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510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生物之间的食物和相克关系构建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实现抑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隔网浮岛、复层网托浮岛、湿地植物人工种植技术和水生动物放养技术,依据湿地水文过程和季节变化特征,选择适宜湿地生物(包括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构建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形成完整的湿地生物链结构,达到控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工程
,涉及。
技术介绍
近10年来,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现象频频发生。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物链脆弱化问题一直是湿地学领域探讨的热点和难点。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急剧增加,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藻类水华现象频发,如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和2010年巢湖蓝藻水华等都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干扰区域用水安全。虽然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和减缓藻类水华爆发频率,但无论是源头控制(如面源污染控制和底泥疏浚等)消减营养负荷,还是采用各种除藻措施(如人工打捞和投放杀藻剂等),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或只在短期内有效,有的因采用不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反而加剧了原本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崩溃。湿地生物链不仅包括湿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捕食和被捕食关系),还包括湿地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其中相生相克关系又涵盖两层含义,相生反映了湿地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依赖共存亡、互利共生的关系;而相克反映了湿地生物与生物之间制约与被制约关系,如湿地生物之间的光线竞争、营养物质的竞争、空间领域的竞争、甚至是食物的争夺等。湿地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互相“吃”与“被吃”或者互利共生关系或者“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也存在一个链条形状的结构,这就是湿地生物链。湿地生物链结构存在三种类型,即湿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结构、湿地生物之间的相生关系结构和湿地生物之间的相克关系结构。相生性生物链体现了湿地中各个物种之间关系尽管不是食物关系,但彼此能够通过互助实现共存,互利共生,一旦这种关系被打破,双方可能因此都会受到危害,甚至都会灭亡。相克 关系湿地生物链结构是由湿地中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相互竞争关系结构。相克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竞争两种类型,其中种间竞争对于湿地水体藻类水华控制的意义更为重要。它是我们利用一种湿地生物控制另一种湿地生物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物之间的食物和相克关系构建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实现抑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本专利技术借助隔网浮岛、复层网托浮岛、湿地植物人工种植技术和水生动物放养技术,依据湿地水文过程和季节变化特征,选择适宜湿地生物(包括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构建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形成完整的湿地生物链结构,达到控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维护技术、适用范围广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涉及。本专利技术基于湿地生物食物和相克关系,借助湿地植物人工种植方法、水生动物放养方法和复层网托浮岛,依据湿地水文过程和季节变化特征,选择适宜湿地生物(包括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构建,形成完整的湿地生物链结构,达到控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的目标。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借助湿地植物人工种植方法、水生动物放养方法和复层网托浮岛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的人工种植方法主要通过种植湿地植物,借助湿地植物茎叶的拦截、根系的吸附和营养物质的自然沉降,以及植物的吸收和释放化感物质来达到抑制藻类繁殖发生水华的目的。同时附着在植物的根茎叶上的微生物也有助于发挥生物降解作用,促进营养物质分解,从而去除水中营养物质,削弱藻类繁殖所需养分条件。主要根据藻类水华爆发区域和水深条件,种植相应的湿地挺水植物,即水深小于5.0cm范围,种植荻、蒲苇、狼尾草等;水深在5.0 30.0cm范围,种植鸢尾、芦苇、水芹等;水深在30.0 50.0cm范围,种植香蒲、菖蒲等;水深在50.0 100.0cm范围种植荇菜、睡莲、荷花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生动物放养方法主要通过放养本地水生动物种类,借助水生动物的滤食藻类或者觅食富含养分的有机质达到控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的目的。