份,纳米二氧化硅0.08~0.1份及适配量的硅烷偶联剂,增强纤维28~31份。塑料可以耐360℃和-64℃的温度,保持物理性能基本不变。并且具有高韧性和高强度的优点,有效地提高了不饱和聚酯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的耐冲击性。高度耐腐蚀、抗老化、耐油、阻燃的性能,适合油罐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强塑料,也涉及油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中小型油 以钢制卧式结构为王。这样的油 存在诸多缺点:1、容易腐蚀。在强酸、碱环境下的土壤中腐蚀尤为严重。国内油罐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有关文献披露油罐腐蚀泄露已经成为欧盟各国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如英国1/3的加油站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2、油罐生产能源消耗大。在原材料和产品的生产、安装过程中,对水、电、煤及燃料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量大。例如:一座50立方米卧式油罐需要消耗钢材近9吨;而生产钢材本身就是闻能耗、闻污染的。3、质量控制难。现场成型安装对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依赖性大,对施工工艺和人员技能要求高,战时制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4、吊装运输难。国家标准图集中30立方米油罐的直径为2.4米,长度为7.8米,公路运输困难。50立方米以上几乎难以运输、吊装,只能现场制作。综上所述,传统钢制油罐能源消耗大、耐腐蚀性差,制造周期长,不利于平时油料的长期存储,也难以满足战时油料的快速周转、收发和防护需要。这些技术问题长期存在 ,但是至今没有完善可行的技术方案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靠物理性能,耐腐蚀、耐油、阻燃的增强塑料制成的油罐。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改进技术方案:一种耐油、阻燃、耐腐蚀的不饱和聚酯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所述的塑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不饱和聚酯34 47份,环烷酸钴0.3 0.4份,过氧化甲乙酮0.3 0.35份,碳酸钙45 47份,抗静电剂0.1 0.3份,抗氧剂0.1 0.15份,五溴苯酚0.1 0.15,微胶囊化三-(2,3- 二溴丙基)异氰尿酸酯0.1 0.3份,三聚氰胺0.1 0.2份,纳米二氧化硅0.08 0.1份及适配量的硅烷偶联剂,增强纤维28 31份;所述的不饱和聚酯为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或二者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的不饱和聚酯为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与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按1:5的比例复配的混合物。采用这二种不饱和聚酯是保证产品物理性能,并与增强、阻燃的添加剂一起起到耐腐蚀、阻燃性能的保障。优选的,所述的增强纤维为无碱无捻玻璃粗纱、碳纤维、有机聚合纤维、陶瓷纤维和金属纤维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的抗静电剂包括季铵盐、胺盐、磷酸盐、季铵内盐、丙氨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前述塑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a.将纳米二氧化硅用硅烷偶联剂作有机硅包覆处理;b、将除增强纤维以外的原料加入到不饱和聚酯中,用搅拌机混合均匀,得到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树脂糊;c.将制成的树脂糊在捏合机中浸润增强纤维,纤维限定在5min之内加入完全,捏合10 20min之后让其充分混合;d.将浸润了增强纤维的料团用挤出机挤出,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包装,于常温下放置24小时得到不饱和聚酯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利用所述塑料制造的油罐,所述塑料在模具中模压制成预制件,预制件连接构成卧式油罐,油罐上部设置人孔,油罐上部的一端设置进油管,油罐下部的一端设置出油管。优选的,所述的油罐端面为圆弧面,该端面靠近边缘的部位设置向罐内凹陷的凹部,所述的进油管和出油管连接在该凹部内,且进油管和出油管外端头不超出油罐端面的顶部。优选的,所述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大部分位于凹部内。优选的,所述的油罐表面设置环绕油罐和\或沿油罐长度方向布置的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的油罐由两端部与中部连接构成,两端部和中部各自分别由上预制件与下预制件连接构成;所述的连接是通过预制件边缘设置的法兰孔构成法兰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不饱和聚酯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可以耐360°C和_64°C的温度,保持物理性能基本不变。并且具有高韧性和高强度的优点,有效地提高了不饱和聚酯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的耐冲击性。2、采用特定的不饱和聚酯和特定的阻燃等功能性添加剂,达到塑料高度耐腐蚀、抗老化、耐油、阻燃的性能,适合油罐制造。