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齿扳手,其包含一扳手本体、调动棘轮及弹性制动结构,该调动棘轮与弹性制动结构容设在该扳手本体一端呈C字型的颚部内,使该二构件配合可作卡制掣动的运转,而该弹性制动结构由一制动块及弹性件组成,该制动块一端凸设一卡固部,该卡固部恰可与该弹性件一端组接,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狭小空间中作连续扳动操作的优点的同时能增加该掣动棘轮与弹性制动结构作卡制掣动时的稳固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棘齿扳手,特别指一种管路用的扳手的改进结构。本技术一种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齿扳手,其包含有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至少一端具有一呈C字型的颚部,于该颚部内容置一调动棘轮,其中该调动棘轮对应该颚部的C字型,而具有一棘轮开口,其可配合一弹性制动结构作卡制掣动的运转,该弹性制动结构设于该颚部内的一容置空间内,由一制动块及弹性件组成,该制动块一端凸设卡固部,该卡固部与该弹性件一端组接,而能增加弹性制动结构动作时的稳固性。本技术的另一结构包含一扳手本体与扳手盖体,该扳手本体一端具有一开放的C字型颚部与一容置空间,在该颚部内可供容置一调动棘轮,而容置空间中则设置一弹性制动结构,并由该扳手盖体盖固,其中该调动棘轮形成对应该颚部的C字型,其外周面环设有棘齿,且,轴向二端分别形成有高于棘齿的调动端,使该调动棘轮可以手动驱转;该弹性制动结构由一制动块、弹性件及定位杆组成,其中,制动块呈契字型,其对应该调动棘轮的外周面形成有卡齿,而另一外侧面则凸设有卡固部,该卡固部卡套该弹性件一端,而该弹性件的另端则形成一圆状的供该定位杆套穿而定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套孔;经由上述的构件组成,可使本技术具备在狭小空间中作连续扳动操作的优点,同时,更能确保调动棘轮于弹性制动结构掣动时的稳固性。图2是第二种习用创作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调动棘轮的调整拨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种卡制掣动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种卡制掣动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种卡制掣动结构剖视图。图9是是本技术第五种卡制掣动结构剖视图。附图说明图10是是本技术第六种卡制掣动结构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一种制动块、螺塞与弹性件卡固的组合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二种制动块、螺塞与弹性件卡固的组合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第三种制动块、螺塞与弹性件卡固的组合剖视图。图14是本技术第一种顶推件与弹性件卡固的组合剖视图。图15是本技术第二种顶推件与弹性件卡固的组合剖视图。图16是本技术第三种顶推件与弹性件卡固的组合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第四种顶推件与弹性件卡固的组合剖视图。图18是本技术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该调动棘轮20为形成对应该颚部11的C字型,具有一棘轮开口21,其内缘形成有用以卡套螺件的套持座22,外周面则于适当处环设有棘齿23与一环形凹沟24,且轴向的二端另分别形成有一略高于棘齿23端部的调动端25,使该调动棘轮20可以手动驱转(如图5所示)。该弹性制动结构30为由一制动块31及弹性件32组成,其中,该制动块31呈契形状,容置在该容置空间15内,其对应该调动棘轮20的外周面形成有卡齿311,可与该调动棘轮20的棘齿23啮合,而其一外侧面另形成一卡固部312,可用以接套该弹性件32一端,该制动块31容设在该容置空间15内时,其卡固部312一端受该弹性件32顶推,并利用一螺塞33固设,且,为防止该制动块31不当脱离该容置空间15,更使该容置空间15相连该颚部11内缘的开口长度,小于该制动块31靠棘齿一侧的长度。而再如图11至13所示,该卡制块31的卡固部312可呈凸字型,或在呈凸字型的卡固部312末端开设一剖沟,使该卡固部312与弹性件32一端套接,或者,使该卡固部312呈侧向的内凹构造,以扣接该弹性件32的一端;同时,为确实防止该制动块31脱离容置空间15,该螺塞33相对应的端缘也形成一卡固部331,通过该弹性件32二端同时与该制动块31及螺塞33的卡固部312、331卡扣,使制动块30的定位更为稳固。