底泥有机质丰富的区域放养田螺、河蛘和鳌虾等种类,藻类爆发区域放养滤食性的鱼类,如鲢鱼、鳙鱼和草鱼等鱼类和枝角类、腹足类等水生昆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层网托浮岛处理方法主要利用生态工学原理,以复层网托浮岛作为载体,根据沉水植物或漂浮植物以及湿地鱼类和底栖动物生活习性,分别放置于复层网托浮岛的不同隔离层中,并安放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植物的生长吸收、吸附、降解富集在水体中的氮、磷及有害物质,借助鱼类和底栖动物的滤食性作用和遮挡太阳光线达到控制富营养化水体爆发水华现象;同时也为多种生物创造环境,协同提高水质、美化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此外,复层网托浮岛还具有一定的消波护岸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复层网托浮岛从构造上是用絹网网箱和PVC管网托共同组成,其中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复层网托浮岛的水下固定形式视湿地基底状况而定,常用的有锚式固定和竹竿 式固定,其中锚式固定适用于大于2.0m的深水区,而竹竿式固定一般适用于水深小于2.0m的水体。单个矩形复层网托浮岛的大小一般选边长1.0 5.0m ;形状以四边形居多,但景观应用中可设计成多种图形。单个圆形复层网托浮岛的大小一般选直径长1.5 3m,常用2.0m0絹网网箱由三层结构组成,总体高度一般为1.5 5m,其中上层(高度一般为0.3 0.5m)用于种植沉水植物或者漂浮植物,也可放养滤食性动物,絹网网眼为正方型,边长一般为1.5 5.0cm ;中间层(高度一般为0.8 3.5m)用于放养鱼类,絹网网眼为正方型,边长一般为1.5 5.0cm ;下层用于放养底栖动物(高度一般为0.4 1.0m),絹网网眼为正方型,边长一般为0.5 3.0cm0上层与中间层隔离网网眼为正方型,边长一般为1.5 3.0cm ;中间层与下层隔离网网眼为正方型,边长一般为1.5 3.0cm ;下层与水体接触界面隔离层网眼也为正方型,边长一般为0.2 1.0cm0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复层网托浮岛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复层网托浮岛上层种植空心莲子草和鳌虾+复层网托浮岛中间层放养鲢鱼+复层网托浮岛下层放养田螺+锚或者竹竿模式;2)复层网托浮岛上层种植凤眼莲和鳌虾+复层网托浮岛中间层放养鲢鱼+复层网托浮岛下层放养田螺+锚或者竹竿模式;3)复层网托浮岛上层种植穗状狐尾藻和鳌虾+复层网托浮岛中间层放养鲢鱼+复层网托浮岛下层放养田螺+锚或者竹竿模式;4)复层网托浮岛上层种植空心莲子草和鳌虾+复层网托浮岛中间层放养鲢鱼+复层网托浮岛下层放养河蛘+锚或者竹竿模式;5)复层网托浮岛上层种植凤眼莲和鳌虾+复层网托浮岛中间层放养鲢鱼+复层网托浮岛下层放养河蛘+锚或者竹竿模式;6)复层网托浮岛上层种植穗状狐尾藻和鳌虾+复层网托浮岛中间层放养鲢鱼+复层网托浮岛下层放养河蛘+锚或者竹竿模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复层网托浮岛,每一种模式中的植物可以起到不同控制藻类水华爆发效果,根据情况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搭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的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的复层网托浮岛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例的复层网托浮岛处理方法“上层种植空心莲子草和鳌虾+中间层放养鲢鱼+下层放养田螺+锚或者竹竿”模式。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的复层网托浮岛处理方法“上层种植凤眼莲和鳌虾+中间层放养鲢鱼+下层放养田螺+锚或者竹竿”模式。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例的复层网托浮岛处理方法“上层种植穗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其借助湿地植物人工种植方法、水生动物放养方法、隔网浮岛和复层网托浮岛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其借助湿地植物人工种植方法、水生动物放养方法、隔网浮岛和复层网托浮岛实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通过种植湿地植物,借助湿地植物茎叶的拦截、根系的吸附和营养物质的自然沉降,以及植物的吸收和释放化感物质来达到抑制藻类繁殖发生水华的目的。同时附着在植物的根茎叶上的微生物也有助于发挥生物降解作用,促进营养物质分解,从而去除水中营养物质,削弱藻类繁殖所需养分条件。主要根据藻类水华爆发区域和水深条件,种植相应的湿地挺水植物,即水深小于5.0cm范围,种植荻、蒲苇、狼尾草等;水深在5.0 30.0cm范围,种植鸢尾、芦苇、水芹等;水深在.30.0 50.0cm范围,种植香蒲、菖蒲等;水深在50.0 100.0cm范围种植荇菜、睡莲、荷花等ο3.本发明所述的水生动物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通过放养本地水生动物种类,借助水生动物的滤食藻类或者觅食富含养分的有机质达到控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的目的。底泥有机质丰富的区域放养田螺、河蛘和鳌虾等种类,藻类爆发区域放养滤食性的鱼类,如鲢鱼、 鳙鱼 和草鱼等鱼类和枝角类、腹足类等水生昆虫。4.本发明所述的隔网浮岛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利用生态工学原理,以隔网浮岛作为载体,根据湿地植物、湿地鱼类和底栖动物生活习性,放置于隔网浮岛中,并安放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植物的生长吸收、吸附、降解富集在水体中的氮、磷及有害物质,借助鱼类和底栖动物的滤食性作用达到控制富营养化水体爆发水华现象;同时也为多种生物创造环境,协同提高水质、美化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隔网浮岛还具有一定的消波护岸作用。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隔网浮岛,其特征在于,从构造上是由絹网和竹竿共同组成,其中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改变,具有变形特点,水下固定形式通过竹竿插入底泥中实现,即竹竿式固定,一般适用于水深小于2.0m的水体。单个矩形复层浮岛的大小一般选边长.1.0 5.0m ;形状以四边形居多,但景观应用中可设计成多种图形。单个圆形隔网浮岛的大小一般选直径长1.5 3m。所用絹网网眼为正方型,孔径一般为1.5 5.0cm。6.本发明的所述隔网浮岛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丽娟赵欣胜李伟张曼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