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羽毛球结构,主要由一球托、一阻风单元以及至少一定位环组成,其藉由预设成形的定位环与阻风单元相互黏固后,所述阻风单元的各羽杆自然围成预定的圆形大小,而使所述风阻单元、风阻单元的各羽杆在组装时仅需经过一次的组装工序即可完成,并节省一调整各羽杆的工序来确保羽毛球的飞行速度以及飞行的稳定性,达到制作该羽毛球省时省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假羽毛的羽毛球。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为中国台湾专利第092220742号的较佳实施例剖视图,其主要显示一种羽毛不易折损的羽毛球,包含有一球托11、若干羽毛12及预定数量的箍线13。各羽毛12皆由一羽轴121与连接于羽轴一端的羽片122所构成,各羽轴121形成一具有羽片122的尾段与一不具有羽片122的头段,各羽毛12以头段外端插设于球托11上,且该羽毛12在球托11上呈环形排列;各箍线13环绕在各羽毛12的头段上,且各羽毛12的羽轴121头段、尾段及各箍线13都刷涂有固着胶,藉此,羽毛12的羽轴121全段即有相同的软硬度,不易因应力集中问题而在头段及尾段交界处弯折或断损。然而,这种羽毛球在实际制作中以及使用中仍具有缺陷:其一,已知羽毛球在制作时除了需要将羽毛12 —根一根地插置于球托11上费时费工之外,各箍线13还必须呈交错状地反复穿绕于各羽毛12之间,这样更凸显出已知羽毛球在制作时费时费工的缺陷;其二,将各羽毛12插置于球托11后必须进行调整,使各羽毛12尾段所围成的圆形大小一致,藉以确保羽毛球的飞行速度以及飞行的稳定性,因此,每一颗羽毛球的制作都需要进行一次调整,凸显出已知羽毛球在制作中费时费工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羽毛球结构,使制作时省时省工,并增加羽毛球各羽杆的结构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羽毛球结构,包含:一球托;一阻风单元,其具有一固设于所述球托的接合部以及多个成形于接合部且呈环形排列的羽杆,各羽杆沿其轴向具有反向设置的一内杆面与一外杆面,各内杆面具有一卡槽;至少一定位环,其外环侧等距凸设有多个凸部,各凸部黏固于各羽杆的卡槽。本专利技术通过预设成形的定位环与阻风单元相互黏固后,阻风单元的各羽杆自然围成预定的圆形大小,而使风阻单元、风阻单元的各羽杆在组装时仅需经过一次的组装工序即可完成,节省一调整各羽杆的工序来确保羽毛球的飞行速度以及飞行的稳定性,藉以达到制作该羽毛球省时省工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中国台湾专利第092220742号的较佳实施例剖视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5是图4中线段5-5的剖面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图,显示阻风单元展开的状态。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球托11羽毛12羽轴121羽片122箍线I3球托20迎击部21固定部22阻风单元30接合部31羽杆32内杆面321外杆面322卡槽323阻风件33导风孔330第一定位环40第一凸部41第二定位环50第二凸部51补强部52固定件60穿置部61压抵部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至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羽毛球结构,其主要由一球托20、一阻风单元30、一第一定位环40、一第二定位环50以及一固定件60组成。其中:球托20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迎击部21与一固定部22,该球托20可由软木塞、塑料材质等制成。阻风单元30由塑料材质一体制成,其具有一固设于球托20固定部22的接合部31以及多个成形于接合部31且呈放射状排列的羽杆32,如图6所示,羽杆32末端另形成一仿真羽毛的片状阻风件33,该阻风件33表面上设有数个贯穿透孔形态的导风孔330,各羽杆32沿其轴向具有相互呈反向设置的一内杆面321与一外杆面322,各内杆面321具有一卡槽323,各卡槽323同样沿羽杆32轴向成型。第一定位环40是由塑料材质一体制成的片状环形结构,其外环侧等距凸设有与各羽杆32等数量的多个第一凸部41,各第一凸部41黏固于各羽杆32的卡槽323。