因而,由上述的构件组成,可使本技术的扳手在扳动位于管路空间的螺件时,可方便且迅速的在狭小空间连续扳动操作,同时,更能迅速且方便的使扳手脱离螺件,而本技术扳手操作使用的方式则为使该套持座21沿管路的路径而套持螺件后,即可依一般的操作方式连续扳动扳手,而由于本技术调动棘轮20的棘轮开口21在螺锁(或螺松)作业完成时,会因扳手的扳动而与该颚部11的开口13错开,如此,可利用拨转该调动端25而使该棘轮开口21对齐该颚部11的开口13,以使扳手得以脱离螺件。须进一步说明的是,当该C形扣环40设置在该环沟14处时,另可在该环沟14的近外端处设置黏胶、或卡梢等定位构件(图中未显示),用以限制该C形扣环40,以防止该C形扣环40随着该调动棘轮20旋转,而造成扳手脱离螺件时的不便。再者,如图7所示,本技术该制动块31另可设计呈杆柱状,而该容置空间15则设在该颚部11深处的内壁面处,且,顶推在该制动块31一端的弹性件32另端,并设计一呈圆形状的套孔321,使一定位杆70穿套该套孔321后,将该弹性件32枢设在该容置空间15内。其次,再如图6、图8所示,该扳手本体10的容置空间15内壁面适处,另可形成一容置孔16,该容置孔16并与该容置空间15相连,其内缘可供一顶推件81及一弹性体84设置,使该顶推件81受弹性体84顶抵,使其一端向外凸出而抵接、定位该制动块31。或者,如图9、图10所示,该颚部11另可在其上适处设置一拨动块82或拨动杆83,该拨动块82或拨动杆83并与该顶推件81作连动配合,借以带动该制动块31作不同卡制方向的变换,而为避免该制动块31脱离该容置空间15,该制动块31其卡齿311一侧的长度,必须大于该调动棘轮20其棘轮开口21的长度,或者,如图14至17所示,在该顶推件81对应该弹性体84的端面形成卡固部811,使其与该弹性体84一端卡套。另外,如图18所示,本技术另一最佳实施例结构为该扳手本体10的颚部11与容置空间15中设置的制动块31、弹性件32,利用一定位杆70加以枢固后,再利用一扳手盖体17盖固。综上所述,本技术管路用棘齿扳手,确实是一件极具实用性及进步性的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齿扳手,其包含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至少一端具有一呈C字型的颚部,在该颚部内容置一调动棘轮,其特征在于该调动棘轮对应该颚部的C字型,而具有一棘轮开口,与一弹性制动结构作卡制掣动的运转配合,该弹性制动结构设于该颚部内的一容置空间内,由一制动块及弹性件组成,该制动块一端凸设卡固部,该卡固部与该弹性件一端组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齿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呈封闭或向外贯穿形态设于该颚部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齿扳手,其特征在于,一螺塞螺设于向外贯穿的容置空间的末端,且,该螺塞对应该弹性件的端面凸设另一卡固部,该卡固部卡扣该弹性件另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齿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卡固部呈凸字型,在呈凸字型的卡固部末端开设一使该卡固部与弹性件一端套接的剖沟,或者,该卡固部呈侧向的内凹构造,扣接该弹性件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齿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形成在该颚部内缘深处的壁面,该壁面另凹设一容置孔,分别设置该制动块、弹性件及一顶推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处的制动块,其卡齿一侧的长度,大于该调动棘轮其棘轮开口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啮合结构的管路用棘齿扳手,其包含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至少一端具有一呈C字型的颚部,在该颚部内容置一调动棘轮,其特征在于: 该调动棘轮对应该颚部的C字型,而具有一棘轮开口,与一弹性制动结构作卡制掣动的运转配合,该弹性制动结构设于该颚部内的一容置空间内,由一制动块及弹性件组成,该制动块一端凸设卡固部,该卡固部与该弹性件一端组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