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防漏装装置,包括:一种防漏装装置,包括:工作台,防漏装装置所要检测的第三零部件;置于所述工作台下方并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活动连接并穿透所述固定部的检测部,及与所述检测部配合使用,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输出部。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漏装装置,通过其所包含的检测部和输出部的配合,采用传感器原理,判定零部件是否漏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漏装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漏装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汽车的组装过程中,许多零部件要通过机械组装在一起,随着要组装在一起的零部件种类的增加,零部件被漏装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大,而传统的组装仪器中,往往没有设置防漏装装置,多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后,在最后一道程序通过人工的观察来确定零部件是否漏装,这种检查方式不是很精准,漏装的零部件并不能完全被检测出来,导致最终形成的设备具有安全隐患,如果检测出来零部件漏装,最坏时,需要将整个零部件拆掉重新组装,浪费了资源,还给操作者带来了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装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防漏装装置,其包括:工作台,防漏装装置所要检测的第三零部件;置于所述工作台下方并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活动连接并穿透所述固定部的检测部,及与所述检测部配合使用,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输出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方;所述固定部的前端为凸字结构,且在凸字结构上开设有凹槽。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部的上端部处于所述凹槽上方,且可与所述第三零部件感应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部的中部在穿透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套设有弹性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方的第一输出部及与所述第一输出部无线连接并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输出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输出部与所述检测部的下端可感应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出部还包括红色指示灯和绿色指示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漏装装置,通过其所包含的检测部和输出部的配合,采用传感器原理,判定零部件是否漏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漏装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手刹组装仪器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契合度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防漏装装置与工作台的位置结构示意 图5为图4中所示的防漏装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汽车手刹组装仪器,100;工作台,10 ;第一零部件,11 ;第二零部件12 ;第三零部件,13 ;定位装置,15 ;契合度测试装置,30 ;按压部,31 ;枢转轴,311 ;支撑杆,313 ;按压块,315 ;电机,317 ;支撑部,33 ;顶起部,35 ;固定块,351 ;气缸,353 ;注油装置,50 ;注油本体,51 ;圆弧前表面,53 ;注油孔,55 ;导油孔,56 ;进油孔,57 ;防漏装装置,70;固定部,71 ;凹槽,711 ;盖板,713 ;检测部,73 ;弹性装置,731 ;输出部,75 ;输出固定部,751 ;第一输出部,753 ;第二输出部,75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所述实施例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是以操作者的使用方向为参考方向。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手刹组装仪器的结构示意 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中,所述汽车手刹组装仪器100包括:用于检测第一零部件11和第二零部件12之间的契合度并置于工作台10上的契合度测试装置30 ;用于对第二零部件12的不规则边缘进行注油并置于工作台10上方的注油装置50 ;及置于工作台10下方,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一零部件11与第三零部件13 (图5中示出)组装的过程中,是否漏装第三零部件13的防漏装装置70 (图4中示出)。参见图2所示,图2为图1中所示的契合度测试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契合度测试装置30包括穿透工作台10设置的按压部31,活动设置于工作台10中的支撑部33,及置于工作台10下方并与所述按压部31配合的顶起部35。优选的,所述按压部31包括可在水平面上以任意角度旋转和在竖直平面内上下移动的枢转轴311,与所述枢转轴311固定连接的支撑杆313,设置与所述支撑杆313前端的按压块315,及设置于工作台10下方用以驱动所述枢转轴311上下移动的电机317 ; 特别的,在契合度测试装置30工作过程中,所述按压部31在所述枢转轴311的带动下转到所述第一零部件11的正上方,之后在所述电机317的作用下,使所述枢转轴311向下移动,当所述第一零部件11被固定在工作台10上后,电机317停止运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按压部31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内容所描述的结构,也可以将所述按压部31包含的各部分结构一体连接,或将整个按压部31都置于工作台10的上方,只要最终的目的是将所述第一零部件11固定在工作台10上即可。优选的,所述支撑部33的顶面与所述第二零部件12相抵接,其底面与所述顶起部35相抵接;所述支撑部33内部还设置有弹性装置(未示出),所述支撑部33相对于所述工作台10向上运动后,会施加给所述支撑部33 —个自动回复力,保持所述契合度测试装置30在不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部33的顶面与所述工作台10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顶起部35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顶起部的固定块351,及活动与所述固定块351连接且在竖直平面内上下移动的气缸353 ; 特别的,所述顶起部35配合所述按压部31运动,在所述按压部31将所述第一零部件11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0上后,施加给所述气缸353 —个向上的200牛的力,因为所述顶起部35与所述支撑部33的底面相抵接,所述支撑部33的顶面与所述第二零部件12的底面相抵接,在联动作用下,会把向上的200牛的力间接施加在第二零部件12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按压部31 —直保持将所述第一零部件11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状态,所述顶起部35间接给所述第二零部件12 —个向上的力。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顶起部35配合所述按压部31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保持紧固状态,测试结束;另一种是,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相互分开,说明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之间没有完全契合,需要重新组装。当然,以上内容所描述的按压部31和顶起部35也可以互换位置,即以所述按压部31按压所述第二零部件12,所述顶起部35给所述第一零部件11 一个向上的力;或是在所述工作台10上设置两个元件,所述两个元件同时给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 —个向左向右的力;只要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给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之间施加一个瞬间的力后,其是否能够分开,判断其是否已经组装在一起的装置,均包含在本设计的专利技术范围之内。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内容所描述的契合度测试装置30,通过设置相互配合使用的按压部31和顶起部35,可以通过机械准确的测试零部件之间的契合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契合度测试装置30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参见图3所示,图3为图1中所示的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注油装置50包括,注油本体51,注油本体51前端中部设置成契合所述第二零部件12不规则边缘的圆弧前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装装置,包括:工作台,防漏装装置所要检测的第三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装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工作台下方并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活动连接并穿透所述固定部的检测部,及与所述检测部配合使用,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输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装装置,包括:工作台,防漏装装置所要检测的第三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装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工作台下方并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活动连接并穿透所述固定部的检测部,及与所述检测部配合使用,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输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方;所述固定部的前端为凸字结构,且在凸字结构上开设有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的上端部处于所述凹槽上方,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皓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