3、抗静电,密封性能好,实现零渗漏,吸收微波、隐形性好。4、抗打击力强,满足常规战时需要,可抵抗30Mpa爆炸冲击波压力,7mm厚度的材料等同于12mm厚度的均质装甲。5、不脆、不裂,在军事用途和地震高发地区使用安全,可靠。6、成本经济。与同容量的钢油罐比较,其生产制作周期缩短2/3,综合造价只占70%。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特提供下面优选的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结合图1、2所示的塑料油罐,由塑料在模具中模压制成预制件,预制件连接构成卧式油罐,油罐上部设置人孔20,油罐上部的一端设置进油管30,油罐下部的一端设置出油管40。通常来说,一个容积在100立方以内的中小型油罐,优选的预制件连接方案为:油罐由两端部与中部连接构成,两端部和中部各自分别由上预制件与下预制件连接构成;所述的连接是通过预制件边缘设置的法兰孔构成法兰连接结构50。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下部左、中、右预制件11、12、13连接构成船型的半体;上部左、中、右预制件11'、12'、13'位置与下部三件预制件11、12、13对应,并连接构成整个油罐。六件预制件的结构使得预制件的表面形状尽可能简单规整,便于模压加工;同时连接部分布均匀,连接方便。六件预制件边缘设置法兰孔,然后用螺栓连接相邻预制件构成。这样连接方便,受力均匀,也便于设置密封垫等密封结构。并且法兰连接结构50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的油罐表面设置环绕油罐和\或沿油罐长度方向布置的加强筋60。如图中仅示意了环绕油罐的加强筋60。加强筋60能进一步保证油罐的结构性能。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油罐端面70为圆弧面,该端面70靠近边缘的部位设置向罐内凹陷的凹部71,所述的进油管30和出油管40连接在该凹部71内,且进油管30和出油管40外端头不超出油罐端面70的顶部72。更好的是,所述的进油管30和出油管40大部分位于凹部71内。进油管30和出油管40的结构也是经过特殊设计的,油罐端面70为圆弧面也就是可以看作是普通的圆形封头的结构,这个与现有设计类似。核心在于设置凹部71,凹部71的目的是让油管的连接处不会直接凸显于罐体表面,这样通过凹部71本身起到对油罐结构加强的作用。进油管30、出油管40可以方便地与输油管道连接,此时凹部71保护进油管30或出油管40与输油管道的连接,凹部71边缘对输油管道的承托作用避免应力向连接部集中和造成破坏。上述是对塑料油罐结构形状的设计改进。但要实现用塑料制造油罐的方案,还是必须对材料本身进 行研发和改进。本专利技术的耐油、阻燃、耐腐蚀的不饱和聚酯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不饱和聚酯34 47份,环烷酸钴0.3 0.4份,过氧化甲乙酮0.3 0.35份,碳酸钙45 47份,抗静电剂0.1 0.3份,抗氧剂0.1 0.15份,五溴苯酚0.1 0.15,微胶囊化三-(2,3- 二溴丙基)异氰尿酸酯0.1 0.3份,三聚氰胺0.1 0.2份,纳米二氧化硅0.08 0.1份及适配量的硅烷偶联剂,增强纤维28 31份;所述的不饱和聚酯为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或邻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油、阻燃、耐腐蚀的不饱和聚酯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不饱和聚酯34~47份,环烷酸钴0.3~0.4份,过氧化甲乙酮0.3~0.35份,碳酸钙45~47份,抗静电剂0.1~0.3份,抗氧剂0.1~0.15份,五溴苯酚0.1~0.15,微胶囊化三?(2,3?二溴丙基)异氰尿酸酯0.1~0.3份,三聚氰胺0.1~0.2份,纳米二氧化硅0.08~0.1份及适配量的硅烷偶联剂,增强纤维28~31份;所述的不饱和聚酯为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或二者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油、阻燃、耐腐蚀的不饱和聚酯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不饱和聚酯34 47份,环烷酸钴0.3 0.4份,过氧化甲乙酮.0.3 0.35份,碳酸钙45 47份,抗静电剂0.1 0.3份,抗氧剂0.1 0.15份,五溴苯酚0.1 0.15,微胶囊化三-(2,3- 二溴丙基)异氰尿酸酯0.1 0.3份,三聚氰胺0.1 .0.2份,纳米二氧化硅0.08 0.1份及适配量的硅烷偶联剂,增强纤维28 31份;所述的不饱和聚酯为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或二者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聚酯为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与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醇不饱和聚酯按1:5的比例复配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纤维为无碱无捻玻璃粗纱、碳纤维、有机聚合纤维、陶瓷纤维和金属纤维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静电剂包括季铵盐、胺盐、磷酸盐、季铵内盐、丙氨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塑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a.将纳米二氧化硅用硅烷偶联剂作有机硅包覆处理; b.将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周禹珺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