第二定位环50是由塑料材质一体制成的片状环形结构,且其环径大于第一定位环40的环径,该第二定位环50外环侧等距凸设有与各羽杆32等数量的多个第二凸部51,各第一凸部51黏固于各羽杆32的卡槽323,且第二定位环50黏固后相比于第一定位环40更为远离球托20,以形成极佳的支撑羽杆32的架构。另,所述第一、二定位环40、50的外径处呈一定的斜度,以使第一、二定位环40、50与羽杆32结合后保持在最适当的斜度上,无需另外再作调整。且第二定位环50的第二凸部51向相对羽杆32的阻风件33延伸出一补强部52,形成一极强的支撑阻风件33 的结构,如图2、图4、图5所示,由羽杆32未设阻风件33部分延伸至阻风件33处,确保在羽杆32与阻风件33交接处最易断裂的部分予以有效的补强,藉以增加各羽杆32的结构强度,降低羽毛球在被羽球拍拍击的过程中羽杆32弯折或断裂的情况发生。固定件60具有一突尖形态的穿置部61与一设于穿置部61末端的圆椎柱状的压抵部62,所述穿置部61穿过风阻单元30的接合部31而插置定位于球托20的固定部22,压抵部62压抵风阻单元30的接合部31而固设于球托20的固定部22,如图4所示。以上所述即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藉此,藉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设计至少可达到下述的功效:其一,由于风阻单元30 —体成型有接合部31与各羽杆32,因此,风阻单元30在组装时仅需经过一次的组装工序即可完成各羽杆32的装设,达到制作羽毛球省时省工的目的;其二,由于第一、二定位环40、50的各第一、二凸部41、51与各羽杆32的卡槽323相互卡固后涂布有固着胶即可黏固呈一体,不需呈交错状地反复穿绕于各羽杆32之间,因此,风阻单元30的各羽杆32在定位时仅需经过一次的组装工序即可完成各羽杆的装设,藉以达到制作羽毛球省时省工的目的;其三,由于第一、二定位环40、50的环径大小可预先设定,因此,第一、二定位环40、50与风阻单元30的各羽杆32相互黏固后,各羽杆32自然围成预定的圆形大小,且各羽毛球的各羽杆32所围成的圆形大小一致,因此本专利技术得以节省一调整各羽杆的工序来确保羽毛球的飞行速度以及飞行的稳定性,藉以达到制作羽毛球省时省工的目的;其四,第二定位环50位于羽杆32与阻风件33交接处,可有效地补足交接处的强度,使此处最易因拍击而折断的结构经由交接处设置第二定位环50而达到有效补强;其五,导风孔330的设置不但可使羽杆32自由端的阻风件33的重量较实心结构至少减少IO % -30 %以上的重量,可使整体的重心向球托20方向移动至少2mm-3mm,根据导风孔330设置的数量以及密度而定,以本图例的实施态样设有该导风孔330时相比于未设该导风孔330至少移近球托20的距离约在2.558mm,重心更靠向球托20,使球飞行方向稳定度更高,且藉由该导风孔330的设计,使空气的扰流至阻风件33时更为准确,可减低球体飞行的速度,符合真实羽毛球飞行的状态。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羽毛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球托;一阻风单元,具有一固设于所述球托的接合部以及多个成形于所述接合部且呈放射状排列的羽杆,所述各羽杆末端形成一阻风件;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置于所述接合部内并压抵接合部而插置定位于所述球托,各羽杆沿其轴向具有相互反向设置的一内杆面与一外杆面,各内杆面具有一卡槽;至少一定位环,其外环侧等距凸设有多个凸部,各凸部黏固于各羽杆的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毛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球托; 一阻风单元,具有一固设于所述球托的接合部以及多个成形于所述接合部且呈放射状排列的羽杆,所述各羽杆末端形成一阻风件; 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置于所述接合部内并压抵接合部而插置定位于所述球托,各羽杆沿其轴向具有相互反向设置的一内杆面与一外杆面,各内杆面具有 ^槽; 至少一定位环,其外环侧等距凸设有多个凸部,各凸部黏固于各羽杆的卡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的各凸部延伸成型有补强部,所述各补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马·隆纳威尔福,
申请(专利权)人:姚鹳鸣,索马·隆纳威尔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