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辊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4259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橡胶辊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模、底模及内模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橡胶辊,因此加工难度低,产品不用上磨床切削又能保证产品同心度及圆度。本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也适合超长产品的加工,而且所有物理尺寸都可以保证很好,通过本方法得到的橡胶辊产品的表面光洁度极好,圆度好、直线度也好,成本也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辊,特别是。
技术介绍
目前,橡胶辊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开模法,另一种是整体出模法。两开模法的方法是:模具(如图3所示)分为上下两个半圆形的型腔,工作时先放入轴芯,再合模、注胶、硫化、开模取出产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模具结构简单,易加工,轴芯与橡胶外圆的同心度较高,缺点是由于有两条模具造成的合缝线,因此产品必须进行二次加工,例如上磨床磨削等,我们知道橡胶的切削是非常难加工的,因此成本很高。而且切削后表面粗糙度也难降下来,同时在合缝线位置即便切削过后在物理性能及其它性能方面也与其它部位有区别,从而影响性能。整体出模法的方法对模具(如图4所示)要求很高,一般只用于液态灌注类型的橡胶产品上,首先要加工一个圆柱形的型腔,还有两个装配头装入型腔内,用于固定穿过型腔的金属轴芯。工作时先装入轴芯在型腔内,两端用装配头固定好轴芯,然后注胶、硫化再取出产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圆柱形的模腔承受了主要的力,因此模腔的壁厚一般很厚,在5mm以上,材质一般选用刚性较好的钢材,型腔的成型一般采用磨头磨和电火花线切割等方法来制作。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加工方式都会有两端大、中间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橡胶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加工模具和准备材料,模具包括上模、底模及内模,该上模包括上模盒,上模盒内设有上模块,上模块内设有上半圆槽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半圆槽,该底模包括底模盒,底模盒内设有底模块,底模块内设有底半圆槽及相对设置的第四半圆槽,且上模及底模合模后上半圆槽与底半圆槽构成第一圆柱腔,所述内模为一圆管,且位于第一圆柱腔内,且能够通过该第一圆柱腔校直,所述上半圆槽两端与对应的第三半圆槽连通,所述底半圆槽两端与对应的第四半圆槽连通,且上模及底模合模后第三半圆槽与相应的第四半圆槽构成第二圆柱腔;所述材料包括胶类原料及预定尺寸的金属轴芯,步骤2,将金属轴芯穿过内模,再将金属轴芯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加工模具和准备材料,模具包括上模、底模及内模,该上模包括上模盒,上模盒内设有上模块,上模块内设有上半圆槽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半圆槽,该底模包括底模盒,底模盒内设有底模块,底模块内设有底半圆槽及相对设置的第四半圆槽,且上模及底模合模后上半圆槽与底半圆槽构成第一圆柱腔,所述内模为一圆管,且位于第一圆柱腔内,且能够通过该第一圆柱腔校直,所述上半圆槽两端与对应的第三半圆槽连通,所述底半圆槽两端与对应的第四半圆槽连通,且上模及底模合模后第三半圆槽与相应的第四半圆槽构成第二圆柱腔;所述材料包括胶类原料及预定尺寸的金属轴芯, 步骤2,将金属轴芯穿过内模,再将金属轴芯及内模放入上模或底模中,且金属轴芯的两端通过第三半圆槽或第四半圆槽定位,内模通过上半圆槽或底半圆槽定位, 步骤3,合模,再将融化的胶类原料通过模具的进胶孔注射入内模中,并裹紧金属轴芯, 步骤4,将模具内的橡胶充分硫化, 步骤5,开模冷却, 步骤6,脱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之后还有步骤7,将胶辊喷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辊的制作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锋刘世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合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